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开国大典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开国大典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初读课文
词语学习
政府 外宾 汇集 预定 爆发
排山倒海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瞻仰 瞻望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从山脚抬头( ),只见四周绿树成荫,一排排房屋掩映在树丛之中。
瞻仰
瞻望
恭敬地看着。
往远处看。
生字学习
府
盏
栏
汇
宾
制
距
隆
坦
阅
宣
fǔ
zhènɡ
bīn
lán
huì
xuān
yuè
zhì
tǎn
jù
lónɡ
政
政
制
坦
距
隆
阅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zhǎn
栏
汇
府
bào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书写时注意右下的部件不是“水”。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横的北面是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这句话明确了开国大典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和地点(首都北京),并指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重要时刻。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文中列举了参加开国大典的各类人员,包括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以及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等,总数达到三十万人。这显示了开国大典的广泛参与性和重要性。
横的北面是道河,河上有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是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丁字形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这些描述为读者提供了天安门广场的详细布局和开国大典会场的具体位置。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突出了人们内心的激动。
突出了人们心情的迫切。
通过具体例子进一步描述了群众队伍的壮观景象,如从长辛店、丰台、通县等地远道而来的铁路工人,以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郊区农民。这些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对开国大典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上群众队伍的壮观景象,人们密集如海洋,红旗翻动如海浪,形象地展现了庆典活动的热烈和宏大。
请你阅读第五到十自然段,找出作者在描写“大典中”前三个场面时的“点”和“面”,分别做上标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一段中,为什么三十万人中重点写毛泽东?
领袖
点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哪里是“点”,哪里是“面”?
点
面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进一步强调了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关注和期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这句话标志着开国大典的正式开始,林伯渠作为秘书长负责宣布这一重要时刻。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人民对五星红旗的尊重和对国家的热爱。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奏响是开国大典的重要环节,它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是开国大典上的高潮部分,毛泽东主席的庄严宣告标志着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毛泽东主席宣告的深远影响,它不仅震撼了现场的群众,还通过无线电广播传遍了全国,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欢腾心情。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哪里是“点”,哪里是“面”?
点
面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这句话描述了现场群众的反应,他们脱帽肃立,抬头瞻仰国旗,体现了对国旗的崇敬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是对升国旗意义的深刻阐述,五星红旗的升起象征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这句话描述了礼炮的数量和响数,五十四门大炮齐发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二十八响则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的光辉历程。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描述了鸣礼炮时的现场氛围,从起初的肃静到后来的雷鸣般掌声,体现了群众对礼炮仪式的热烈反应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阅兵式
默读第11—13自然段,说一说:“阅兵式”部分展示了哪些镜头?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11
检阅部队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2
各兵种行进
详细描述了受阅部队的进场顺序和阵容,包括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和骑兵师等,每个部队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装备,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和力量。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这句话描述了战车部队经过时,人民空军的飞机也飞过天空的场景,形成了空中与地面的壮观阅兵场面。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3
群众欢呼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这句话总结了阅兵式的整个过程,群众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检阅中不断欢呼、鼓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隆重
喜悦、兴奋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被点燃,以及礼花不断升空的场景,为夜晚的游行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描述了游行队伍手擎灯笼、火把,高呼口号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党、国家和政府的热爱与拥护。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分别向东城、西城街道流去的场景,同时指出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象征着新中国的光明前景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为何会如此激动?
新中国成立前,劳动人民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饱受欺凌,国家的状况更是内忧外患,而今中国人民终于当家作主了。
对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你是怎样理解的?
双关
这句话不仅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1、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
2、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
3、按大典的进程逐项描述。
4、点面结合。
板书设计
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群众入场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早上六点群众入场,下午三点举行典礼,典礼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着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典礼结束后,阅兵式开始,最后群众游行。
课后习题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