课件27张PPT。声 声 慢
李清照单位:山东省滕州一中
制作人:马龙强教学目标:
一、学习李清照表现愁情的方法;
二、初步了解比较鉴赏的阅读方法。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搜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殁于建康(今南京),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只身飘泊于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今临海)和金华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怀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
作品集:《漱玉词》(《易安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环境冷清寂寞)
以情入手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形象,委婉细致)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基调:凄凉、惨淡和悲戚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凄凄惨惨戚戚(心境悲伤惨痛)
秋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愁选取典型景物烘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次第:光景、情景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秦观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其他表现愁情的名句: 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愁愁愁愁愁愁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内容?1、愁的核心:2、社会意义: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
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的遭遇与
痛苦是时代造成的。总结抒情方法:1、创造性地使用叠词;
2、选取典型景物烘托;3、以强烈语气直抒胸臆。比较鉴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下心头。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一剪梅李清照重要信息 相同信息 花 秋 独 雁 愁
不同信息 月 《一剪梅》
梧桐细雨 《声声慢》 花 《一剪梅》
花已飘零 “惜花更惜己”
《声声慢》
正是盛时 却因“憔悴损”而不去赏去摘 显得没有生活意趣
凉秋 冷秋
心凉 心冷《一剪梅》 《声声慢》《一剪梅》
“独上兰舟”————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 ,是 “闲情逸致” 。
《声声慢》
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 “独自怎生得黑” 是苦捱时间而透露了一种“苦味”。《一剪梅》
雁是“回”,与“去”相对,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 “失望”
《声声慢》
雁 “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不相干,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更勾起了今昔对比而引起的巨大伤痛。《一剪梅》
“闲愁”——相思之情,精神上的苦恼。这“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与人言之意。
《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透露词人见所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一剪梅》
“月满”,月满——团圆,然而却是两地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 《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烦人心,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一剪梅》
幽怨失望 相思无限
《声声慢》
凄苦绝望 相思无地
《一剪梅》本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比较鉴赏技巧点拨:鉴赏要点一、熟悉比较对象;
二、找出比较对象的相同点;
三、找出比较对象的相异点;
四、分析二者不同的原因.布置作业: 李清照的词大部分风格比较婉约,但也有少部分豪放诗词,如《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歌颂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愿逃往江东苟且偷生的英雄气节,讽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妥协逃跑政策。
找一找李清照的其他豪放诗词,读一读,品一品,比一比,议一议。下课
同学们再见姓名
马龙强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滕州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声声慢
一、教材分析
《声声慢》
一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词的风格、
句式、节奏感及艺术手法。学习本文将使我们对李清照这位婉约词人的作品及风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宋词的基本知识,能了解词的风格,掌握一些常见意象,
初中时他们曾学习过李清照的《如梦令》,并自读过《一剪梅》,对李清照的身世及风格有初步了解。
?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文章情感、意象及艺术手法。
?2、探讨李清照前后词风变化的深层原因。
? 3、结合本文思考国家兴亡与自身命运的关系,增强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
会责任感与爱国心。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软件要求:win98以上系统
2、硬件要求:高于Pentium 233MH2/64M/24倍速,光驱多媒体配置均能流畅运行。
3、操作方法:
本课件导航清晰,操作方便。返回首页、学习目标、作者简介、配乐朗诵、课文赏析、比较鉴赏、拓展作业几个环节,操作时,在各环节场景的下方均设有对应导航按钮,可点击进入相关内容,另外在作者简介、课文赏析、比较鉴赏场景中设有分页面,可点击场景下方向后的按钮查看。
片尾:放到了最后一个场景,点击拓展作业右下方向后的按钮,可以查看。在当前场景中点击“返回”按钮,可返回到课题场景重新使用该课件,点击“退出”按钮,关闭课件。
本课件有些页中的内容并非一次性出示完毕,而是需要不断点击页面,才能相继出示,如此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布置预习
学生谈所了解的作者及作品
课件展示
自学
?
?
?
课堂展示
组织共同体讨论,选代表展示,适时点拨补充
共同体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学成果
多媒体一体机、彩色投影仪
课堂研讨
组织学生分专题研讨。
?
学生交流讨论,用PPT展示个人批注。教师点拨。
PPT、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课堂评价及作业
比较李清照的婉约词与豪放词。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QQ,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
班级QQ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件采用导航结构,共有七个导航链接:返回首页、学习目标、作者简介、配乐朗诵、课文赏析、比较鉴赏、拓展作业。各板块的制作意图及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板块:本板块为引子部分。第一页显示课题。第二、三页是简介作者,只有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赏析作品。第四页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下两个板块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板块:本板块重点解决第一个教学目标——学习李清照表现愁情的方法。第五页出示课文内容,同时配以课文的配乐朗诵,以便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第六页分析叠字对表现愁情所起的作用,第七页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烘托愁情的典型景物,第八页以梧桐、细雨为例,分析典型景物对表现愁情所起的作用,第九页通过对比分析李清照直抒胸臆写愁和其他作家以物喻愁的不同。第十页分析本词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所抒发的“愁”的具体内涵和社会意义。第十一页总结本词表现愁情的方法,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第三板块:本板块重点解决第二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鉴赏的阅读方法。第十二、十三页先带领学生熟悉本词的比较对象——《一剪梅》。从第十四页到第二十二页分析这两首词的异同,重点关注同中之异。第二十三页分析这两首词如此不同的原因。第二十四页总结比较鉴赏的技巧,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第四板块:本板块为本课件的结束部分,主要是布置作业,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李清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