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唐雎不辱使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唐雎不辱使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09:2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唐雎不辱使命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jū) 以头抢地(qiǎng) 秦王色挠(náo)
B.韩傀(guī) 怫然怒(fèi) 庸夫之怒(yōng)
C.休祲(jìn) 免冠徒跣(xǐ) 大王加惠(huì)
D.缟素(gǎo) 彗星袭月(huì) 寡人谕矣(yù)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轻寡人与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苦其心志
D.策之不以其道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臣民对君主的敬称。
B.《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C.“岂直五百里哉?”一句中的“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
D.《战国策》是宋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二、填空题
6.了解《战国策》,填写下面的资料卡。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杂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记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其作者不可考,后经西汉    重新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属于   体史书。
7.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大王加惠   
(2)而君逆寡人者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4)秦王色挠   
8.古今异义
①休祲降于天(古:   ;今:   )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   ;今:   )
③岂直五百里哉(古:   ;今:   )
④徒以有先生也(古:   ;今:   )
9.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3-3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 积累知识      
学习任务二 赏读对话      
学习任务三 新编历史剧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广于君   
②寡人谕矣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2.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②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 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谢之   
②寡人谕矣   
③亲尝教以兵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1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6.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17.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富弼①见契丹主。契丹主曰:“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②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③欺天叛君,末帝昏乱,上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大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
(节选自《宋史·富弼列传》,有删改)
【注】①富弼:北宋名相,文学家。②北朝:指契丹。③晋高祖:指后晋皇帝石敬塘,在契丹支持下称帝,后为契丹所灭。
18.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布衣之怒    
②以头抢地尔    
③天下缟素   
④则人主专其利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②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
20.从“怫然怒”到“色挠”,你看出【甲】文中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1.两文中,唐雎和富弼出使强国,都受到了武力威胁,他们的应对有何异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以头抢地(qiǎng)——(qiāng)
B:怫然怒(fèi)——(fú)
C:免冠徒跣(xǐ)——(xiǎ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答案】A
【解析】【分析】A 错误。例句翻译为: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正确朗读节奏应该是: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方法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3.【答案】C
【解析】【分析】A.“仓”同“苍”;
B.“错”同“措”;
C.没有通假字;
D.“与”同“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答案】D
【解析】【分析】例句句意: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A.句意: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异:对……感到惊异。
B.句意: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于水面之上的,是醉翁亭。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句意:使他的内心痛苦。苦:使……痛苦。
D.句意: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策:名词作动词,鞭打,这里指鞭策,驱使。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判断。
A、“寡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应是“三个有志之士”;
D、“宋代刘向"不正确,应为“西汉刘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读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和判断。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要注意的是对选项记叙仔细的审读,正确进行判断。
6.【答案】刘向;国别
【解析】【分析】《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杂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记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其作者不可考,后经西汉 刘向重新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
故答案为:刘向;国别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7.【答案】(1)施与恩惠
(2)违背
(3)曾经
(4)面露胆怯之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1)句意:大王你施与恩惠。加惠:施与恩惠;
(2)句意:但是安陵君违背我。逆:违背;
(3)句意:你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尝:曾经;
(4)句意:秦王面露胆怯之色。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故答案为:施与恩惠;违背;曾经;面露胆怯之色;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8.【答案】吉祥;常用义为“休息”;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转折连词;只,仅仅;不弯曲;只;徒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
故答案为:吉祥;常用义为“休息”;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转折连词;只,仅仅;不弯曲;只;徒弟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9.【答案】略
【解析】【分析】根据学生完成的程度,如实填表即可。
故答案为:良好;良好;合作完成;良好;良好;自主完成;良好;良好;合作完成。
【点评】本题考查总结合作能力。学会在学习之后如何整理表格。
【答案】10.增广,扩充;明白,懂得
11.①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②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2.①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② 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唐雎的使命即可。
2)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之外交事件。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0.①翻译为: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广,增广,扩充
②翻译为: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
故答案为:增广,扩充;明白,懂得
1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逆、轻、布衣、抢、徒、跣”。逆,违背。轻,轻视。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抢,撞。徒,光着。跣,赤。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②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2.《唐雎不辱使命》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外交事件还有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故答案为: ①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② 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答案】13.道歉;明白,懂得;用兵之道;牵累
14.C
15.①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16.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17.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即可。
【译文】
【甲】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乙】
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 ”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 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 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不受侵扰,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 ’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随侯之珠,持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荆庆那样的果断,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 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寡人请求你多加指教。”
13.①翻译为: 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②翻译为: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
③翻译为: 父亲曾经教过我用兵之道。兵,用兵之道
④翻译为: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累,牵累
故答案为:① 道歉
② 明白,懂得
③用兵之道
④牵累
14.A翻译为: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翻译为: 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翻译为: 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尝,曾经
翻译为: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尝,曾经
C翻译为: 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于,从
翻译为: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于,在
D翻译为: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若,如果
翻译为: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若,如果
故答案为:C
15.重点字“徒、以、非、战、守圉、具、以、当”。徒:只。以:因为。非:没有。战:争战。守圉:防守,防御。具:装备。以:用。当:抵挡,抵御。
故答案为: ①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16.【甲】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乙】写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述说自己规劝魏昭王的对话,小人怀揣重宝而无外力保护来委婉劝谏赵王并使赵王认识到问题所在,赞美了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的特点,也赞美了赵王谦虚纳谏的特点。
故答案为: 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17.【甲】唐雎是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直言相对,毫不相让。
【乙】郑同是通过述说自己规劝魏昭王的对话,小人怀揣重宝而无外力保护来委婉劝谏赵王,便于赵王理解并接受。
故答案为: 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答案】18.平民百姓;碰撞;穿白色丧服;独享
19.①秦王脸上露出胆怯的神情,直身跪坐,向唐雎道歉。
②因此劝你用兵的人,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罢了。
20.秦王“怫然怒”,恐吓威胁唐雎,骄横狂妄、盛气凌人。到“色挠,长跪而谢之”的转变,可以看出秦王前倨后恭,贪生怕死、外强中干。
21.相同点:他们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言语不卑不亢,言辞委婉。不同点:甲文中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正义凛然,针锋相对,誓死维护国土;乙文中富弼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乙】
富弼拜见契丹主。契丹主说:“我的大臣们都请求出兵向南进攻,我认为不如先派遣使者要求割取土地,割地不成,再出兵也不晚。”富弼说:“北朝与中原修好,那么君主独自享受好处,而臣下没有什么收获;如果发动战争,那么利益就归臣下所有,而灾祸由君主承担。所以劝君主发动战争的人,都是为自己考虑罢了。”契丹主惊讶地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富弼说:“晋高祖欺骗上天背叛君主,他的末代皇帝昏庸混乱,上下离心离德,所以契丹能够以全军战胜他们,然而壮士和健马也损失了大半。现在中原疆域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严明,上下一心,北朝想发动战争,能保证一定胜利吗?即使胜利了,所损失的士兵和马匹,是群臣承担呢,还是君主承担呢?如果与中原修好不断绝,每年的财物都归君主所有,群臣有什么好处呢?”契丹主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很长时间。
1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①句意为:百姓发怒。布衣:平民百姓。②句意为: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碰撞。③句意为: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缟素:穿白色丧服。④句意为:君王可以独自享有所有的好处。专:独享。
故答案为:平民百姓;碰撞; 穿白色丧服 ; 独享。
1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挠,屈服;谢,道歉;②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皆,全,都;
故答案为: ①秦王脸上露出胆怯的神情,直身跪坐,向唐雎道歉。②因此劝你用兵的人,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罢了。
20.本题考查人物评价。甲文中从秦王“怫然怒”到“色挠”的神态变化中可看出秦王是一个骄横狂暴的人。“卡跪而谢之”表示屈服。从秦王前后态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前倨后恭,贪生怕死、外强中干的特点。
故答案为:秦王“怫然怒”,恐吓威胁唐雎,骄横狂妄、盛气凌人。到“色挠,长跪而谢之”的转变,可以看出秦王前倨后恭,贪生怕死、外强中干。
2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能看出唐雎和富弼在应对的时候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言语不卑不亢,言辞委婉;从“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等语句能看出,甲文中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正义凛然,针锋相对,誓死维护国土;乙文中富弼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相同点:他们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言语不卑不亢,言辞委婉。不同点:甲文中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正义凛然,针锋相对,誓死维护国土;乙文中富弼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