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1 14:4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或是诗词名句吗?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前泼水、马瘦毛长、一马平川、 驷马难追、
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龙马精神、
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
天马行空……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或是诗词名句、俗语谚语吗?春风得意马蹄急
踏花归来马蹄香
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说 韩 愈《马说》解题: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写法灵活,讲究文采,相当于杂文。
“马说”这个标题,可以理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zhǐpiánshísìsìshíxiàn dàncáo sìcèsùyé第一段: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所以
虽——即使
只——只是
辱——受屈辱
于——在
骈——两马并驾
以——拿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1、本段表达作者观点的一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2、哪句话揭示了千里马悲惨命运?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第二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吃
或——有时
食——同“饲”,喂养
是——这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见—— 同“现”,显现
且——犹,尚且
常——普通,平常
等——等同 ,一样
安——怎么,哪里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用一个词概括本段表现的食马者的形象?无能无知、目光短浅。5、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愤懑之情。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第三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鞭打,驱使
以——按照
道——方法
材——同“才”,才能
执——拿着 策——马鞭
临——到它跟前
其——难道
邪——同“耶”,表疑问,吗
其——恐怕翻译: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3、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主旨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哪些句子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食马者;而食;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同“饲”,喂养
同“现”,显现
同“才”,才能
同“耶”,表疑问,吗
通假字:归纳整理 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 (1)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同_____解释____________
(2) 才美不外见
___同_____解释____________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同_____解释____________
(4) 其真无马邪
___同_____解释____________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吃,动词
同“饲 ” 喂养,动词
即使
虽然

它的
难道
恐怕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才能,能力
能够
驱使
鞭子
一词多义(3)以 不以千里称也 拿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4)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竭尽 ? (5) 之 虽有千里之能 的
执策而临之 它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无意义
1、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托物寓意:托物寓意千里马人才伯乐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写 作
背 景 本文主旨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之情,对不能发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章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
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D.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活动迁移
拓展思维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
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