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1.掌握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2.说出常见喀斯特地貌的类型、成因及分布;
3.了解喀斯特地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P66-68
1.说明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有几种类型。
2.该地貌在我国哪些地方分布最广泛?
3.结合上题,说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①广布的可溶性岩石(基础条件);
②温暖湿润的气候(外部条件)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影响因素:①岩石的可溶性;②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孔隙或裂隙);③水的溶蚀力(水中CO2的含量);④水的流动性(地形、气候条件)。
喀斯特地貌
What?
Were?
How?
形成机制: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
What?
Were?
How?
南方喀斯特
①地形:山区广布
②岩石:以碳酸盐岩石(石灰岩)为主
③降水:年降水量多,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流水溶蚀能力强
④温度: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加速溶蚀
溶沟
洼地
峰林
孤峰、残丘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溶洞
顶部(石钟乳、石幔、石帘)
底部(石笋)
喀斯特地貌
What?
Were?
How?
喀斯特地貌
What?
Were?
How?
喀斯特地表景观
①首先大气降水在平坦的岩石表面溶蚀出溶沟,
②溶沟进一步加深加宽就形成了溶蚀洼地,
③溶沟相互交错,将岩石分割成峰丛,
④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成峰林,
⑤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剩余孤峰,
⑥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成残丘。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形成演变顺序
喀斯特地貌
What?
Were?
How?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洼地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溶沟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
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即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
石芽
地表喀斯特地貌
洼地面积大,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重要的农耕区
一.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丛
峰丛:基部完全相连成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是峰林地形的早期发育阶段。
一.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林
峰林: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峰丛和峰林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者共同点都是呈锥状耸立的山群,
不同点:最重要的区别是看基部是否相连,相连为峰丛,不相连为峰林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丛
峰林
一.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孤峰:竖立在平原上的石灰岩山峰
残丘:由孤峰演变而成。
喀斯特地下景观
喀斯特地貌
What?
Were?
How?
喀斯特溶洞景观
Karst cave landscape
石钟乳
图4.4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溶洞景观
石笋
石柱
说一说溶洞里不同形态的喀斯特地貌?
A
C
B
地下喀斯特地貌
当地表水从溶洞洞顶的裂隙渗出,遇到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时,水中的杂质就会转变为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形成石钟乳、石幔、石帘;
若水滴从石钟乳上滴落到洞底,水分蒸发,碳酸钙就会淀积并形成石笋;
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石钟乳
图4.4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溶洞景观
石笋
石柱
说一说溶洞里不同形态的喀斯特地貌?
A
C
B
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喀斯特地貌
What?
Were?
How?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
坑
天
天生桥
天生桥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 CaCO3沉积,形成钙华。
四川九寨沟
钙华
地上的石钟乳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碳酸钙沉淀物
石幔
石帘
石笋
碳酸钙沉淀物
石柱
石笋和石钟乳连接
地下河
溶蚀而成
包含碳酸钙的薄层水流沉积形成
一.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溶蚀)作用而成的;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CaCO3===Ca(HCO3)2
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
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等是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
【特别提醒】
1、将下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④⑤③ B、①⑤②④③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②④⑤
①
②
③
④
⑤
C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2~3题。
2.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A
D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A
D
B
喀斯特石漠化现象
喀斯特地貌
What?
Were?
How?
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
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
探究:喀斯特地貌对我们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①旅游: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②地下水应用:喀斯特泉水和地下河是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源,喀斯特矿水和温泉还有医疗作用;
③水能丰富的地下河段可以筑坝发电;
④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⑤居住、防空、储藏的最佳选择地(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
思考:
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不利影响
①农业:平地少;裂隙发育,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缺水严重;地形崎岖,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
②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还会影响城市的扩展和布局;
③生态:石漠化严重,土壤退化,耕地减少,植被减少,旱涝灾害等发生频率增加。
思考:
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喀斯特地貌
分类
影响
地表喀斯特
地下喀斯特
溶沟、洼地、峰林、峰丛等
溶洞,包括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分布
广西、贵州、云南
交通
农业
生态
利用
旅游开发
工程建设
地形起伏大,不利于交通建设
多发展坝子农业
发生石漠化的可能较大
地质景观独特,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但需适度开发
对于一些工程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问题探究
分析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建设后
建设前
思考:
1.简述大窝凼[wō dàng]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2.分析大窝凼在该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提示:结合大窝凼所处区域分析。
解析:
思考
①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②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中间为洼地,周围峰丛环绕。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无线电干扰方面分析。
解析:
思考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②底部连通暗河,适合排水,可减少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
③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④离城镇远,人烟稀少,无线电信号干扰少。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3.简述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提示:从地质条件角度分析。
解析:
思考
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大部分是可溶性岩石,雨水容易向地下渗透;
天坑底部裂隙多,排水条件好。
课堂检测
下图为“不同演变阶段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能正确表示该地貌景观演变过程的是( )
A.甲→丙→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丁→乙→丙→甲
2.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景观主要有( )
①溶沟 ②峰林 ③石钟乳 ④石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D
课堂检测
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
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
4.图示①②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溶蚀 B.流水沉积
C.人工开挖 D.开采地下水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