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0 16:03:22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雨 巷戴望舒导入播放歌曲《雨巷》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诚挚。背景简介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教学目标 ①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② 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③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介绍与《雨巷》相关的资料,能够开阔眼界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意象情感明确:有6个 全文当中有哪能意象?有何作用?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 可以联想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我”在期待什么?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诗人把这种美丽和忧愁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诗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丁香先生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美丽高洁 哀怨彷徨丁香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先生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他因为理想难以实现,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怅的。
丁香姑娘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飘过凄婉迷茫丁香姑娘像丁香一般的女郎静默地飘远了到了篱墙,走尽雨巷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消散了《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本诗主题: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时间:地点:情景:道具:故事:人物:丁香姑娘美丽 忧郁 哀怨 凄婉丁香先生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
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伤感忧愁和迷惘暮春 凄婉 伤感小巷 悠长 幽深 寂静 颓圮细雨 空蒙 迷离 油纸伞 复古 怀旧 神秘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香姑娘主题: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 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艺术特色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2、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
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3、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4、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
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5、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总结丁香姑娘既可以是诗人的爱情追求,也可以是同伴或知己,还可以是对美好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 在此主旨下,其他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也显露出来“我”代表着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 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作业搜集整理古代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教师给出一些实例:竹、松、荷、月、流水,乌鸦、寒蝉、白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搜集喜欢的意象,写出赏析性文字,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姓名
张逢检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雨巷
一、教材分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第一单元还选取了毛泽东、郭沫若、徐志摩几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学生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
①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 激趣导入→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过介绍《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发散思维。
三、教学目标
①?????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②?????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介绍与《雨巷》相关的资料,能够开阔眼界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导入环节:搜集诗歌所需要的背景音乐如歌曲《雨巷》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能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体味情感。
教学过程:播放《雨巷》诵读录音,能使学生及时校正自己的读音及声调,然后让学生模仿录音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更好地体味诗人惆怅情怀。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歌曲《雨巷》
放录音时,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播放歌曲《雨巷》
?
展示雨巷图片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2.???????初读文本,感知情感
3.???????听录音
快速浏览
PPT展示
《雨巷》录音
研讨活动
作者为抒发情感采用哪些意象?
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讨论
PPT图片展示
评价设计
从诗歌中选取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意象赏析?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PPT图片展示
探究思考
丁香姑娘有何象征意义?此时顺势解读何为象征?
诵读文本,分析问题
展示丁香花,助推学生思维
总结
丁香姑娘既可以是诗人的爱情追求,也可以是同伴或知己,还可以是对美好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在此主旨下,其他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也显露出来“我”代表着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 ???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齐读文本,自由发言
展示写作背景
作业
搜集整理古代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教师给出一些实例:竹、松、荷、月、流水,乌鸦、寒蝉、白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搜集喜欢的意象,写出赏析性文字,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完成作业,自由交流
上交作业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借助歌曲《雨巷》导入课题,教学过程中播放录音、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能引导学生走进诗歌。2.诗歌的学习重在朗读,通过朗诵,能更好地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更好地体会诗中独特的语言,以及把握感情基调。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研讨探究问题,为学生建立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真正达到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学生思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