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变色龙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bèn)来。
B.我有年轻舵(duò)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C.到你头边放一束(shù)红山茶。
D.萧红墓畔(pàn)口占。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统一》——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聂鲁达,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B.《萧红墓畔口占》——诗的作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C.《风雨吟》——诗的作者芦荻,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D.卡之琳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与李广田、何其芳合称“汉园三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等。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4.编辑部的同学举办了“清明短诗征集”活动,并要求来稿短诗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其中不符合要求的短诗是( )
A.打着响鞭的雨,催赶着云朵的脚步/去年的青草,又活回来/翠绿爬到地上/苍白的花,开在心里
B.每年的今日/都有一茬思念/随着布谷鸟动人的嗓音/水汪汪地生长在后人的心间
C.蒙蒙的细雨,织成一张黏黏的网/锁住我深深的依恋/奶奶的笑容呵/近在眼前
D.杏花雨,落无声/酒残梦天放晴/闹中守住心底静/无风无雨过清明
5.下列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郊原如海,/房舍如舟”和“整片大地是一朵花”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一句中的“卧”字表现了逝者萧红的适意与达观。
C.“月光明明”“整片大地”“郊原如海”这三个短语的类型一致。
D.《断章》一诗,诗人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二、语言表达
6.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
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海, ; ,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地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
7.【我阅读我创作】
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暖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8.比较三单元三首咏月诗的异同。
三、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9.《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10.朗读诗歌《统一》,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11.找出诗歌《断章》中出现的意象。
12.朗读诗歌,体会诗《萧红墓畔口占》中“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的情感表达。
13.说说对《月夜》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14.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15.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寂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6.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17.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18.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A.小诗押韵,便于记忆,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号召力。
B.诗人把自己当成“珍珠”,经受着风风雨雨,阴晴凉热的熬煎,让众人把他“踩”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才“踩”出一条堂堂正正的“道路”来。
C.《泥土》是崇高的,但又蕴涵纯美的意境,既庄严又雅洁,达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D.这首诗中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忠实地去做实在的事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奔”应读:bēn,故错;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在答题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
2.【答案】A
【解析】【分析】A聂鲁达是智利诗人,故错;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所学的重要课文的作家作品、朝代、作者的生平简历、字号,甚至是一些轶闻趣事等等都要熟记,而且平时要学会整理归类。对于课文内容,学习之后也要常常复习,可以是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
3.【答案】C
【解析】【分析】①句的“他们倒是乐生的人”承接⑤句的“乐‘生’是人的本分”,并且⑤句概括了整个语段的内容,提到两个关键词“生的美丽”“乐生”,故⑤①。
③句的“他们”指的是“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故③句紧承①句,故⑤①③。
④句的“这样深的爱!”是对③句中的那些杀身成仁志士行为的评价,故紧承③句,故⑤①③④。
②句是总结句,这里面的“这是”指代前文那些杀身成仁志士和他们的行为,故是结尾句。
所以顺序为⑤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4.【答案】D
【解析】【分析】 A.正确,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
B.正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正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有误,未用修辞。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和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
做好本题需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能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5.【答案】C
【解析】【分析】 ABD项正确。C项“月光明明”和“郊原如海”都是主谓短语,“整片大地”是偏正短语。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做此类题,要掌握修辞手法,短语的类型以及用法,还有词语的语境义,要结合句子和文章主旨等方面来分析。
6.【答案】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解析】【分析】第1空,根据前一句: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 ,这个句式有关联词语“也许”......“却”......,这里已有前半句:也许你想成为大海,转折意味的就应是:却只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第2空,要求填前半句,那就是:也许你想......,根据后半句“却只是一根细细的小草”,那前半句就是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故答案为:
第1空、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
第2空、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情景补全对话。我们首先要阅读,把握文段脉络,定位句子关系,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还是总结,还是承上启下,第二,要根据语境合理推导,要注意话题、陈述对象的统一,表述句式的一致,最后检查补写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连贯、简洁。
7.【答案】每一次努力,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
【解析】【分析】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构形式为“每一…… 都是……的……”仿写即可。如,每一片草地 都是孕育希望的摇篮。
故答案为:每一次努力,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
【点评】本道题考查仿写语句。仿写句子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8.【答案】内容上都表现了孤独寂寞感。李白二首更侧重对人生的思考;杜甫《月夜》是思乡、思亲,同时也反映了天下乱离,寄托了对社会安定的期望。.语言风格上,李白两首想象大胆丰富,富于浪漫情调;《月夜》运用了独特的“对面”手法。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三首诗内容,从内容即描写的景物表达的思想情感、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等方面来比较异同。
故答案为:内容上都表现了孤独寂寞感。李白二首更侧重对人生的思考;杜甫《月夜》是思乡、思亲,同时也反映了天下乱离,寄托了对社会安定的期望。.语言风格上,李白两首想象大胆丰富,富于浪漫情调;《月夜》运用了独特的“对面”手法。
【点评】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能强化学生对作品内容的认识,学习中要多加练习。
【答案】9.“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10.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11.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12.“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13.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理解。描绘画面的题目,一般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合理加以想象,描述出符合主题的景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3)本道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意象体会。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根据关键词准确表述。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5)本道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体会主旨理解。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根据关键词准确表述。
9.这首诗描绘的自然景观极有气势,“卷”字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力量,而“海”与“舟”在空间、力量之间的对比又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及精神冲击,“我有年轻舵手的忧怀”一句,充分体现了“我”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也暗示出“我”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风雨,更是社会的、人生的风雨。据此分析,根据诗歌意思进行描绘,如:风雨狂卷而来,大地变得一片昏暗,就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地上的房屋,如同飘摇在大海上的小船,起伏不定,面对汹涌大海一般的大地,“我”就像一个没有阅历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小船的方向。
故答案为:“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10.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花、叶不论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就生命传承而言,这本质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11.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在诗歌中常常作为抒情的载体。仔细阅读《断章》一诗,作者写到了“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这几个意象,表达出了刹那间的感悟。
故答案为: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12.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这是戴望舒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境中,诗人走了六个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一句中,“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路途遥远,“寂寞”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也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深切怀念。
故答案为:“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13.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者的生存环境和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其中,“树”具有象征意义,象征古老迂腐的旧思想;“并排立着”,象征作者与旧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象征作者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显示出青年一代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解放的意识。
故答案为: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答案】14.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15.A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诗歌的语句停顿。对于诗歌的语句停顿主要是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停顿:①句子语法结构;②句首的语气词;③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④句子内在的逻辑意义。
(2)本道题考查诗歌的朗诵语调。朗读语调,是指朗读时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是语气外在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包括声音的高低抑扬、轻重强弱的变化。诗歌的朗诵语调是根据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变化。
14.根据题干,要把诗句标出两处停顿。根据语法,“幽暗的”是“松林”的定语,与“松林”构成主语部分;“失去”是谓语;“喧响”是宾语;故可划分为: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故答案为: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15.“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选自叶赛宁的《夜》,这首诗歌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因此需要采用“舒缓”的语调。
故答案为:A。
【答案】16.小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17.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现代诗歌内容理解。读懂现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在诗歌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意象的特征及表现出的情感作用,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诗歌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16.小孩子小时候只有蝈蝈陪伴来缓解寂寞。等他长大了工作了,但还是很寂寞,所以买了一个夜明表陪伴。蝈蝈暗示了小时候的寂寞,夜明表暗示了长大后死时的寂寞。小孩子是个寂寞的人。
故答案为:小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17.写他已经死去三个小时了,但是夜明表还是在运行着,指针在走动着的声音,更能衬托他死亡的寂静,突出他人生的寂寞,作者通过这个表现了对不公平命运的强烈控诉。
故答案为: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18.【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诗中提到"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这说明作者不愿意做珍珠,不想时时刻刻提防被埋没的可能。下一句“把自己当做泥土吧”则再一次说明了作者想做泥土,接受时代的打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