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屈原(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屈原(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1:2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屈原(节选)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脚镣(liào) 眩光(xuàn) 木梗(gěng) 徘徊(huái)
B.睥睨(pì) 伫立(chù) 波澜(lán) 污秽(huì)
C.虐待(nüè) 玄衣(xuán) 稽首(jī) 瘦削(xuē)
D.雷霆(tíng) 迸射(bìng) 犀利(xī) 驰骋(chěng)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茶馆》等。
C.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种文体。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它是剧本的附件,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屈原是楚国的爱国人士,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②端午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应该知道它的由来。
③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城郢都,屈原因祖国的灭亡伤痛不已,最终在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而死。
④对于它的由来,最常见的是与战国时期的屈原有关。
⑤但因为自身刚正,受到小人的妒忌。
⑥之后他被小人陷害,从而被流放。
⑦除此之外,与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的还有春秋时期的伍于胥、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等。
A.②④①⑤⑥③⑦ B.①⑥②④③⑦⑤
C.④①⑥②⑦③⑤ D.②④①⑥③⑤⑦
4.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屈原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人们的无限景仰。
B.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三年利刃出鞘,雷霆万钧,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C.他是个性格果断之人,做任何事都不会犹豫不决、拖泥带水。
D.辩论赛上,正方代表才思敏捷,他那精彩的发言哗众取宠,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充满“阴谋”“污秽”“自私自利”的社会的憎恶,以及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C.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热情歌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追求。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1)郭沫若,原名   ,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
(2)戏剧是由   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   ,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戏剧根据   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本课属于   。
读台词,做批注,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7.从三篇课文中选择一个人物,画出这个人物的台词。
我选   。
台词   
8.参考下面表格中的“批注角度”,边读台词边在教科书上做批注。综合批注,在表中写出该人物形象的特征。
表5-4台词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批注角度 批注角度提示 人物形象的特征
身份 看人物的说话对象,人物的话语量,人物掌控话题的能力 ①   
表情 借助舞台说明或联系语境,想象人物说这句话时的表情 ②   
情绪 通过台词的语气、语调和句式,揣摩人物的情绪 ③   
动作 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 ④   
性格 根据人物说话的内容和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⑤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屈原(节选)
郑詹尹:(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屈原:是的,我也明白。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马马虎虎的事我做不来。
郑詹尹:真的,这些地方正是好人们吃亏的地方啦。说到你吃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不住你呢!
屈原:怎么的?
郑詹尹:三阁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
屈原: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郑詹尹: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便和她断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屈原: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帮助过我。今天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成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我要那无价值的同情来做什么?……
郑詹尹: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原: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原: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1)屈原说:“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这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2)“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悲惨的前途啊。”这句话表现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4)“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屈原: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
①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②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一尊伟岸的独行者身影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
③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籍贯湖北秭归,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278年左右。年轻时的屈原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伴随左右,深得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起草宪令,修正法度,展现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这一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时期,确立了他事业的高度。
  ④屈原人生的另一个高度是他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耸立起中国文学风光雄奇的巅峰。《离骚》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以奇特的诘问形式、异常神奇丰富的想象力,一连向上苍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充满科学求索精神;在祭歌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九歌》,斑斓绚丽,塑造了或优美妖娆或庄重典雅的云中君、湘君、湘夫人诸神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之作。《离骚》之后没有《离骚》,《天问》之后《天问》不再,《九歌》之后难寻《九歌》,屈原之后的中国文化人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下,刨挖文学的泉眼和思想的深井。
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
⑥但是,再优秀的屈原,也终究成了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
⑦屈原志存高远,心系国家,面对楚国社会千疮百孔、时弊丛生的现状,主张对内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富足强盛,实力雄厚,威震诸侯。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对内对外都是一把好手。但他并非总是春风得意,他遇到了一个强劲的来自外部却深潜楚宫的政治对手。秦相张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和纵横家,诡计多端,老谋深算,胆略过人。张仪一生有两件最得意的政绩,一是几度破坏楚齐联盟,为秦国成就霸业扫清了前障;二是成功地离间了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使楚国驱逐忠良,丢掉了雄起的基础和机遇,最终为秦所灭。这两件事合而为一,那就是张仪打败了屈原。张仪十分清楚屈原是楚国唯一使他感到威胁的对手,他收买靳尚,设诡郑袖,蒙骗楚王,谗害屈原,可谓处心积虑,机关算尽。屈原清醒地认识到楚国真正的敌手是强秦,“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楚不是吃秦,就是为秦所吃。屈原贵在心系国家,失在忽视了小人的力量。两人较量的最终结果是,屈原惨败,被逐出朝廷,流落到汉水之北。
⑧尽管如此,屈原也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被流放的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为故主的罹难而悲愤,更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新主而悲哀。屈原的政治见识使他看到了战争的性质,知道战争的赢输决定着国家的存亡,而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他的忧虑远比一般人要深沉、痛彻。国之将亡,已无暇计较个人恩怨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前途乃至自己的生命。公元前279年,秦国悍将白起攻打楚国,引水灌城,一下子淹死楚国军民几十万人,还攻占了屈原的出生地、楚国的国都郢。一切幻灭之后,第二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拼上生命全部能量的最后一跃,投江殉志,以身许国。
⑨一枚粽子,加上驱邪的雄黄酒、奋进的龙舟队,中华民族的文脉里,咀嚼和回味的是一种精神。
⑩挡车螳臂也是英雄,以死抗争也是战斗。水柱擎天,英气断流,屈原用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矗立起一座令后人仰望千年万年的丰碑。
(改编自2020年《快资讯》)
10.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
11.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
②屈原用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矗立起一座令后人仰望千年万年的丰碑。
12.为什么说“再优秀的屈原,也终究成了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
1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屈原怎样的情感?
14.文章第⑦段记述张仪的事迹,有什么作用?
15.请概括屈原人生的两个高度。
学校戏剧社准备将下面这篇小说改编成戏剧来演出。作为学生导演,你研读改编前的文本。
彼此守望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了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但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被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在里面,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里外可以互相看见的铁艺门。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但显得破了,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有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四周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⑥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后来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被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彻底释然。
⑦孙子说,[甲]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⑧他在公园待的时间比任何人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
⑨孙子也来过,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孙子回过头,看到爷爷,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谁也不能说这个少年亵渎了英烈。
⑩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的心里也涌动着一份幸福。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
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都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人搏斗牺牲的,还是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抑或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 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在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对待,[乙]在碑身上多擦几下,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心和眼睛也潮湿起来。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了欢闹,笑声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摘自《羊城晚报》2022年8月3日,有删改)
16.你发现可以用由反义词组成的并列短语来概括小说内容,如“雨天和晴天”“老人和小孩”。你又拟写三组,以此帮助演员快速把握全篇内容。
17.你把对文中两处画线句的思考写下来,方便给演员说戏。
①老人听到孙子说的这句话([甲]句),可能发出怎样的内心独白
②老人面对李云峰的墓碑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 请根据[乙]句揣摩行为背后的原因。
18.小奇为戏剧选配了后人致敬先烈的歌曲《错位时空》(五四特别版)。你认为下列歌词与本文题目“彼此守望”特别贴合,于是写下具体分析。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 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 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 在心中心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伫立(chù)——(zhù)
C:稽首(jī)——(qǐ)
D:迸射(bìng)——(bèng)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茶馆》的作者是老舍,郭沫若的历史剧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首先通读所有句子,明确该语段叙写的重点是端午节的由来,从而确定②是首句;然后根据⑦中的“除此之外”以及句意确定⑦是结尾句;再根据②和④中共有的“它的由来”确定②④;再根据④中屈原出场,①作总体介绍,确定②④①;又根据①中的“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与⑤之间句意上的转折关系,以及⑤与⑥的时间顺序,确定②④①⑤⑥。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4.【答案】D
【解析】【分析】A.景仰:敬佩尊重;仰慕。与语境相合。
B.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符合语境。
C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符合语境。
D.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以博取众人的好感或拥护,与语境中“精彩”矛盾,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5.【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应该是“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头脑中要常用句子赏析方法的知识储备,然后认真阅读选项中的每个句子,联系语境判定对句子的分析是否正确。
6.【答案】(1)郭开贞
(2)演员;剧本;表演形式;话剧
【解析】【分析】(1)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2)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 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故答案为:(1) 郭开贞
(2)演员;剧本;表演形式;话剧
【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答案】7.卢孟实;年初四,谁出去看戏了
8.大掌柜;严肃庄重;沉着冷静;幅度不大,以坐、站为主;果断、机敏、干练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要求答题即可。
7.原文:卢孟实:(阴着脸)年初四,谁出去看戏了?即①是卢孟实,②是年初四,谁出去看戏了?
故答案为:①卢孟实;②年初四,谁出去看戏了?
8.①卢孟实是老掌柜唐德源选出来的“福聚德”大掌柜。
②卢孟实:(阴着脸)年初四,谁出去看戏了?(阴着脸)可见卢孟实此刻脸色很严肃庄重。
③即使脸色很严肃庄重,也不紧不慢的说话,可见卢孟实性格沉着冷静。
④卢孟实性格沉着冷静,所以动作幅度不大,大掌柜一般要么站在,要么坐着训人。
⑤卢孟实见到店员不守规矩,立马严肃处理,可见果断、机敏、干练。
故答案为:①大掌柜;②严肃庄重;③沉着冷静;④幅度不大,以坐、站为主;⑤果断、机敏、干练
9.【答案】(1)坚强、不屈服,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2)人们惧怕权势,随声附和,黑白不分,是非不辨。
(3)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4)暗示了黑暗之前的新生力量最终要到来,腐朽没落的社会终将灭亡。
【解析】【分析】(1)结合背景分析理解屈原的这句话, 公元前316年,秦国欲灭楚再鲸吞六国,深得楚怀王信任的屈原,一心致力于革除旧弊,强楚兴邦,联齐抗秦,秦国不惜以重金贿赂一靳尚、南后为首的楚国王公贵族,使屈原陷于孤立,君臣失和,加之当时楚国内政弊端太多,贵族又贪污腐败致使屈原几番使齐,几度被重用,又几次被贬官,最终对秦作战失败,国家灭亡,屈原也因此于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忿然投汨罗江自杀。 因此这里的“醉”并不是酒醉的意思,而是当时的贵族大都贪污腐败,但屈原却不屈服,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意思。因此这句话表现了屈原坚强、不屈服,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性格特征。
(2)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张仪本是秦国的国相,当时秦国非常的强大,张仪为了瓦解齐楚联盟,就代表秦国用重金贿赂一靳尚、南后为首的楚国王公贵族,使屈原陷于孤立。但屈原却不明真相,只说是张仪从中使坏,其实是以靳尚、南后为首的楚国王公贵族,他们说屈原是一个疯子,其他人谁还敢说一个不字。因此这句话反应的社会现实是:人们惧怕权势,随声附和,黑白不分,是非不辨。
⑶反复阅读揣摩这句话,可以看出屈原不忍心看见自己的祖国会遭遇到悲惨的前途,他希望自己的国家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但是凭借他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这句话表现了屈原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结合全文内容和当时楚国的社会现实分析理解这句话,当时楚怀王非常的昏庸无能,朝政把控在南后和靳尚等贵族手里,而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楚国将要到灭亡的地步。屈原意思到国家的现实,他自己未能为力,于是把希望寄托在新生的力量上。因此这句话暗示了黑暗之前的新生力量最终要到来,腐朽没落的社会终将灭亡。
故答案为:⑴ 坚强、不屈服,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⑵ 人们惧怕权势,随声附和,黑白不分,是非不辨。
⑶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⑷ 暗示了黑暗之前的新生力量最终要到来,腐朽没落的社会终将灭亡。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⑵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⑶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④依据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
【答案】10.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屈原比作“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突出了屈原的刚烈性情和爱国气节;②暗示文章的写作内容;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照应文章第②段结尾句“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使文章结构严谨。
11.①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我们必须正视屈原,让屈原的精神浸润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屈原的精神比作丰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屈原崇高伟大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屈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12.①屈原虽志存高远,却被逐出朝廷,虽对国家有责任担当,最终却投江殉志;②屈原的优秀与他以死明志的人生结局形成巨大反差,是一部悲剧;③“一滴眼泪”既表达了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惋惜和痛心,又饱含着作者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
1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又饱含着作者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惋惜和痛心。
14.运用对比,将诡计多端、老谋深算的张仪和心系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屈原进行对比,突出了屈原的忠诚爱国、志存高远,使屈原的形象更为真切感人。
15.①事业的高度:深得楚王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展现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②文学成就的高度: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这些作品耸立起中国文学的巅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答题结合具体内容。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赏析画线句要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先指出使用何种手法,再具体分析手法如何使用,最后指出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观点。
(3)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理解。理解题注意逐字分析,有无手法,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深意。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情感。在文章找到情感倾向的句子、人物事件及作者评价等概括即可,答题格式是:通过写什么内容,表现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观点。
(5)本题考查次要人物作用。次要人物作用是见证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主人公、突显主题,若次要人物是第一人称,还能增加文章真实性。
(6)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重点关注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即“什么人做什么事”“什么事物怎么样”。
10.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屈原: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用了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屈原的刚性。本文也围绕屈原的秉性写,交代了主要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标题和第二段最后一句话对应,结构完整,内容严谨。
故答案为: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屈原比作“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突出了屈原的刚烈性情和爱国气节;②暗示文章的写作内容;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照应文章第②段结尾句“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使文章结构严谨。
11.赏析画线句要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
①不得不,是词语和语气的角度,双重否定表肯定,强调要重视屈原,理解屈原精神。
②把屈原精神比作丰碑,比喻,生动写出屈原的伟大,作者对他的敬仰。
故答案为:①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我们必须正视屈原,让屈原的精神浸润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屈原的精神比作丰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屈原崇高伟大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屈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12.再优秀的屈原,说明屈原确实很优秀。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屈原投江而死,优秀的人才,不堪的结局形成对比,人们痛苦怀念,对屈原的敬仰与同情。
故答案为: ①屈原虽志存高远,却被逐出朝廷,虽对国家有责任担当,最终却投江殉志;②屈原的优秀与他以死明志的人生结局形成巨大反差,是一部悲剧;③“一滴眼泪”既表达了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惋惜和痛心,又饱含着作者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
13.本文主要讲屈原很优秀,不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学上都有极高的造诣,但是惨遭流放,最后殉国。作者很痛心,认为屈原精神在如今也很有意义。
故答案为: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又饱含着作者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惋惜和痛心。
14.⑦屈原志存高远,心系国家,面对楚国社会千疮百孔、时弊丛生的现状,主张对内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富足强盛,实力雄厚,威震诸侯。张仪十分清楚屈原是楚国唯一使他感到威胁的对手,他收买靳尚,设诡郑袖,蒙骗楚王,谗害屈原,可谓处心积虑,机关算尽。这里将屈原和张仪做对比,可以清楚的看出屈原的忠贞爱国,张仪的无耻奸猾,两者对比,更突出屈原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 运用对比,将诡计多端、老谋深算的张仪和心系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屈原进行对比,突出了屈原的忠诚爱国、志存高远,使屈原的形象更为真切感人。
15.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概括即可。
③年轻时的屈原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伴随左右,深得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起草宪令,修正法度,展现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这一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时期,确立了他事业的高度。屈原事业上高峰。
④屈原人生的另一个高度是他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耸立起中国文学风光雄奇的巅峰。屈原文学造诣高,文学高峰。
故答案为:①事业的高度:深得楚王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展现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②文学成就的高度: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这些作品耸立起中国文学的巅峰。
【答案】16.左边和右边、寂静和欢闹、战争与和平
17.①孙子说得对啊,战友们打下江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陵园一半改成公园也是为了现在人们能快乐生活,我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②“多擦几下”是因为老人想知道那个通信员的名字,但因战场枪炮声没能听清,始终心存遗憾,就将这份感情转移到了另一个与通信员名字相似的人身上;“多停片刻”体现了他对这些烈士的不舍、赞美和怀念之情。
18.歌词中的“我”是后代,“你”是先烈,照应文题“彼此守望”中的“彼此”。歌词前两行写时空变换,战争转为和平,照应先烈守望后代,即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后代幸福。歌词后两行表明先烈精神永存于后人心中,照应后代守望先烈,即后代铭记历史,不忘恩情。歌词和文题都表达了后代对先烈的崇敬赞美之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1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可知,严肃和活泼;“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可知,左边和右边,寂静和欢闹。
故答案为: 左边和右边、寂静和欢闹、战争与和平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①“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认同孙子说的话,战友们打下江山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陵园一半改成公园也是为了现在人们的快乐生活,这有什么好介意的呢 ②“弹雨里,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做那个李什么峰对待”“多擦几下”是因为老人想知道那个通信员的名字,但因战场炮弹声没能听清,始终心存遗憾;就将遗憾转移到了另一个名字相似的人身上;“多停片刻”包含他对这些烈士们的不舍、赞美和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①孙子说得对啊,战友们打下江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陵园一半改成公园也是为了现在人们能快乐生活,我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②“多擦几下”是因为老人想知道那个通信员的名字,但因战场枪炮声没能听清,始终心存遗憾,就将这份感情转移到了另一个与通信员名字相似的人身上;“多停片刻”体现了他对这些烈士的不舍、赞美和怀念之情。
18.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①歌词中“我”是后代,“你”是先烈,照应文题“彼此守望”中的“彼此”。②“换了时空”可知,歌词前两行写时空变换,战争转为和平,“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被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可知,照应陵园守望公园,即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后代幸福。③“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心中”歌词后两行表明先烈精神永存后人心中,“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照应公园守望陵园,即后代铭记历史、不忘恩情。④“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歌词和文题都表达了后代对先烈的崇敬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歌词中的“我”是后代,“你”是先烈,照应文题“彼此守望”中的“彼此”。歌词前两行写时空变换,战争转为和平,照应先烈守望后代,即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后代幸福。歌词后两行表明先烈精神永存于后人心中,照应后代守望先烈,即后代铭记历史,不忘恩情。歌词和文题都表达了后代对先烈的崇敬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