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桥堍(tù) 记载(zǎi) 阻碍(ài) 苟安(gǒu)
B.耀眼(yào) 蠢笨(chǔn) 飞掠(lüè) 鉴赏(jiàn)
C.怒吼(nù) 怅然(chàng) 旷远(kuàng) 刻板(kè)
D.契合(qiè) 驱遣(qiǎn) 享受(xiǎng) 拘泥(nì)
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摘录”“接触”“聚集”这三个词的词性相同。
B.“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原始社会”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我们的想象。”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D.“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中的“也许”表猜测、不确定,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
3. “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现也生生不息”是从下面这个“谈读诗”的片段中抽出来的,若还原的话,放在哪一处最恰当 ( )
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甲】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总会有末日。【乙】到了生命的末日,我们自无容顾虑到诗是否还存在。【丙】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哀的事。【丁】“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就是对于诗无兴趣。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面对加点词的语境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静寂:沉寂无声;寂静。)
C.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受用:接受使用。)
D.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5.下列对《 驱遣我们的想象 》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文艺作品的作者希望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读者希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B.拘泥于文字的研究、考察式疑问并不能领会作者的意境,因此,要驱遣想象就不能拘泥于文字。
C.作者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的阐述证明了要驱遣想象,就得把文艺作品看作一幅画。
D.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精当的举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如何进人意境获得美感这一基本问题。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 ,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新中国第一部童话集《 》。
7.朗读课文两遍,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然后合上教科书,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桥堍( ) 契( )合 记载( ) 拘泥( )
桥liáng( ) 海xiào( ) kuàng( )远 qū( )遣
8.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三、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文,班级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9.[想象 赏诗歌]叶圣陶先生认为“驱遣着想象”是接触作者意境从而鉴赏文艺的重要一点,请试用生动的语言把下面这两句诗描绘成一幅画。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0.[想象 解汉字]人生是一部书法,有人是方正、平直的楷书,有人是圆融、得体的行书,有人是飘逸、奔放的草书。通过写字,丰富感觉,回归自身,体悟生命。“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一笔一画都浸润着中华文化。有一种说法,“美”专指雄健之美,你是否同意?请参照下图说明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情,和作者的。情相契合。
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准备写的不是普通的论说文、记叙文;他准备写的是文艺。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了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家认为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列举王维的诗有何作用?
(3)联系文章内容,谈谈应该怎样理解一篇文艺作品。
阅读郭帆的《以丰富细节夯实艺术想象》,回答问题。
①这些年,我一直在拍科幻电影,真实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步为科幻文艺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中国航天员身着航天服,在空间站出舱行走,会自然信服而不感到违和。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
②具体到电影创作上,得益于强大的制造业,尤其是3D打印和数控机床的应用,我们制作的特殊道具精度达到产品级水准,营造了逼真的画面质感。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在电影视效层面,我们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常规的比如浩瀚的太空场景、天崩地裂的场面等制作难题都已得到很好解决,尤为可贵的是,这些视效都是由中国团队独立完成的,实现了国产化。
③电影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尤其是科幻电影,最大难点是让想象世界显得真实可信,如此才能把观众拉进来听你讲故事。我们在《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后做过观众调查,有观众提出:地下城市怎么解决排水问题?没有阳光会不会影响人类生活?有的观众眼光犀利,在一个镜头中看出人物背景不能随镜头远近而有所变化,指出这个场景不够真实。还有观众发现白墙的墙脚过于干净,没有做旧,缺乏烟火气和生活质感。我真心感到观众太懂行了,这些看似“吹毛求疵”的意见,其实是砥砺电影创作不断精进的金玉良言:好电影一定是在无数细节的推敲修改中打磨出来的。
④为了让电影的世界观设定更加科学,在拍摄这部电影续集时,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的科学家参与联合攻关。比如电影中有一个“地球停止自转”的假定,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时间和历法就变了。科学家通过测算,指出这种情况下一天是60个小时,这样时钟显示的时间就可能是35点20分……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以百科全书的方式进行电影世界观设定,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部分,按照图书馆分类学撰写词条,包括地理环境、天文历法、职业构成、生活习惯等,涵盖人类生活和空间探索的方方面面,内容达十几万字。
⑤我深刻体会到我们需要想象力,更需要把想象力转化为作品的具体方法,即需要建立起符合我们国情的更加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不光是设备和技术,更是流程和标准。这些年,“流浪地球”电影团队把电影工业流程和艺术管理经验完整记录下来并进行研究整理,希望能为后来者的电影创作提供经验。我相信,一茬接着一茬干,未来电影人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电影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13.“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你的好友小华认为“托举”一词也可以换成“支撑”,你并不赞同,理由是: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幻文艺的进步根植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唯其如此,观众才能欣赏到独具中国魅力的科幻电影。
B.科幻电影,最大难点是让想象世界抽离于现实生活,达到想象力的最大自由。
C.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的科学家参与电影联合攻关,体现了科幻小说的幻想性和科学性,这是科学与文艺的良性互动。
D.第⑤段表明我们需要想象力,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健全也需要一代代电影人记录、整理,用细节夯实。
15.本文第①—④段从哪些角度自豪而谦逊地介绍丰富细节给予《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以艺术想象的真实可信?请简要概括。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①“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个飘零在外头 ”唱着这个歌,即使并无离别之感的人,也会感到在同样的月光之下,人心的欢乐和哀愁全不一致。如果是独居家中的妇人、孤栖在外的男子,感动当然更深。回想团圆的欢乐,虽然头顶上不一定有弯弯的月儿,总不免簌簌地掉下泪来。这些人的感动可以说是从文艺鉴赏而来的。可见文艺鉴赏不是只属于学者或者文学家的事,我们应学会文艺鉴赏。
②文艺鉴赏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还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③那么怎样进行文艺鉴赏呢
④首先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 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情感,我们就得问: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 我们不是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是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自然更深切。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觉察出来。
⑤鲁迅的《孔乙己》,现在小学高级和初级中学都选作国语教材,读过的人很多了。匆匆读过的人说:“这样一个偷东西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他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有耐心去鉴赏的人不这么看,有的说:“孔乙己说回字有四样写法,如果作者让孔乙己把四样写法都写出来,那就索然无味了。”有的说:“这一篇写的孔乙己,虽然颓唐,却处处显示出他所受的教育给与他的影响,绝不同于一般的瘪三,这是这一篇的出色处。”有一个深深体会了世味的人说:“我以为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话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这种寂寞之感不只属于这一篇中的酒店小伙计,也普遍属于一般人。‘也便这么过’,谁能跳出这寂寞的网罗呢 ”
⑥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⑦这些晶莹的宝石不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
⑧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其缘由在此。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再要反复阅读 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⑨其次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弃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⑩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选自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有删改)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7.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⑤段中列举了“有耐心去鉴赏的人”的三种看法,他们的鉴赏角度分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作品的社会意义。
B.“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的原因是好的文艺能激发赏美的兴趣,能开阔视野,能充实经验。
C.文艺鉴赏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欣赏文艺作品中的精华,另一方面是摒弃文艺作品中的糟粕。
D.以看电影为例,有些人为电影中生离死别的场面而流泪;另一些人对于某景物的一个特写、某角色的一个动作点头赞赏不已。前者比后者鉴赏水平高。
18.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9.下面的材料可以充当哪段的论据 请阐述理由。
脂砚斋经常研读《红楼梦》并做批注,读到第一回“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大荒山无稽崖……”时,脂砚斋做批语道:“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契合(qiè)——(qì)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C
【解析】【分析】C:错误。不仅......更,是递进复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知识。1)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助词、数量词、介词等。2)常考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3)常见复句类型如下:①并列复句②承接复句③递进复句④选择复句⑤转折复句⑥假设复句⑦因果复句⑧条件复句。4)注意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的词语,能够体现文章语言准确性、严谨性特点。
3.【答案】A
【解析】【分析】“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现也生生不息”在文中应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发现也生生不息”中的“他们”应承接上文的“诗人和艺术家”,“生命生生不息”领起下文的“如果生命有末日”。故该句应放在甲处,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句序排列型。其考查的形式是,给定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排列成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的语段。
4.【答案】C
【解析】【分析】“受用”即“受益”。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考虑其语境义。
5.【答案】C
【解析】【分析】作者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的阐述证明了要驱遣想象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境,把文艺作品看作一幅画只是一种驱遣想象的方式。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6.【答案】叶圣陶;叶绍钧;稻草人
【解析】【分析】《驱遣我们的想象》的作者是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0月一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故答案为:叶圣陶;叶绍钧;稻草人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答案】tù;qì;zǎi;nì;梁;啸;旷;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桥堍:qiáo tù,指桥头;
契合:qì hé,指投合,意气相投;
记载:jì zǎi,意思是指把事情记录下来;
拘泥:jū nì ,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
桥liáng:桥梁。注意“梁”和“粱”的区别;
海xiào:海啸。
kuàng远:旷远。注意“旷”与“犷”的区别;
qū遣:驱遣。
故答案为:tù;qì;zǎi;nì;梁;啸;旷;驱
【点评】本题考查小说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对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汉字,注意对多音字、形近字的区别和掌握。
8.【答案】①读者②做具体描写和想象安排③审查文字,适当删减④将文字想象成画面⑤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通读文章,梳理思路,理清层次。根据“先就作者的方面说”从先有所见所感、做具体描写和想象安排、审查文字,适当删减等方面进行阐述;根据“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从将文字想象成画面、将自己融入作品来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故答案为:读者;做具体描写和想象安排;审查文字,适当删减;将文字想象成画面;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应熟读文本,整体感知,对内容进行梳理,注意结合题干的提示,正确理解和概括。
【答案】9.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画!
10.示例1:同意,“美”上半部分为“羊”,下半部分为“大”,即健壮。意指健壮的公羊,古人用来专指雄健之美。
示例2:不同意,甲骨文中“美”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9.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 抓住主要意象“青山”“北郭”“白水”等,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描写出来。
故答案为: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画!
10.本题考查汉字的理解。 首先明确表态,即答同意或不同意;然后参照图片,发挥联想和想象,从“美”字的构成方面人手阐述理由。
故答案为:同意,“美”上半部分为“羊”,下半部分为“大”,即健壮。意指健壮的公羊,古人用来专指雄健之美。不同意,甲骨文中“美”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
11.【答案】(1)略
(2)用王维的诗进行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证了想象力对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3)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强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
【解析】【分析】(1)结合全文论证内容分析,这篇文章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据此可知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⑵ 结合这部分论证的内容分析,作者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据此分析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3) 本题要求谈谈怎样理解一篇文艺作品,首先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还有了解文艺作品的特点, 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强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
故答案为:⑴ 略
⑵ 用王维的诗进行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证了想象力对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3) 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强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
⑵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3)本题考查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答题时既要理解本文的观点,也要了解文艺作品的特点,然后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答案】12.我们以丰富细节夯实艺术想象,中国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
13.“托举”意为托起并举高,而“支撑”指勉强维持,支持局面不崩溃。文中作者想要表达一个强盛的国家是科幻产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并且能够让科幻产业有更加强盛的生命力,而“支撑”稍显后劲不足,不能体现这一动态发展过程。
14.B
15.①强大的国家作有力的支撑。②强大的制造业制作出世界先进水平的特殊道具。③国产化的视觉效果。④观众的金玉良言促使创作不断精进。⑤联合科学家让世界观设定更加科学。⑥按照图书馆分类学撰写十几万字的词条。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⑶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⑷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2.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题目“以丰富细节夯实艺术想象”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是通过阐述国家的发展,电影创作和电影视效的进步、好电影能经得起推敲的细节、世界观的设定更为科学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几个方面,说明细节对艺术想象能够真实可信的重要意义,所以可知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我们以丰富细节夯实艺术想象,中国电影会越来越好。
故答案为:我们以丰富细节夯实艺术想象,中国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
1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态度“不能”。然后比较两个词语的意义,“托举” 含有托起并举高的意思,“支撑”是指勉强维持,支持局面使不崩溃。根据文中“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可知,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强盛的国家可以使科幻产业不但能够得以生存,而且哦额还能够让其发展得更好,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支撑”却没有这层意义,故使用“托举”更合适。说明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流畅通顺。
故答案为:“托举”意为托起并举高,而“支撑”指勉强维持,支持局面不崩溃。文中作者想要表达一个强盛的国家是科幻产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并且能够让科幻产业有更加强盛的生命力,而“支撑”稍显后劲不足,不能体现这一动态发展过程。
14.ACD.正确。
B.有误,结合第③段“电影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尤其是科幻电影,最大难点是让想象世界显得真实可信,如此才能把观众拉进来听你讲故事”可知, 最大的难点是让想象世界显得真实可信。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①段“这些年,我一直在拍科幻电影,真实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步为科幻文艺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可得:有国家的发展进步作有力的支撑;结合第②段“具体到电影创作上,得益于强大的制造业,尤其是3D打印和数控机床的应用,我们制作的特殊道具精度达到产品级水准,营造了逼真的画面质感。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得: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特殊道具;
结合第②段“在电影视效层面,我们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常规的比如浩瀚的太空场景、天崩地裂的场面等制作难题都已得到很好解决,尤为可贵的是,这些视效都是由中国团队独立完成的,实现了国产化”可得:实现了独立国产化的视觉效果;根据第③段“我真心感到观众太懂行了,这些看似‘吹毛求疵’的意见,其实是砥砺电影创作不断精进的金玉良言:好电影一定是在无数细节的推敲修改中打磨出来的”可得:观众的意见促使电影创作不断精进;根据第④段“为了让电影的世界观设定更加科学,在拍摄这部电影续集时,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的科学家参与联合攻关”可得:电影的世界观设定与科学家联合更加科学;根据第④段“按照图书馆分类学撰写词条,包括地理环境、天文历法、职业构成、生活习惯等等,涵盖人类生活和空间探索的方方面面,内容达十几万字”可得:十几万字的内容按照图书馆分类学撰写词条。
故答案为:①强大的国家作有力的支撑。②强大的制造业制作出世界先进水平的特殊道具。③国产化的视觉效果。④观众的金玉良言促使创作不断精进。⑤联合科学家让世界观设定更加科学。⑥按照图书馆分类学撰写十几万字的词条。
【答案】16.我们要通过认真阅读和驱遣我们的想象来进行文艺鉴赏。
17.D
18.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有力地写出了文艺鉴赏过程中阅读思考的重要性。
19.充当第⑧段论据。材料表明脂砚斋经常研读《红楼梦》并做批注。他在一次次的阅读和做批注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渐渐地成长起来。与第⑧段观点一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陈述句。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选择题注意在文章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是为了证明论点。
(4)本题考查补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理解段落大意,分析给到的材料是否与段落大意相吻合,吻合就可以作为补充的论据。
16.分论点一:④首先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
分论点二:⑨其次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综上所述,中心论点是:我们要通过认真阅读和驱遣我们的想象来进行文艺鉴赏。
故答案为: 我们要通过认真阅读和驱遣我们的想象来进行文艺鉴赏。
17.D:前者比后者鉴赏水平高,错误。应该是后者比前者的鉴赏水平高。前者只看到了情节,而后者关注到电影的全部内容,包括情节、环境、艺术手法等。
故答案为:D
18.文艺鉴赏犹如采矿,晶莹的宝石,比喻论证。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对比论证。生动的写出了阅读思考对文艺鉴赏的重要作用,强调文艺鉴赏过程中阅读思考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有力地写出了文艺鉴赏过程中阅读思考的重要性。
19.⑧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其缘由在此。......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第八段强调好的文章要多阅读,可以从中吸收精华获得成长。材料强调脂砚斋经常研读《红楼梦》并做批注,说明《红楼梦》是好书,脂砚斋才会多次阅读,才会从书中获得感悟,获得成长。材料内容与第八段观点一致,可以充当第八段的论据。
故答案为: 充当第⑧段论据。材料表明脂砚斋经常研读《红楼梦》并做批注。他在一次次的阅读和做批注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渐渐地成长起来。与第⑧段观点一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