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出师表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菲薄(fěi) 长史(zhǎng) 陟罚(zhì) 猥自枉屈(wěi)
B.陛下(bì) 咨诹(zōu) 夙夜(sù) 费祎(wěi)
C.性行(xíng) 臧否(fǒu) 崩殂(cú) 裨补阙漏(bì)
D.攘除(rǎng) 忠谏(jiàn) 驽钝(nú) 以遗陛下(yí)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B.“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诸葛亮出师北伐时对后主刘禅的苦苦劝诫。
D.古代表示提拔的说法有举、陟。“陟罚臧否”中的“陟”就是提拔、晋升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所表达的志向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B.作者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本文主旨句:亲贤臣,远小人。
D.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在这篇表中,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先后提出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严明赏罚三条建议。
二、填空题
5.虚词意义及用法
(1)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可计日而待也 。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2)于: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还于旧都 。
(3)以:以光先帝遗德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受命以来 。
一词多义
6.行:性行淑均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7.效: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8.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每与臣论此事 。
9.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进尽忠言 。
10.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以咨诹善道 。
古今异义
1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 今义: 。
1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
1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
1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
15.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
16.导学二、[品读语言]通过解答下列问题,从多个角度品读课文语言,每个角度举一个例子进行分析。
全文624字,先后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为全文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课文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朗读时应怎样恰当地停顿?
文中有很多针对当时形势反复劝勉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以及表明心意、激励·众志的词,如“愿”“以为”“庶”等,在朗读时应如何处理这些词?
全文有11个“也”字煞句,朗读这些句子时语气、语调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17.导学一[梳理思路]先默读课文,将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再小组讨论,并修改填写的内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②?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③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④下相国,相国酂侯⑤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⑥。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汉书》)
【注释】①伯:称霸。②由进:被进用。③安利:享受太平。④昌:人名,指周昌。⑤酂(zàn)侯:指萧何。⑥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⑦癃(ló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是以先带简拔以遗陛下
③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④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19.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②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21.乙文中“布告天下,使明知联意”一句中“联意”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讲句回答)
22.甲、乙两文在选用人才上的相同点是: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
23.两文都是写诸葛亮的。“出师表”的意思是 。
24.请解释(甲)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 。②恐托付不效 。
③庶竭驽钝 。④攘除奸凶 。
2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B.今南方已定 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26.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
2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
28.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9.请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并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 “祎”字,正确读音是“yī”,而非选项中的“wěi”;
C. “臧否”的“否”字,正确读音是“ pǐ ”“臧否”含义是褒贬、善恶、好坏用来评价人物或事物的优劣;
D. “遗”字,在这里作为动词使用,意思是“给予、赠送”,应该读作“wèi”。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
C.这句话出自刘备的遗嘱,因此,“是诸葛亮出师北伐时对后主刘禅的苦苦劝诫”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3.【答案】D
【解析】【分析】A.诸葛亮早年的志趣,在乱世中过隐居的生活,不求名利;B.表现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C.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田园的志趣;D.“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词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4.【答案】D
【解析】【分析】D: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选项中“先后提出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严明赏罚三条建议”顺序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准确判断各项问题指向,再判断其正误。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
5.【答案】(1)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2)介词,对;介词,在;介词,到
(3)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连词,以致;介词,因为;介词,把;表时间的限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虚词意义及用法 。句意: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而: 连词,表转折 ; (实现统一)可以计算日期而等待(它的实现)。 而: 连词,表修饰 ; 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忠诚于陛下,这是臣的职责本分。 而: 连词,表并列 。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虚词 意义及用法 。句意: 我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于: 介词,对 ; 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于: 介词,在 ; 回到原来的都城(指洛阳)。 于: 介词,到 。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虚词 意义及用法 。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以: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 以致于堵塞了人们忠心进谏的言路。 以: 连词,以致 ;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以: 介词,因; 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以: 介词,把 ; 自从接受遗命以来。 以: 表时间的限定
故答案为:(1)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2)介词,对;介词,在;介词,到;(3)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连词,以致;介词,因为;介词,把;表时间的限定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答案】6.xínɡ,品行;hánɡ,行列
7.效果;功效
8.判定;谈论
9.效忠;忠诚的
10.路途;方法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句意:他的性格和品行都很善良、公正/他一定能使军队内部团结一心,和睦相处。 行:xínɡ,品行/hánɡ,行列
故答案为:xínɡ,品行;hánɡ,行列
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句意: 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事不能完成(或:不能取得成效) /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效: 效果 / 功效
故答案为:效果;功效
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句意: 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去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 陛下经常和我谈论这些事。 论: 判定 / 谈论
故答案为:判定;谈论
9.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句意: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 忠: 效忠 / 忠诚的
故答案为:效忠;忠诚的
1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句意: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用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道: 路途 / 方法
故答案为: 路途 ; 方法
【答案】11.时候;秋季,秋天
12.扩大;店铺开始营业
13.感到痛心、遗憾;恼恨,憎恨
14.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思想品质恶劣
15.感奋激发;感谢
【解析】【点评】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句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古义: 时候 ; 今义:秋季,秋天
故答案为:时候;秋季,秋天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句意: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 古义: 扩大 ;今义: 店铺开始营业
故答案为:扩大;店铺开始营业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句意: 我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古义: 感到痛心、遗憾 ;今义: 恼恨,憎恨
故答案为: 感到痛心、遗憾 ; 恼恨,憎恨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句意: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薄。 古义: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 思想品质恶劣
故答案为: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 思想品质恶劣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句意: 因此我感激不尽(或:因此我深为感奋)。 古义: 感奋激发; 今义: 感谢
故答案为: 感奋激发 ; 感谢
16.【答案】[示例]品读角度一:感情基调。《出师表》连连敬称“先帝”,追思之深,溢于言表;屡屡敬称“陛下”,循循善诱,不失分寸。为全文定下了悲而不伤、敬而不卑的感情基调。|品读角度二:句式节奏。课文多以四字句行文,“二二”停顿,节奏鲜明,句意明朗,读来激越有力;排比、对偶等句式讲究整齐、对称,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读来朗朗上口,亦有回环往复的节奏效果。|品读角度三:重音处理。文中有许多像“愿”“以为”“庶”这样表达强烈愿望的词,朗读时将这些词语做重音处理,更能抒发作者立志北伐的迫切之心。|品读角度四:语气语调。文中以“也”字结尾的句子,表示肯定语气时,朗读可用降调;表示感叹语气时,朗读可用升调,如“欲报之于陛下也”;表示祈使语气时,朗读可用升调,如“使内外异法也”。不同句式采用不同语气、不同语调,使文章张弛有度,读来慷慨淋漓。
【解析】【分析】为了更好的品读课文语言,我们可以从感情基调 ,停顿 ,重音,语气语调等方面进行分析。
《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为全文定下了悲而不伤、敬而不卑的感情基调。节奏方面句式以对仗句为主,整齐划一,富有美感情感:出师表中的情感以激昂为主,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音节:出师表中的音节以四字句为主,“二二”停顿,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节奏:出师表中的节奏以平仄交替为主,富有韵律。在重音的处理方面,文中有许多像“愿”“以为”“庶”这样表达强烈愿望的词,朗读时将这些词语做重音处理,更能抒发作者立志北伐的迫切之心。本文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文章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简明易懂,表现诸葛亮对汉室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前几段文字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恩情"、“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言辞恳切,也切合长辈的口吻。不同句式可以采用不同语气、不同语调,使文章张弛有度,读来慷慨淋漓。
故答案为:[示例]品读角度一:感情基调。《出师表》连连敬称“先帝”,追思之深,溢于言表;屡屡敬称“陛下”,循循善诱,不失分寸。为全文定下了悲而不伤、敬而不卑的感情基调。|品读角度二:句式节奏。课文多以四字句行文,“二二”停顿,节奏鲜明,句意明朗,读来激越有力;排比、对偶等句式讲究整齐、对称,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读来朗朗上口,亦有回环往复的节奏效果。|品读角度三:重音处理。文中有许多像“愿”“以为”“庶”这样表达强烈愿望的词,朗读时将这些词语做重音处理,更能抒发作者立志北伐的迫切之心。|品读角度四:语气语调。文中以“也”字结尾的句子,表示肯定语气时,朗读可用降调;表示感叹语气时,朗读可用升调,如“欲报之于陛下也”;表示祈使语气时,朗读可用升调,如“使内外异法也”。不同句式采用不同语气、不同语调,使文章张弛有度,读来慷慨淋漓。
【点评】此题考查课文的品读。做此类题,要找准角度,如可从句式,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去赏析。
17.【答案】[示例]①提出建议|②追述往事|③广开言路|④严明赏罚|⑤亲贤远佞|⑥三顾茅庐|⑦平定南方|⑧寓情于议|⑨抒发感情|⑩课文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出师伐魏前向后主进谏忠言。作者先分析蜀国的形势,由此提出内政实施上的三条建议,希望后主励精图治。后半部分是作者向后主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作者先自述生平,追叙往事,然后陈述出师理由和北伐意义,最后表达出师决心,希望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解析】【分析】《出师表》内容的分析: 1、在分析蜀汉优势劣势的基础.上,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4、举贤荐能。
5、亲贤远佞。
6、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与对先帝的无限感激。
7、追述白帝托孤以来的心情及做法,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以表报先帝忠陛下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①提出建议|②追述往事|③广开言路|④严明赏罚|⑤亲贤远佞|⑥三顾茅庐|⑦平定南方|⑧寓情于议|⑨抒发感情|⑩课文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出师伐魏前向后主进谏忠言。作者先分析蜀国的形势,由此提出内政实施上的三条建议,希望后主励精图治。后半部分是作者向后主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作者先自述生平,追叙往事,然后陈述出师理由和北伐意义,最后表达出师决心,希望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点评】此题考查结构梳理。做此类题,需要熟读原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再用简练的文字进行概括,本题可以用四个字进行概括。
【答案】18.罚;给予;担心(忧虑担忧);断
19.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件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感到哀叹和痛心、遗憾的。
②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
20.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21.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22.广纳人才;唯贤是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文言文,抓住文言文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4)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句子含义,理解句中词语含义即可。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甲、乙两文在选用人才上的相同点即可。
【译文】
【甲】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
听说古代圣王没有谁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谁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依靠贤人成就功名。现在天下贤人有智慧有才能,难道只有古代才有这样的人吗?担忧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贤士从什么途径进身呢?现在我靠上天神灵和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统一全国成为一家。希望长久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宗庙到无穷。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和我共同治理天下,可以吗?贤士大夫们肯同我共事的,我能够使他贵显。把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酂侯,相国酂侯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各郡太守。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推举,发觉后要免除他的官。年老而体弱多病的,不要送来。
18.①翻译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吏评定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 刑:罚
②翻译为:所以先帝把他们选留给陛下使用。 遗:给予
③翻译为:担忧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患,担心、忧虑、担忧
④翻译为:世世代代奉祀宗庙到无穷。绝,断
故答案为:① 罚
② 给予
③ 担心、忧虑、担忧
④ 断
19.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痛恨、智能、岂特”。痛恨:痛惜,遗憾。智能:智谋与才能。岂特:岂独,难道只。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件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感到哀叹和痛心、遗憾的。
②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
20.①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翻译为: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即赏罚分明。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即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亲贤远佞。
故答案为: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21.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翻译为: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故答案为: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22.【甲】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广纳人才、唯贤是举。
【乙】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翻译为:贤士大夫们肯同我共事的,我能够使他贵显。把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酂侯,相国酂侯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各郡太守。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即广纳人才、唯贤是举。
故答案为:广纳人才、唯贤是举
【答案】23.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24.早晚,日日夜夜;没有效果;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排除,铲除。
25.D
26.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
27.①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②国君信任他,士大夫敬慕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百姓信服他。
28.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先是率军出征,深入南方平定了叛乱,使南方成为稳固的大后方,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29.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6)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翻译译文】
(甲)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诸葛亮是千载难逢的人物,他的操守品行、思想和行为,全都是出于真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君主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信服他,敌人也畏惧他。刘备临终时说:“我的儿子如果不成材,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后来,后主刘禅虽然平庸懦弱,没有治国之才,但全国上下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而没有怀疑。即使后主身边的奸臣小人众多,充斥于宫廷之中,却也没有一个人敢对诸葛亮心生恶念。魏国占据了中原地区,猛将如云,但他们却不敢向西发一箭来侵犯蜀国,而诸葛亮却六次出兵北伐,使魏国畏惧蜀国如同畏惧猛虎一般。当钟会讨伐蜀国时,他还特地派人到汉川去祭祀诸葛亮的庙宇,并禁止士兵们靠近诸葛亮的坟墓砍伐柴草,这难道是用智慧和策略所能达到的吗?
23.在古代,“出师”是指军队出征,“表”则是一种古代文体,多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结合题目中的“写诸葛亮的”,我们可以推测答案。
故答案为: 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2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翻译。 ①句意: 我早晚忧虑叹息。夙夜:早晚的意思,即每时每刻。 ②句意: 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事不能取得成效。不效:不能取得成效,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 ③句意: 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驽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④ 句意: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攘除:排除、铲除。表示坚决、彻底地去除或消灭。
故答案为:早晚,日日夜夜;没有效果;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排除,铲除。
25.A.所以/原来的;
B.已经/之后;
C.国家/国都;
D.均表示转折。
故答案为:D
2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 敌将钟会征讨蜀国,特地派人至汉川祭礼诸葛亮庙,禁止军队士兵在诸葛墓附近砍柴,这难道是智力高超或谋略过人所能获得的吗?
故答案为: 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
2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①重点词语:此,这。所以,用来。忠,尽忠。②重点词语:信,信任。仰,仰慕。
故答案为: ①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②国君信任他,士大夫敬慕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百姓信服他。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甲文“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可知,诸葛亮为了“大事”,率师出征,冒着致病的瘴气强渡泸水,平定了南方四郡先后发生叛乱。从乙文“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可知,诸葛亮为了“大事”,率军六次出祁山,与曹魏作战,想要恢复汉室的基业。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先是率军出征,深入南方平定了叛乱,使南方成为稳固的大后方,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29.草船借箭,原指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成语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用草船迷惑曹操军队的计策,成功借到了曹军射来的箭支,体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故答案为: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