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0 16:02:20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林黛玉进贾府 执教人:闫长青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节选自《红楼梦》学习目标1. 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
2. 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一览(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唐代时期)李朝威的《柳毅传》 元稹的《莺营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宋代时期)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明代时期)长篇小说(明、清时期)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金瓶梅》、《封神演义》等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明、清短篇小说集有《“三言”》《“二拍”》(明)和《聊斋志异》(清)①重视情节描写,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②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 ③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 ④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包括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4、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小说的常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出场方法1、单独出场,集体出场。
2、只见其形,未闻其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3、未出场前充分铺垫。
4、出场后充分描写。
作用:
突出人物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曹雪芹(约1715—1763)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作者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yóng 、父亲曹頵ǔ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曹雪芹生平创作过程著作介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红楼梦》博大精深,内容丰厚,思想深邃,艺术精妙,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它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能够而且已经起到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作用,被称为小说界的珠穆朗玛峰。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时代背景
《红楼梦》, 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较大发展。这股新生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在这样特殊时代及作者的亲身经历的条件下写的《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第1—5回的情节梗概 第1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楔子xiē zi:通常加载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起正文的作用。 第1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女娲补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第2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 敷贾 敬贾 珍贾惜春(秦可卿)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母) 贾 赦(邢夫人)贾 琏(王熙凤)贾迎春 贾 政 (王夫人) 贾 珠 (李 纨)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 敏 (林如海) 林黛玉——贾蓉——巧姐——贾兰第3回 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二门贾赦院北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又往西行,不多远,……方是荣国府了只进了西边角门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至一垂花门前落下小小的三间厅正面五间上房出了垂花门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进入三层仪门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上面五间大正房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第4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5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láo曲演红楼梦 第5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翠幄 仪门 敕造 便宜 惫懒
放诞 伺候 作揖 嫡亲 狡黠
杜撰 内帏 两靥 忖度 阜盛WòyíChìbiànbèidàncìyīdíxiázhuànwéiyècǔnfù · · · · · · · · · · · · · · ·预习检测----正音课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贾府)
林黛玉
贾宝玉
王熙凤
宝黛初逢
环境情节人物讨论鉴赏根据黛玉的行踪划分出本文的结构层次梳理情节 开端:
(初进荣府1 )
发展:
①拜见贾母及众人(2-4),
②初见凤姐(5、6),
③ 拜见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7-11未见)
④ 陪贾母晚餐(12)
高潮:
宝黛会面(13、14 )
结局:
安排起居(15、16 )研讨探究 一1、本文从谁的视角窥视贾府?
2、小说为什么不采用全知叙述视角?
3、从黛玉的角度叙述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归纳) 研讨探究 二
宝黛是如何出场的?
欣赏林黛玉进 贾府片段
.avi
作业: 1. 熟读课文
2.进一步欣赏贾府的典型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闫长青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嘉祥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小说阅读欣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学习小说,一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了解作者的意图;二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展示的古代大家庭生活。阅读教学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提高小说阅读和鉴赏能力。通过深入研读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体会那个社会时代。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对《红楼梦》有一定的了解,在初中已学过《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接触到了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一些内容,但不完整,不全面。有不少同学看过电视剧,但仔细研读过《红楼梦》的没几个,再加上作为语言文学读本的《红楼梦》本身博大精深,故大多数同学对《红楼梦》的感受很肤浅;而课文又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还有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
2、现在的高一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但借助影视媒介对《红楼梦》有一定了解,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3.掌握字词,把我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提高对古典名著的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学习曹雪芹潜心著书的精神。
重点:文学常识、字词、故事情节
难点: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这堂课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了PPT制作技术;视频剪辑技术;音频剪辑技术;录屏软件的应用技术。
2、在导入、研讨探究、归纳总结环节均采用这些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背景音乐进行铺陈渲染,利用形象得体的画面给学生直观性的体验,在音画的欣赏中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语文复习中能够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
4、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激情导入
营造和谐对话氛围,凸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PPT制作技术
背景音乐铺陈渲染
欣赏一首曲子——《枉凝眉》
研读
一、解题:
1、中国小说发展历程
2、作者介绍
3、作品问世的时代背景
4、作品情节补充(ppt展示)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1、理清思路
(根据小说的三大要素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鉴赏,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并选代表回答,教师适当点拨、评析。
PPT制作技术
研讨探究
问题:1、本文从谁的视角窥视贾府?
2、小说为什么不采用全知叙述视角?
3、从黛玉的角度叙述有什么好处?
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并归纳
,PPT画面直观展示,配音播放知识要点。
基础训练
字词梳理(ppt展示)
翠幄 仪门 敕造 便宜 惫懒 放诞 伺候 作揖 嫡亲 狡黠
杜撰 内帏 两靥 忖度 阜盛
学生阅读课文,夯实基础
PPT画面直观展示
研讨探究
宝黛是如何出场的?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书中找出答案,交流。
PPT展示
视频
布置作业
进一步欣赏贾府的典型环境,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完成练习
PPT展示
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
1、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突出生动优美的“语文味儿“,让学生如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让学生的收益更大,更利于学生的进步提升。
图文并茂,音画结合,情景交融,更加形象直观,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所选文段典型,便于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能力。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最终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系统。
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未知知识提出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