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孔乙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 孔乙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09: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孔乙己
一、单选题
1.选择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
A.阔绰(chuò) 羼(càn)水 活泼(pō)
B.荤(yūn)素 暂(zàn)时 蒲(pú)包
C.荐(jiàn)头 舀(yǎo)水 间(jiàn)或
D.步骤(zòu) 绽(zhàn)开 门槛(kǎn)
2.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几项是(  )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3.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
②不觉醒,不仅难以成就“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青春。
③“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
④反之,如果“立在人生的旁边”迷迷糊糊、蹉跎度日,难免会虚掷稍纵即逝的青春韶华,最终遗憾一生。
⑤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
⑥觉醒了的青年,就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A.①④⑥③②⑤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①⑥⑤②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B.《孔乙己》选自鲁迅写的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写于“五四”前夕,是作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C.《藤野先生》《孔乙己》《故乡》《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
D.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展示的。
5.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穿长衫的,才____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②孔乙己便____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③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____住。
④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____去了。
A.踱 涨 罩 走 B.走 羞 罩 走
C.走 涨 盖 爬 D.踱 羞 罩 爬
6.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下面是书写孔乙己和范进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偷摸成性,身残体废走向死亡路疯癫举人,懦弱迂腐,虚伪狡诈,如愿以偿叩开________。
A.童生落魄 自视清高 功名门
B.落魄童生 好大喜功 田舍门
C.落魄童生 自视清高 功名门
D.童生落魄 好大喜功 田舍门
二、填空题
导学二科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喝酒,在笑声中离场。请找出小说中写众人笑的语段,认真研读,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7.下面是关于“孔乙己的处境”与“众人的笑”之间关系的图示,请先选出正确的一项,再用一句话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选(   )。   
8.《孔乙己》并不是喜剧,但小说中各色人等都在笑。填写下表,完成对“笑”的研读。
表2-1各色人等的“笑”
人物形象 “笑”在小说中的艺术效果
小伙计 无聊,麻木,冷酷 ②
酒客
掌柜
小孩子 ①
三、语言表达
9.预学二鲁迅给小说人物取名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大有深意。那么,鲁迅给本篇小说人物取名“孔乙己”有何深意?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棉袄。一天的下平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的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0.概括掌柜跟孔乙己对话的话题,并说说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11.说说选段的主要写法。
12.结合内容,说说作者推断孔乙己“的确死了”的原因。
阅读《故乡》和《孔乙己)选段,回答问题。
【甲】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乙】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选段的内容。
14.【甲】文中的“厚障壁”指什么?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15.【乙】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16.结合两文,回答问题。
①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②“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大的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为什么?
17.【甲】文中闰土和【乙】文中孔乙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外貌、语言、动作上。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2019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闹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见我犹豫,车夫开导我说:“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这不是讹人嘛。”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穿着人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55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上坡路。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他说:“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下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谢谢。”我轻声地说。“谢谢您!”车夫郑重地说。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8.简要梳理“我”对车夫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怀疑→①   →高兴→自豪→②   
19.小说让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20.作者按一定层次塑造“车夫”这一形象,请参照①的句式,用“挣”或“争”概括另外两个层次。
①作为残疾人,自食其力,为家庭挣生活;
②   ;
③   。
21.车夫与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命运截然不同,请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A. “羼(càn)水”应为:羼(chàn)水;B. “荤(yūn)素”应为:荤(hūn)素;C. 全部正确;D. “步骤(zòu)”应为:步骤(zhòu)。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C
【解析】【分析】A:有误,没有“看不起人“;
B:有误,没有“满腹经纶“;
C:正确;
D:有误,没有“好为人师“;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解答时,在熟悉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概括出人物特点即可。
3.【答案】C
【解析】【分析】首先从所给选项入手,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比较分析第①句和第③向哪一句居于段首。第③句引用李大钊的话提出“觉醒”,第①句指出“觉醒”的重要性,第①句紧承第③句。故排除选项AB。然后,比较分析第②句和第④句的顺序,根据句意,显然第②句应在第④句之后。排除选项D。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
A:有误,《孔乙己》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
B:正确;
C:有误,《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但它是一篇散文,不是小说,选自《朝花夕拾》;
D: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积累,对于一些重点的作家作品必须熟记。
5.【答案】A
【解析】【分析】要结合语境,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比较,选用最恰当的字。句①,可根据语境判断,“踱”学更能体现出穿长衫人的清高。句②,根据“青筋条条绽出”可确定选“涨”字。句③,根据“伸开五指”可确定选更具有画面感的“罩”字。句④,结合上下文,当时孔乙己已被打折了腿,下肢已经不能动,所以只能用“手”走。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要辨析近义词之间的区别,最后根据句意及词义做出选择。
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对联已有内容可确定上联写的是孔乙己,下联写的是范进。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疯癫举人”是偏正短语,与之对应的是“落魄童生”;根据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可确定第二处选“自视清高”;“死亡路”属于偏正短语,联系范进最终考中举人,名利双收,可确定选“功名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答案】7.A;孔乙己的处境每况愈下,众人的笑依然如故。
8.[示例一]①天真,好奇 ②众人的哄笑贯穿了孔乙己的故事,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些笑的人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处于社会的底层,同样可怜可悲,他们对不幸者不但没有给予同情或帮助,而且只知道哄笑取乐,可见众人的冷酷、麻木。以乐写哀,更显出孔乙己悲苦的形象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7.本题考查学生对鲁迅的《孔乙己》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应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A;孔乙己的处境每况愈下,众人的笑依然如故。
8.考查学生对“笑”的探究。学生应找出作者对不同人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众人的“笑”,探究其艺术效果。
故答案为:[示例一]①天真,好奇 ②众人的哄笑贯穿了孔乙己的故事,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些笑的人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处于社会的底层,同样可怜可悲,他们对不幸者不但没有给予同情或帮助,而且只知道哄笑取乐,可见众人的冷酷、麻木。以乐写哀,更显出孔乙己悲苦的形象
9.【答案】[示例]“孔乙己”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取出的一个绰号。可见孔乙己是个连姓名都不被人关注的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这个绰号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另外,“孔”姓容易让人想到“孔儒”,孔乙己读书落魄、好“喝”懒做、穷酸迂腐,成为人们的笑料。这个绰号蕴含着鲁迅先生对孔孟之道的反思和批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鲁迅所生的时代,据此推断孔乙己形象。象征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这个名字暗示了他是一个深受封建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讽刺意味:名字带有一定的讽刺性,揭示了主人公的迂腐和自命不凡。普通与代表性:这个名字平凡常见,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众多类似的人物。强调人物的孤独:“乙己”这种称呼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孔乙己在社会中的孤独和边缘化。反映社会阶层:暗示了他所属的社会阶层和地位。寓意传统的束缚:名字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他的束缚和限制。塑造独特形象:独特的名字帮助塑造了孔乙己这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对封建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体现鲁迅的批判精神:通过这个名字,鲁迅表达了对封建文化和社会的批判。增加文学性:为小说增添了一定的文学色彩和韵味。
故答案为:“孔乙己”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取出的一个绰号。可见孔乙己是个连姓名都不被人关注的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这个绰号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另外,“孔”姓容易让人想到“孔儒”,孔乙己读书落魄、好“喝”懒做、穷酸迂腐,成为人们的笑料。这个绰号蕴含着鲁迅先生对孔孟之道的反思和批判。
【点评】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答案】10.要点:向孔乙己要账;问孔乙己是否又偷东西。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人情冷寞的批判。
11.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答出三个即可)
12.要点:时令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棉袄。孔乙己穿着破夹袄黑且瘦。被打断腿。没有经济来源。第二年也没有还欠的十九个钱,而以前孔乙己是不大欠酒店钱的。得不到人们的同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及各种描写方法的特征,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10.根据第一段“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的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可知,对话主要是掌柜向孔乙己要账,询问孔乙己是否又偷东西的内容;
联系第一段“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第二段“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可知,当时的孔乙己瘦弱,腿断了,境遇悲惨,此时掌柜毫无同情心,催收欠款后又质疑他的钱是偷来的,在孔乙己辩驳后仍然嘲笑他,甚至时隔两年仍念念叨叨着孔乙己还欠自己十九个钱;表现了掌柜自私市侩、落井下石、刻薄冷酷、缺乏同情心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人情冷寞的批判。
故答案为: 要点:向孔乙己要账;问孔乙己是否又偷东西。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人情冷寞的批判。
11.第一段“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棉袄”为环境描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渲染凄凉的氛围;联系第三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知,暗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第一段“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是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孔乙己黑瘦,腿也断了,体现了孔乙己穷苦悲惨的境遇;
第一段“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是掌柜所说的话,运用了语言描写,掌柜毫无同情心,催收欠款后又质疑他的钱是偷来的,在孔乙己辩驳后仍然嘲笑他,表现了掌柜自私市侩、落井下石、刻薄冷酷、缺乏同情心的形象;
第一段“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是对孔乙己掏钱动作与行进动作的描写,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孔乙己境遇艰难。
故答案为: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答出三个即可)
12.根据第一段“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棉袄”“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可知,快冬天了,“我”靠着炉火还需要穿棉袄,孔乙己黑且瘦只穿着破夹袄,难以熬过寒冬;根据第一段“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可知,孔乙己腿被打断了,境遇艰难;根据第一段“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联系原文“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可知,以前孔乙己是不大欠酒店钱的,现在到了第二年,孔乙己还没有还掌柜钱;根据第一段“‘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可知,孔乙己总是偷东西,他没有经济来源;根据第一段“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可知,掌柜的和周围的人都取笑孔乙己,没有同情心;综上分析,作者推断孔乙己“的确死了”。
故答案为: 要点:时令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棉袄。孔乙己穿着破夹袄黑且瘦。被打断腿。没有经济来源。第二年也没有还欠的十九个钱,而以前孔乙己是不大欠酒店钱的。得不到人们的同情。
【答案】13.又见闰土;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14.文中的“厚障壁”指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失望、痛苦的心情。
15.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用萧索、凄清的自然环境营造悲凉的氛围,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
16.①不矛盾“欢喜”是因为闰土见到童年时的好友是高兴的;“凄凉”是因为二十多年的贫苦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②不矛盾。因为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无人关心,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死活,只能估计说“大约”;但他已失去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在那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里,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又说“的确”。
17.封建主义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导致农村经济日益凋澈,农民生活日益困苦、加上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让闰土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变化)的原因既有自己的不争气,也有社会的冷漠、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还有让他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牺性品的腐朽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合并要素,一是概括段意。
(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来理解。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辨识及作用。文中划线句子写了天气情况,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明示或暗点主题。
(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情感性作用,以及结合语境及前后文的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是由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影响的。
13.因为【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课内所学文章,概括时,应该联系全文内容。【甲】段文字是“我”回故乡时见到中年闰土的情节,为了与少年见闰土区别开来,用“又见闰土”来概括比较合适。【乙】段文字概括也按照人+事的形式概括,即孔乙己到酒店喝酒,但为了区别与前几次到店喝酒,可以概括为“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14.障壁的本义是,障:障碍;壁:墙壁。而在句子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应该是比喻义:指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少年时的“我”和闰土,曾经无话不说,亲密无间,而中年后的我们却隔膜的连称呼都变了,所以,用“后障壁”这样的词语,是来比喻我们的之间的隔膜已经很大,写出了“我”失望、痛苦的心情。
15.本题中画线句子写秋景的凄凉,营造了悲凉的氛围,为下文孔乙己出场奠定了悲剧的基调,同时也暗示着他悲剧的结局。
16.第①题,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欢喜”是因为闰土见到童年时的好友是高兴的;“凄凉”是因为二十多年的贫苦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这两个词语是闰土见到“我”时心里的变化过程,用在一起是不矛盾的。第②题中的两个词语也是不矛盾的。在当时的社会,孔乙己这样的人是无人过问的,从他长时间欠债不还也不来喝酒的情节中,“我”得不到他的确准消息,只能推测他“大约”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时,腿被打断,腿不断时的孔乙己生活都很困难,在那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里,伤病的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用“的确”来形容。这两个词语充分点明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用在一起不矛盾。
17.小时候的闰土,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夕,那时候农民的经济状况比辛亥革命后要好许多,所以整个人物的外貌,呈现出一幅“小英雄”的状态,而成长中的闰土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历程,封建主义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导致农村经济日益凋澈,农民生活日益困苦、加上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束缚,中年的闰土就变成了一个“木偶”;孔乙己本身高大,本可以靠自己的力气生存,但是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封建科举制度和腐朽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的双重毒害,只能让孔乙己变成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废物,再加上社会的冷漠,孔乙己只能沦为社会的牺性品。
【答案】18.同情 ;感动
19.①“我”对车夫以前的事一无所知,运用车夫自述的方式使故事更真实、情节更紧凑。②这个故事上升到了城市与国家的层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20.②作为强者,克服困难,为自己“挣”坦荡而快乐的生活;③作为中国人,不在外国人面前出丑,为城市为国家争气
21.孔乙己:①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和摧残;②受到社会权贵和普通民众的歧视和嘲笑。人力车夫:①社会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尊重。
【解析】【点评】⑴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8.文章叙写“我”坐三轮车,起初对车夫是不信任、怀疑的;当“我”发现蹬车的人(车夫)只有一条腿时,“我”对他的境遇表示同情,内心感到“惆怅甚至悲凉”;当“我”看到车夫骑完上坡路,“我”为他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而高兴;当“我”听了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后,内心感到自豪;当车夫说出“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时,“我”感动得眼泪流了下来。
故答案为: 同情  ; 感动
19.小说安排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一方面,补充交代了车夫的过去,让读者对车夫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使故事内容显得更加真实,情节上更加紧凑;另一方面,车夫讲述的这个故事,在丰富内容的基础上,让人看到了车夫的美好品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故答案为: ①“我”对车夫以前的事一无所知,运用车夫自述的方式使故事更真实、情节更紧凑。②这个故事上升到了城市与国家的层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20.这篇小说对主人公车夫的形象,是从不同层面上进行描写刻画的。首先,这个车夫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但是他自食其力,凭借骑三轮车来为家庭挣生活;他克服困难,努力拉车,不希望得到别人的怜悯,无疑又是一个强者,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再者,车夫用强烈的爱国之情支撑自己拉两个外国人,不在外国人面前出丑,表现出他为城市、为国家争光的美好品质。据此,用“挣”或“争”仿照示例叙写“车夫”这一形象即可。
故答案为: ②作为强者,克服困难,为自己“挣”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 ③作为中国人,不在外国人面前出丑,为城市为国家争气
21.鲁迅小说中的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惨淡度日,最后被封建社会所吞噬。而本文中的“车夫”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现在的社会制度保障了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同时,残疾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尊重。这就是孔乙己和人力车夫命运不同的社会原因。
故答案为: 孔乙己:①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和摧残;②受到社会权贵和普通民众的歧视和嘲笑。人力车夫:①社会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尊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