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梅岭三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捷(jié)报 旌(shēng)旗 取义成仁(rén)
B.阎(yán)罗 艰(jiān)难 血雨腥(xīn)风
C.诸(zū)君 悬(xuán)挂 人间遍种(zhòng)
D.烽(fēng)烟 创(chuàng)业 投身(shēn)革命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诗三首留衣底 得:完成 B.旋围解 旋:不久、随即
C.断头今日意如何 意:意思 D.取义成仁今日事 取:选取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光荣永远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承
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递
二、填空题
5.文学文化常识。
(1)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 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2)诗中“ ”一句指1927年后的国内革命战争,涵盖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五次反“围剿”乃至赣南游击战争在内的整整十年的战斗历程。
6.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旌旗 阎罗 血雨腥风 。
7.看拼音,写词语。
yán luó jié bào quán tái xuè yǔ xīng fēng
fēng yān jīng qí zì yóu qǔ yì chéng rén
8.词语积累与运用。
(1) :胜利的消息。
(2) :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3)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4)泉台: 。诗中象征诗人将为革命献身。
(5)旧部: 。诗中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6) :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7) :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诗中象征着凶恶残暴的敌人。
(8)烽烟: 。诗中指1927年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9) :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诗中指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残酷镇压。
(10)前线传来 (捷报 喜讯),我军已经成功占领了敌人的重要据点。
9.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中每首诗的内容。
(1) 第一章: 。
(2) 第二章: 。
(3) 第三章: 。
三、诗歌鉴赏
现代诗阅读
岳麓山顶眺望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1956年11月)
10.从体裁上看,《梅岭三章》和本诗都是旧体诗,但在具体类别上两者又有区别,《梅岭三章》是 ,本诗是 。
11.简要说说本诗颔联和颈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①颔联: 。
②颈联: 。
12.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请分别把它们摘录出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旌旗”的“旌”读音应为“jīng”。
B.“血雨腥风”的“腥”读音应为“xīng”。
C.“诸君”的“诸”读音应为“zhū”。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正确的划分应该是“人间/遍种/自由花”。“人间”是一个整体,指的是整个社会或世界;“遍种”是动词短语,表示广泛种植;“自由花”是一个名词短语。这样划分能够更好地体现诗句的意思和节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3.【答案】C
【解析】【分析】 A.句意:完成了三首诗留在衣服的底摆。得:完成;
B.句意:不久包围圈就解除了。 旋:不久、随即;
C.句意:今天被砍头的心情会是怎样呢。意:心情 ;
D.句意:选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事就在今天。 取:选取。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或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无论”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固定搭配是“无论······都······”,故选“无论”,排除A、C两项。第二空,“激励”指激发鼓励。“勉励”指劝人努力;鼓励。根据语境可知,第二空应选“激励”。第三空,“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文段中是说“崇尚英雄”这件事,故选“蔚然成风”。第四空,“传承”指传授和继承。“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文段中说的是“光荣”,暗含继承的意思,故选“传承”。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5.【答案】(1)中国共产党
(2)南国烽烟正十年
【解析】【分析】(1)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此处要求填写的是陈毅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身份。根据历史资料,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2)此题要求根据诗意填写对应的历史事件。诗句中提到的“1927年后的国内革命战争”涵盖了多个重要历史事件。根据诗意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句诗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至1937年间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十年战斗历程,包括“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五次反“围剿”以及赣南游击战争等。但题目要求填写的是一句诗来概括这些事件,根据陈毅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找到“南国烽烟正十年”这句诗,它正是对这段历史的生动写照。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2)南国烽烟正十年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答案】jīng;yán;xīng
【解析】【分析】“旌旗”的“旌”,读音为“jīng”。“阎罗”的“阎”,读音是“yán”。“血雨腥风”的“腥”,读“xīng”。
故答案为: jīng ; yán ; xīng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7.【答案】阎罗;捷报;拳台;血雨腥风;烽烟;惊奇;自由;取义成仁
【解析】【分析】“ yán luó”写作“阎罗”;“jié bào”写作“捷报”;“quán tái”泉台;“xuè yǔ xīng fēng”写作“血雨腥风”;“fēng yān”写作“烽烟”;“jīng qí”写作“惊奇”;“zì yóu”写作“自由”。“qǔ yì chéng rén”写作“取义成仁”。
故答案为:阎罗、捷报、拳台、血雨腥风、烽烟、惊奇、自由、取义成仁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8.【答案】(1)捷报
(2)血雨腥风
(3)取义成仁
(4)坟墓
(5)过去的部下
(6)旌旗
(7)阎王
(8)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
(9)血雨腥风
(10)捷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特定语境下词语含义的理解与运用。这些词语大多出自革命题材的内容,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比如“捷报”就是胜利的消息,在描述战争或重大事件时常用:“血雨腥风”形象地描绘出残酷屠杀的可怕场景,反映了革命斗争的艰难与残酷;“取义成仁”体现了革命者为了正义和理“泉台想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尚品质;“旧部”等词语在特定的诗歌语境中别象征着坟墓和为革命牺牲的同志,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和意义;“旌旗”作为旗帜的总称,在诗中借指军士,代表着革命队伍的力量和形象;“阎王”在民间传说中是掌管阴间的神,在这里象征着凶恶残暴的敌人,表达了对敌人的痛恨和革命的坚定决心;“烽烟”原本指古代边境的报警烟火,在这里特指国内革命战争,具有特定的历史指代性。最后一题中“捷报”和“喜讯”都有好消息的意思,但“捷报”更侧重于战争或竞争中的胜利消息,与题目中“我军已经成功占领了敌人的重要据点”的语境更相符。
故答案为:捷报;血雨腥风;取义成仁;坟墓;过去的部下;旌旗;阎王;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血雨腥风;捷报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9.【答案】(1)视死如归
(2)勉励战友
(3)展望未来
【解析】【分析】(1)第一章中“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诗人面临生死关头,却毫不畏惧,表达了视死如归的精神。
(2)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诗人激励留下来的同志们继续努力战斗,体现了对战友的勉励。
(3)第三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展望和期待,坚信革命终将胜利,自由之花将开满人间。
故答案为: 视死如归 ; 勉励战友 ; 展望未来
【点评】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答案】10.七言绝句;七言律诗
11.①写景,写在山顶所见景象;②抒情,抒人民革命胜利、前途一片光明之情
12.本诗中是“主持华夏是人民”,《梅岭三章》中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七言绝句通常是四句,而七言律诗要求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并且在格律、对仗等方面有更严格的要求。 《梅岭三章》每章都是七言绝句,全诗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本诗《岳麓山顶眺望》每句七字,共八句,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故答案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
11.①颔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这一联主要描绘了岳麓山周围的自然景色。前句“西南云气来衡岳”写的是远处的景象,西南方向的云雾缭绕,似乎从衡山(湖南的另一座名山)缓缓飘来,增添了一种辽阔而神秘的氛围。后句“日夜江声下洞庭”则转而写近处的江水,日夜不息的江水声流向洞庭湖,表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壮丽景象。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既展现了岳麓山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壮丽,也寓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②颈联:“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这一联则转向了社会历史的层面。前句“战争破坏归陈迹”回顾了过去的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那些残酷和混乱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后句“建设峥嵘定太平”则展望了未来,坚信通过人民的努力和建设,必将迎来一个峥嵘而太平的新时代,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故答案为:①写景,写在山顶所见景象;②抒情,抒人民革命胜利、前途一片光明之情
12.在《岳麓山顶眺望》中,表达作者理想境界的诗句是:“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社会图景——当山河终于澄清,国家安定繁荣之时,人民将成为国家的主人,主持着华夏的命运。这体现了诗人对人民力量的高度信任和对民主、和平社会的向往。而在《梅岭三章》中,表达作者理想境界的诗句则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句诗借用了古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生死关头选择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并展望了革命胜利后人间将普遍享有自由的美好未来。这同样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深切期盼和坚定信念的体现。故答案为: 本诗中是“主持华夏是人民”,《梅岭三章》中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