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陈涉世家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陈涉世家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1: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陈涉世家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相(jiànɡ) 数谏(shuò)
将尉(yù) 忿恚(huì)
B.占卜(bǔ) 丛祠(cí)
惊恐(kǒnɡ) 篝火(ɡōu)
C.阳夏(jiǎ) 燕雀(què)
佣者(yònɡ) 陈涉(shè)
D.辍耕(zhuì) 怅恨(chànɡ)
嗟乎(jiē) 当行(hánɡ)
2.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⑶然足下卜之鬼乎?⑷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1)(2) B.(3)(2) C.(3)(1) D.(2)(4)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
C.发闾左適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⑵藉第令毋斩。⑶然足下卜之鬼乎?
⑷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3) (4) B.(1) (3) C.(2) (3) D.(1) (2)
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译文: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B.吴广以为然。
译文: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C.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等着受死,不如为国事而死,怎么样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
理解:表现了陈胜胸有大志,以及他对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穷苦人民的同情。
B.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理解:陈胜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理解:起义进展迅速,证明陈涉对形式的分析和为起义所做的准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理解:年少时所说的话,表现了陈胜的反抗精神。
二、填空题
虚词意义及用法
7.之:辍耕之垄上   。
怅恨久之   。
二世杀之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楚人怜之   。
令辱之   。
陈胜佐之   。
杀之以应陈涉   。
然足下卜之鬼乎   。
8.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陈胜乃立为王   。
乃入据陈   。
9.以:扶苏以数谏故   。
固以怪之矣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祭以尉首   。
蕲以东   。
杀之以应陈涉   。
10.与:与战谯门中   。
尝与人佣耕   。
1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佣者笑而应曰   。
一词多义
12.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13.会:会天大雨   。
与皆来会计事   。
14.王:功宜为王   。
陈胜王   。
15.将:上使外将兵   。
项燕为楚将   。
16.书:乃丹书帛曰   。
得鱼腹中书   。
17.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乃行卜   。
行收兵   。
18.故:广故数言欲亡   。
扶苏以数谏故   。
19.道:道不通   。
伐无道   。
20.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
吴广以为然   。
21.指:卜者知其指意   。
皆指目陈胜   。_
古今异义
22.卒中往往语
古义:   今义   。
2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   今义   。
24.今亡亦死
古义:   今义   。
2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   今义   。
2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   今义   。
27.比至陈
古义:   今义   。
28.会天大雨
古义:   今义   。
29.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   今义   。
30.尝与人佣耕
古义:   今义   。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富贵 苟:如果
B.皆次当行 次:依次
C.度已失期 度:揣测,估计
D.或以为亡 亡:逃跑
3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往之女家
B.为天下唱 乡为身死而不受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今或闻无罪 或异二者之为
3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成语“鸿鹄之志”出自选文,充分表现了陈胜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
B.“天下苦秦久矣”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响应的直接原因。
C.“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都是陈胜、吴广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
D.司马迁将陈涉归入“世家”,可见其对陈涉功业的肯定。
对比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谁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者②!”楚人谓多为彩,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丙]
陈胜为王,妻之父兄往焉。胜以众宾待之。妻父怒曰:“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不辞而去。是其事类也。
(选自《索隐·顾氏引<孔丛子>云》)
注 怙(hù):依仗、凭借。
3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②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去
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辍耕之垄上 辍:   
或说陈王曰 或: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之:   
不辞而去 去:   
3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②胜以众宾待之。
37.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陈胜斩杀“故人”的原因是(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②[甲]文中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38.对比[甲][乙][丙]三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阻师。武裹不听。众方耸视,挥手一掷,挥百钱尽红。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随钱疏密,布地而帖钉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②侬智高:人名。
39.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兵出桂林(离开)
B.加青丝笼覆(把物体放在另一物体的上面)
C.手自封焉(如果)
D.当谢神取钱(应当)
40.请以“/”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胜 负 无 以 为 据 乃 取 百 钱 自 持 之 与 神 约 果 大 捷 则 投 此 期 尽 钱 面 也
41.狄青是如何借助神灵来谋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数谏”的“谏”应读为“jiàn”,意为“规劝”,而不是“shuò”。所以A项有误。
B.正确。
C.“佣者”的“佣”应读为“yōng”,表示“受雇佣的人”,而不是“yònɡ”。因此C项也有误。
D.“辍耕”的“辍”应读为“chuò”,意为“停止”,而不是“zhuì”。所以D项同样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A
【解析】【分析】(1) (2)两句都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答案】B
【解析】【分析】A.“以”通“已”。B.正确。C、“適”通“谪”。D.“被”通“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答案】D
【解析】【分析】D:(1) (2)这两句都表示假设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关联的关系。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的词性类别及特点。
5.【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原句“等死,死国可乎?”的准确翻译应为:“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这里强调的是两种死的选择,一种是被动地等待死亡,另一种是主动地为国捐躯。而选项中给出的翻译“等着受死,不如为国事而死,怎么样?”将原句的意思曲解为被动等待死亡和为国事而死的比较,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6.【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原句中的“燕雀”与“鸿鹄”是用来比喻平庸者和有远大志向的人。陈胜用这句话来反驳那些不理解他大志的人,强调自己与那些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的人不同。这里的重点是突出陈胜的远大抱负和不被普通人理解的孤独感,而不是表现他的反抗精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答案】7.动词,到,去,往;语气助词,无意义;代词,他,指扶苏;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项燕;代词,他,指吴广;代词,他,指吴广;代词,他们,指各县长官;代词,它,指起义的事
8.表判断,是;于是,就;才
9.因为;同“已”,已经;把;用;表时间方位的界限;来
10.和;和……一起
11.表承接,表转折;但,表修饰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之”的用法的理解与分析。“之”的用法有: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助词,凑音节作用不译,动词,去往,代词,代人、事、物。
(2)本题考查对“乃”的用法的理解与分析。“乃”的用法有于是、就,竟然,你、你们,却等。
(3)本题考查对“以”的用法的理解与分析。“以“的用法有:做连词,表结果,可译为“来,用来,以致”,做介词,可译为用,拿,凭借,靠,按照,依照,把;做动词,可译为认为等,为:动词,担任,充当;介词,为了;动词,是;介词,对,向,给。替,动词,以为,成为,认为,介词,被;
(4)本题考查对“与”的用法的理解与分析。与的意思有:作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作为介词,表示“和、同、共、及、并、以及”的意思;作为动词,表示“给予、赠送、交往、相处”的意思;还有参与、欣赏的意思。
(5)本题考查对“而”的用法的理解与分析。“而”的用法主要有表承接,可译为“就、才”,也可不译,表转折,译成可是、然而,表修饰,表并列等。
7.第一句意思:停下耕种到田垄上,之:到,动词;
第二句意思:失望叹息了很久,之:凑音节无意义;
第三句意思:秦二世杀了他,之:他,代指扶苏;
第四句意思: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之:的,结构助词;
第五句意思:楚国人怜爱他,之:他代指项燕;
第六句意思:让人辱没他,之:他,代指吴广;
第七句意思:陈胜辅佐他,之:他,代指吴广;
第八句意思:杀了他来相应陈胜,之:他,代指各县长官;
第九句意思:然而还是问问鬼神吧,之:它代指起义的事
故答案为:
动词,到,去,往;语气助词,无意义;代词,他,指扶苏;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项燕;代词,他,指吴广;代词,他,指吴广;代词,他们,指各县长官;代词,它,指起义的事
8.第一句意思:应当立为王的是公子扶苏,乃:是
第二句意思:陈胜于是就树立自己成为大王,乃:于是,就;
第三句意思:才进入占据了陈县。乃:才
故答案为:
表判断,是;于是,就;才
9.第一句意思:复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以:因为
第二句意思:本来就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以:同已,已经;
第三句意思:现在如果把我们的队伍假装称作是工资扶苏项燕的队伍,以:把
第四句意思:用将尉的头几天,以:用
第五句意思:蕲县以东的地方,以: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第六句意思:杀了他们来相应陈胜,以:来
故答案为:因为;同“已”,已经;把;用;表时间方位的界限;来
10.第一句意思:和他们在城门中对战。与:和
第二句意思:曾经和人家一起被雇佣耕田。与:和......一起
故答案为:
和;和……一起
11.第一句意思:可是戍守边疆的本来也要死十分之六七。而:表转折,但是
第二句意思:雇佣耕田的人笑着说。而:表修饰
故答案为:
表承接,表转折;但,表修饰
【答案】12.编次;军队驻扎
13.适逢,恰巧遇到;集会
14.大王;称王
15.带领;率领 将领
16.名词作动词,书写;书信,这里指丹书,布条
17.行列,队伍;进行;行军
18.故意;缘故
19.道路;仁道,道义
20.然而;正确,对的
21.通“旨”,目的、用意;指指点点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有的词语有多种意义,我们要根据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即上下文来推断看哪个意义最适合,放在这里最通顺,平时学习要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类整理。
12.第1句意思:陈胜吴广都编被编入谪戍的队伍中。次:编次;
第2句意思:又私下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祠中。次:军队驻扎
故答案为:编次;军队驻扎
13.第1句意思:恰逢天下大雨;第2句意思:第2句意思:大家一起来集会议事。会:集会
故答案为:适逢,恰巧遇到;集会
14.第1句意思:论功应该称大王。王:大王,名词;
第2句意思:陈胜当王。王:当王
故答案为:大王;称王
15.第1句意思:皇上让他到边疆去带兵。将:带领;
第2句意思: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将:将领,将军
故答案为:带领;率领。将领
16.第一句意思:于是用丹砂在帛上写字,书:写,动词。
第二句意思:买到鱼肚子里的帛书,书:帛书,名词
故答案为:
名词作动词,书写;书信,这里指丹书,布条
17.第一句意思:陈胜吴广都编入谪戍队伍之列;行:队伍,行伍;
第二句意思:于是去占卜。行:进行
第三局意思:行军途中一路招收士兵,行”行军
故答案为:
行列,队伍;进行;行军
18.第一句意思:吴广故意多次说想逃亡。故:故意
第二句意思: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原因。故:缘故
故答案为:故意;缘故
19.第一句意思:道路不通畅。道:道路
第二句意思:讨伐没有人道的君主。道:仁道,道义
故答案为:
道路;仁道,道义
20.第一句意思:然而您还是把事情向鬼神问一下吧。然:然而
第二句意思:吴广认为是对的。然:正确,对的。
故答案为:
然而;正确,对的
21.第一句意思:占卜的人明白他们的意图。指:同“旨”,目的,用意
第二句意思: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指:指指点点
故答案为:
通“旨”,目的、用意;指指点点
【答案】22.处处,到处;常常,经常
23.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十六、十七
24.逃跑,逃走;死亡,灭亡
25.私下;中间,隔开,不连接
26.如果;诚信,忠诚
27.等到;表示比较
28.适逢,恰巧遇到;聚会,集会,会议
29.有人;表示选择,或
30.曾经;尝试,品尝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语的理解与分析。“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的词义扩大了,如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还有的弱化了或强化了,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弱化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强化了。还有的感彩发生了变化,如:“卑”,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学习时要注意辨析和整理收集。
22.这句话的意思是:士兵中到处都在谈论。往往:处处,到处。
故答案为:处处,别处;常常,经常
23.这句话的意思是:可是,戍守边疆的士兵本来就要死十分之六、七。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故答案为: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十六,十七
24.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逃亡是死。亡:逃亡
故答案为:逃跑,逃走;死亡,灭亡
25.这句话的意思是:又私下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间:私下
故答案为:私下;中间,隔开,不连接
26.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如果把我们的队伍假装称作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诚:如果
故答案为:如果;诚信,忠诚
27.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到了陈县。比:等到
故答案为:
等到;表示比较
28.这句话的意思是:恰逢遇到天下大雨。会:适逢、正赶上。
故答案为:
适逢,恰巧遇到;聚会,集会,会议
29.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亡了。或:有人
故答案为:
有人;表示选择,或
30.这句话意思:曾经和人家一起雇佣耕田。尝:曾经
故答案为:
曾经;尝试,品尝
【答案】31.B
32.A
33.B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大家的。”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31.ACD. 正确;
B. 有误,句意: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戌的队伍里面。次:编次。
故答案为:B
32.A.相同,动词,去、往/动词,去、往;
B. 不同,向/为了;
C. 不同,表判断,是/连词,于是,就;
D. 不同,有的人/有时。
故答案为:A
33.ACD. 正确;
B. 有误,“天下苦秦久矣”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响应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B
【答案】34.①置/人所罾鱼腹中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35.停止;有人;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离开
36.①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②陈胜用对待普通客人的礼节招待他们。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句中“以”的意思是“用”,“众宾”是指“普通客人”。
37.①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②敬畏陈涉,爱戴吴广,愿意为他们效力;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了绝路。
38.原因:陈胜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暴政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后来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的关键因素。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文言文的语句停顿。对于文言文的语句停顿主要是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停顿:①文言句子语法结构;②句首的语气词;③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④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⑤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3)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5)本道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技巧有以下: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附参考译文】
乙译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被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伴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分辩诉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作“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位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34.①句意为: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故古文应划分为: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句意为:陈胜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故古文应划分为: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故答案为: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3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辍:停止。
或说陈王曰:有人就对陈王说。或:有人。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之: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
不辞而去:不辞而别,离开了。去:离开。
故答案为:停止 ;有人;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离开
36.①皆:都。由是:因此。亲:亲近。
②以:用。众宾:普通客人。
故答案为:①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②陈胜用对待普通客人的礼节招待他们。
37.①陈胜斩杀故人的原因是故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的一些旧事,陈胜感到很没面子,即原文中的“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②从文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可知: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从“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是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②敬畏陈涉,爱戴吴广,愿意为他们效力;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了绝路。
38.根据甲文分析成功的原因。由文中“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可知其成功的原因。
根据乙文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可知其失败的原因。
根据丙文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妻之父兄往焉。胜以众宾待之”可知其失败的原因。
从甲文的“苟富贵,无相忘”到乙文的“陈王斩之”再到丙文的“不辞而去”,可见陈胜违背了当初的愿望,根据这一点谈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原因:陈胜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暴政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后来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的关键因素。
【答案】39.C
40.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41.狄青用两面一样的铜钱来占卜,祷告说如果撒下的钱全部正面朝上就能打胜仗,结果无疑都是正面。目的是振奋士气,提振信心。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文言文诵读时要注意句子的节奏,一般要根据句子意义来划分节奏,弄清楚句子的成分是做“句子停顿题”的前提,学生必须在理解全句意思后再断句,一般在分句后,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主谓间等地方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3) 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把握能力,此题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文本内容。然后,要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进行比较辨别,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做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多读多练,努力提高自己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译文:
狄青带兵征讨侬智高的时候,大军到达桂林,路旁有一座寺庙,人们都说它很灵验。狄青停下来焚香祝祷:这次讨蛮不知道胜负如何。(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都正面朝上。(狄青)手下的将领极力劝阻他,(说)如果掷钱不能如意,恐怕会严重影响军心士气。狄青没有接受劝阻,在数万军士的围观注视之下,只见狄青猛然挥手一掷,一百个铜钱洒了一地,每个铜钱都是正面朝上的。一时之间军士们欢声雷动,响彻山林,狄青也非常高兴。让副将取来一百支铁钉,将铜钱钉在原地,并覆盖上青纱,亲手加上了封条。然后向神明祝祷:“等我凯旋而回之后,一定重新感谢神明,取回铜钱。”在攻破昆仑关,打败侬智高的军队之后,狄青果然兑现诺言,回来取那些铜钱,他的幕僚在检视那些铜钱时,才发现原来那些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的。
39.C.句意:亲手加上了封条。自,亲自、亲手。
故答案为:C。
40.该句句意:这次讨蛮不知道胜负如何。(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都正面朝上。“无 以 为 据”是个完整意义单位。“乃取百钱自持之”的主语是狄青。“与神约”是行为;“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是效果。
故答案为: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4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由“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举军欢呼,声震林野”“其后破昆仑关”可以分析,狄青借助神灵来谋事的目的是:振奋士气,提振信心。
故答案为:狄青用两面一样的铜钱来占卜,祷告说如果撒下的钱全部正面朝上就能打胜仗,结果无疑都是正面。目的是振奋士气,提振信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