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1:2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暮寝(qīn) 期年(qī) 朝服衣冠(zhāo)
B.窥镜(kuì) 昳丽(yǐ) 时时而间进(jiān)
C.旦日(dàn) 弗如(fú) 皆朝于齐(cháo)
D.臣妾(qì) 孰与(shú) 数月之后(shuò)
2.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能谤讥于市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B.王之蔽甚矣(缺点)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4.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说建议给我听的人,接受下等的奖赏。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这就叫做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翻译:仔细看他(徐公),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徐公美。
D.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5.对下列句中“于”字的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能谤讥于市朝
⑤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④⑤⑥/②/③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④⑥/③ D.①/②④⑤⑥/③
6.下列对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二、填空题
虚词意义及用法
7.而:而形貌昳丽   。
而复问其妾曰   。
窥镜而自视   。
时时而间进   。
8.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
吾妻之美我者   。
数月之后   。
9.于:欲有求于我也   。
皆以美于徐公   。
能谤讥于市朝   。
其他重点词语
10.而形貌昳丽
昳丽:   。
11.旦日
旦日:   。
1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   。
13.王之蔽甚矣
蔽:   。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
15.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
16.时时而间进
时时:   。
17.期年之后
期年:   。
一词多义
18.朝:朝服衣冠   。
于是入朝见威王   。
皆朝于齐   。
19.美:吾妻之美我者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20.上:上书谏寡人者   。
受上赏   。
古今异义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   。
22.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今义:   。
2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
2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
2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   今义:   。
26.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
27.时时而间进
古义:   今义:   。
28.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   、   、   的贤士形象;又塑造了齐王   、   的明君形象。告诉读者只有   才有可能成功。
三、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列两文,回答问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B】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悚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徐公何能及君也    
窥镜而自视    
毁言日至    
田野不辟   
30.理解原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邹忌用   ,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乙】文中,齐威王召见了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并分别说了几句话。其中“毁言日至”中“毁言”的意思是诽谤的言论,那么“誉言”的意思是   ;“人民贫馁”的意思是人民贫困饥饿,那么“人民给”的意思是   。
3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
理解:邹忌不如徐公美的事实得到了妻、妾、客的同情,所以妻、妾、客都说邹忌比徐公美。
【B】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翻译:
理解:有人说即墨大夫的坏话,是因为他不攀附权贵,一心一意办实事,才有了政绩,所以得到齐威王的封赐。
32.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33.阅读甲乙两文,请从齐威王的角度概括出齐国强大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①,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②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③。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大盖:车上的伞盖。②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③抑损:克制、谦逊。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孰视之   。
②吾妻之美我者   。
③策驷马   。
④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
3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客之美我者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C.妾是以求去也 御以实对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晏子怪而问之
36.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37.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②既而归,其妻请去。
38.[甲]文和[乙]文都与劝谏有关:[甲]文中的邹忌在面对赞美和奉承时,没有自我陶醉,反而冷静思考,并推己及人,提醒齐威王不要①   ;[乙]文中的御之妻将晏子乘车和丈夫驾车的表现进行对比,劝谏丈夫不要②   。(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 A.“暮寝”中的“寝”应读作“qǐn”,意为睡觉;期年(qī)应读“jī”
B.“窥镜”中的“窥”应读作“kuī”,意为偷看;昳丽(yǐ)应读“yì”,时时而间进(jiān)应读 “ jiàn ”
C.正确;
D.臣妾(qì)应读“qiè”,“数月之后”中的“数”应读作“shù”,意为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B
【解析】【分析】 A.句意为: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此选项属于倒装句。
B.句意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此选项不属于倒装句。
C.句意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为宾语前置句。此选项属于倒装句。
D.句意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此选项属于倒装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3.【答案】B
【解析】【分析】 A.句意为: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有一千多里。地方,土地方圆。
B.句意为: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通“弊”,受蒙蔽。
C.句意为: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刺,指责。
D.句意为:宫里的妃子和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私,偏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答案】A
【解析】【分析】A: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令寡人(古时君主自称)听见的,可以获得下等赏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5.【答案】D
【解析】【分析】 ①中的“于”是介词,意思为“对”。句意为:是对我有所求。
②中的“于”是介词,意思为“在”。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③中的“于”是介词,意思为“比”。句意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④中的“于”是介词,意思为“在”。句意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⑤中的“于”是介词,意思为“在”。句意为:鲁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⑥中的“于”是介词,意思为“在”。句意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6.【答案】C
【解析】【分析】AB.正确。
C.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答案】7.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8.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语气助词,不译
9.介词,向;表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7.而形貌昳丽:这里的“而”作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形容词“形貌”和“昳丽”,描述某人的外貌既端正又美丽。而复问其妾曰:这里的“而”作为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即先做了什么,接着又做了什么。这里指先问了妻子,接着又问妾。窥镜而自视:这里的“而”作为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窥镜”(照镜子这个动作)和中心语“自视”(看自己),强调照镜子这个行为是为了观察自己。时时而间进:这里的“而”也是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时时”(时不时地)和中心语“间进”(偶尔进谏),强调进谏这个行为是时不时发生的。故答案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8.齐国之美丽者也:这里的“之”作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所属关系,指出“美丽者”是属于“齐国”的。吾妻之美我者:这里的“之”也是结构助词,但用法略有不同。它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吾妻美我”这个主谓短语变成名词性短语,作为“者”字的定语。数月之后:这里的“之”作为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用于调节音节,使句子更加和谐流畅。故答案为: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语气助词,不译
9.欲有求于我也:这里的“于”作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向,相当于“向”。意思是“想要对我有所求”。皆以美于徐公:这里的“于”表示比较,相当于“比”。整句意思是“都认为(我)比徐公美”。能谤讥于市朝:这里的“于”也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意思是“能够在集市、朝堂上公开议论(我的)过错”。故答案为:介词,向;表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在
【答案】10.光艳美丽
11.第二天
12.没有谁
13.蒙蔽,文中指所受的蒙蔽
14.当面指责
15.指责讥讽
16.常常,不时
17.满一年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0.“而形貌昳丽”翻译为“(他)容貌光艳美丽” ,昳丽: 光艳美丽 。
故答案为: 光艳美丽
11.旦日在此处是一个时间词,表示“第二天”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旦”通常指“早晨”或“天明”,“日”则表示“天”或“日子”。因此,“旦日”连起来就是第二天的意思。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用以表示某事件或行为发生在紧接着的下一天。
故答案为: 第二天
1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翻译为“宫中的夫人及身边的侍从,没有谁不偏爱您”, 莫: 没有谁。
故答案为: 没有谁
13.“王之蔽甚矣”翻译为“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蔽: 蒙蔽,文中指所受的蒙蔽。
故答案为: 蒙蔽,文中指所受的蒙蔽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翻译为“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 面刺:当面指责。故答案为: 当面指责
15.“能谤讥于市朝”翻译为“能够在公共场所发表议论指责我”, 谤讥:指责讥讽。故答案为: 指责讥讽
16.“时时而间进”翻译为“时不时有人偶尔进谏”, 时时:常常,不时。
故答案为: 常常,不时
17.期年之后:这里的“期年”表示满一年,“之”是助词,无实义。故答案为: 满一年
【答案】18.早晨;朝廷;朝见
19.认为……美;漂亮,好看
20.送上,呈上;上等的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18.“朝服衣冠”的意思是“穿上上朝的衣服,戴上上朝的礼帽”。朝: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意思是“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齐威王”。 朝:朝廷;“皆朝于齐”的意思是“(各国诸侯)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朝:朝见。
故答案为:早晨;朝廷;朝见
19.“吾妻之美我者”翻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 美: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翻译为“徐公不如您美丽”。美:漂亮,好看。
故答案为:认为……美;漂亮,好看
20.“上书谏寡人者”翻译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 上:送上,呈上; “受上赏”翻译为“接受上等的奖赏”。 上:上等的。
故答案为:送上,呈上;上等的
【答案】21.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讽刺
22.长,文中指身高;维修,修理
23.土地方圆;地点,处所
24.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方位词,左和右两个方向
25.指责;尖尖的东西进入或者穿过物体
26.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诽谤
27.间或、偶然;中间,隔开,不连接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21.本句意为 邹忌用自身经历类比劝谏齐王 。 在古代,“讽”有“以微言托意”的意思,即使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此规劝他人。在现代汉语中,“讽”更多地被理解为“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故答案为: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讽刺
22.本句意为 邹忌身高八尺多 。在古文中,“修”常用于描述身高或物体的长短。现代汉语中,“修”多用来表示对损坏物品的修复或对设备的维护。
故答案为:长,文中指身高;维修,修理
23.本句意为 而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古代“地方”常用来描述某地的面积或范围。现代汉语中,“地方”通常用来指代具体的地点或位置。
故答案为:土地方圆;地点,处所
24.本句意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为古文中,“左右”常用来指代君主或重要人物的近侍或随从。现代汉语中,“左右”主要是方位词,表示方向或位置。
故答案为: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方位词,左和右两个方向
25.本句意为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在古代,“刺”有指责或批评的意思,常用于向君主提出意见或建议。现代汉语中,“刺”多用来描述尖锐物体对另一物体的穿入或刺入。
故答案为:指责;尖尖的东西进入或者穿过物体
26.本句意为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在古代,“谤讥”是用来形容在公共场合发表对他人或政策的批评或指责。现代汉语中,“谤讥”一般被理解为恶意地中伤或诽谤他人。
故答案为: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诽谤
27.本句意为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 在古文中,“间”用作副词,表示动作或情况的非连续性或偶然性。现代汉语中,“间”通常用作名词或量词,表示空间的间隔或时间的间隔。
故答案为:间或、偶然;中间,隔开,不连接
28.【答案】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知错能改;从谏如流;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
【解析】【分析】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通过比较自己与徐公的美貌,以及不同人对他的评价,展现了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种自知之明是贤士的重要品质,也是他能够成功劝说齐王纳谏的基础。邹忌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引申出深刻的道理。他能够从与徐公比美的经历中,联想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提出纳谏的建议。这种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贤士的又一重要特征。邹忌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没有选择沉默或逃避,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向齐王进谏。他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打动齐王,使齐王能够接受他的建议。这种勇于进谏的精神,是贤士的重要职责和担当。齐王在听了邹忌的进谏后,并没有固执己见或心生恼怒,而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他接受了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鼓励臣民进谏。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是明君的重要标志。齐王不仅知错能改,而且能够虚心接受臣民的批评和建议,从谏如流。他下令奖赏进谏者,鼓励大家直言不讳。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得齐国政治得到了有效的改良和提升。文章通过邹忌和齐王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这是文章的核心思想,也是对读者的重要启示。
故答案为: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知错能改;从谏如流;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答案】29.比得上;照;每天;开辟整治
30.设喻的方式;称赞的言论;人民丰足
31.A。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近臣来谋求内援的缘故!
32.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33.统治者要善于纳谏,广开言路,不偏听偏信;赏罚分明。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3)本道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和赏析。做此类题首先需要学生平时多读文言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运用文言文知识拓展理解的能力;其次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选择有误的一项。
(4)本道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技巧有以下: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29.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及:比得上。
窥镜而自视:照镜子看着自己。窥:照。
毁言日至: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日:每天。
田野不辟:田地荒芜。辟:开辟整治。
故答案为:比得上;照 ;每天;开辟整治
30.【甲】文中邹忌用设喻的方式,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乙】文中,齐威王召见了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并分别说了几句话。其中“毁言日至”中“毁言”的意思是诽谤的言论,那么“誉言”的意思是“称赞的言论”;“人民贫馁”的意思是人民贫困饥饿,那么“人民给”的意思是“人民丰足”。
故答案为:设喻的方式;称赞的言论;人民丰足
31.【A】句意为: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邹忌不如徐公美的事实得到了妻、妾、客的同情”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A
32.邹忌的进谏集中在选文的第一段,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设喻,由己及君(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他能够站在国君的角度看问题,让国君受到启发,欣然接受意见。
故答案为: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33.甲文,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乙文齐国“强于天下”是因为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据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统治者要善于纳谏,广开言路,不偏听偏信;赏罚分明。
【答案】34.①同“熟”,仔细;②认为……美;③鞭打,驾驭;④意态、神情
35.D
36.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37.①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②不久,(车夫)回到家,妻子就要求离开(或:离婚)。
38.①受(被)人蒙蔽;②自我满足(或: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俊秀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乙】晏子担任齐国的宰相,有一天他外出,他的车夫驾车从家门口经过。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着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作为宰相的车夫,撑着大伞盖,驾着四匹马拉着的大车,意气风发,趾高气扬,非常得意。车夫回到家后,他的妻子要求和他离婚。车夫很惊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却担任齐国的宰相,在诸侯国中享有盛名。今天我看他外出时,神态深沉,思想深远,常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谦逊态度。而你身高八尺,却只是给人当车夫,然而你的神态却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是我要求离开你的原因。”从那以后,车夫就变得谦卑谨慎起来。晏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原因,车夫如实地回答了他。于是,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34.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翻译。①句意:仔细地看着他。孰:同“熟”,仔细。②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美:认为……美。③句意:用马鞭驱赶车前的四匹马。策:用马鞭驱赶。④句意:然而你的表情,(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意:神情、表情。
故答案为:①同“熟”,仔细;②认为……美;③鞭打,驾驭;④意态、神情
35.A.前者为:客人赞美我美。后者为:然而你却认为自己的才能很满足了。两个“之”均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但第一个“之”无实义,第二个“之”可译为“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者为: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后者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可译为“对”;第二个“于”是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者为:我因此请求离去。后者为:车夫如实地回答。第一个“以”是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此”;第二个“以”是介词,用,拿,用来。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者为: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后者为:晏子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答案为:D
3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故答案为: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3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莫,没有;畏,惧怕。②重点词:既而,不久;归,回来;请,请求;去,离开。
故答案为: ①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②不久,(车夫)回到家,妻子就要求离开(或:离婚)。
3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概括。结合【甲】文“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齐威王因身份地位的关系,容易受到蒙蔽。邹忌提醒产威王不要被别人随意的赞美和奉承而迷失自己。【乙】文中,御之妻认为晏子“常有以自下”,而丈夫“自以为足”劝谏丈夫要谦恭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①受(被)人蒙蔽;②自我满足(或: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