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02【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02【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6 16:45:1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上历史5单元测试02
【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附解析)
[范围:第五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表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部分内容,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A.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
B.开展土地革命,实现平均地权
C.主张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D.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经济基础
1.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孙中山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国国民党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故A符合题意。
2.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该学校的创办 (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为国民革命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2.D
3.右面两幅图片所示内容出现于1927年3月中国的不同地区,这说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是 (  )
A.北伐将士英勇作战
B.正确的作战方针
C.共产党的模范作用
D.工农群众的支持
3.D
4.“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描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中华民国 B.发动武装起义,完成国家统一
C.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工人运动
4.C
5.【历史解释】波兰裔中国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说道:“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  )
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红军不得不长征的原因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的原因
5.A
6.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  )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6.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庆龄等人发表声明是为了声讨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故D项正确。
7.【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28年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右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在②处的事迹是  (  )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历史转折,走向成熟
D.战略转移,打开局面
7.B
8.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它起步时,就摈弃了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选票里面出政权”的议会道路的理念,坚持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十月革命道路。最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秋收起义
8.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C项正确。
9.右图所示文章是毛泽东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总结,这些文章论证了 (  )
A.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B.中国建设道路的问题
C.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 D.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9.A
[解析] 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毛泽东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故A符合题意。
10.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写的主题是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C.根据地土地改革历程 D.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10.D
11.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制度的坚实基础。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1.C
12.朱德曾为纪念长征路上的某次会议而作诗一首,诗云:“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次会议 (  )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12.B
13.【跨音乐】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艺术再现。下面的《会师歌》歌颂的是 (  )
A.遵义会议召开 B.红军到达吴起镇
C.长征胜利结束 D.红军开始长征
13.C
14.“长征路上不仅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还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等。”这表明红军长征 (  )
A.提高了红军的军事地位 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C.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D.提升了党员的政治觉悟
14.B
15.红色城市见证革命历程。小丽同学拟设计一项红色研学活动,她选定的以下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
A.武昌—人民军队的创建 B.会宁—长征胜利完成
C.瑞金—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D.北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1)材料一中,孙中山指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2分)
(2)为实现“和平统一”,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 (2分)国共两党为此作出了哪些努力
(4分)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 (2分)在图二中找出毛泽东同志首先点燃“星星之火”的位置。(写出序号即可,2分)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5)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3分)
16.(1)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2)新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3)农村革命根据地。③。
(4)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5)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7.(22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有一种精神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初的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停泊着一艘单夹弄中型画舫,舫中的十多位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至傍晚6时。他们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议闭幕时,他们轻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一湖烟波无声,有幸见证阴霾中“开天辟地大事变”。多年以后,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的表现。(6分)
(2)材料一中的事件体现的精神有哪些 (4分)
材料二 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分别指的是什么 (4分)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精神品质 (2分)
材料三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三,指出长征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什么。(2分)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 (2分)
(5)“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精神的共同内涵。(2分)
17.(1)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2)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3)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坚定信念、勇闯新路、实事求是。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实事求是、不屈不挠、紧密联系群众等。
(5)坚定信念、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敢为人先等。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二 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随后又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规定,后来通过修改和增加,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说:“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6分)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4分)
18.(1)从城市暴动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有严明的纪律;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有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坚持党的领导;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上历史5单元测试02
【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附解析)
[范围:第五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表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部分内容,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A.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
B.开展土地革命,实现平均地权
C.主张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D.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经济基础
2.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该学校的创办 (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为国民革命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3.右面两幅图片所示内容出现于1927年3月中国的不同地区,这说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是 (  )
A.北伐将士英勇作战
B.正确的作战方针
C.共产党的模范作用
D.工农群众的支持
4.“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描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中华民国 B.发动武装起义,完成国家统一
C.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工人运动
5.【历史解释】波兰裔中国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说道:“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  )
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红军不得不长征的原因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的原因
6.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  )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7.【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28年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右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在②处的事迹是  (  )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历史转折,走向成熟
D.战略转移,打开局面
8.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它起步时,就摈弃了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选票里面出政权”的议会道路的理念,坚持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十月革命道路。最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秋收起义
9.右图所示文章是毛泽东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总结,这些文章论证了 (  )
A.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B.中国建设道路的问题
C.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 D.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10.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写的主题是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C.根据地土地改革历程 D.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11.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制度的坚实基础。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2.朱德曾为纪念长征路上的某次会议而作诗一首,诗云:“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次会议 (  )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13.【跨音乐】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艺术再现。下面的《会师歌》歌颂的是 (  )
A.遵义会议召开 B.红军到达吴起镇
C.长征胜利结束 D.红军开始长征
14.“长征路上不仅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还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等。”这表明红军长征 (  )
A.提高了红军的军事地位 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C.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D.提升了党员的政治觉悟
15.红色城市见证革命历程。小丽同学拟设计一项红色研学活动,她选定的以下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
A.武昌—人民军队的创建 B.会宁—长征胜利完成
C.瑞金—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D.北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1)材料一中,孙中山指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2分)
(2)为实现“和平统一”,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 (2分)国共两党为此作出了哪些努力
(4分)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 (2分)在图二中找出毛泽东同志首先点燃“星星之火”的位置。(写出序号即可,2分)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5)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3分)
17.(22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有一种精神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初的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停泊着一艘单夹弄中型画舫,舫中的十多位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至傍晚6时。他们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议闭幕时,他们轻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一湖烟波无声,有幸见证阴霾中“开天辟地大事变”。多年以后,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的表现。(6分)
(2)材料一中的事件体现的精神有哪些 (4分)
材料二 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分别指的是什么 (4分)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精神品质 (2分)
材料三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三,指出长征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什么。(2分)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 (2分)
(5)“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精神的共同内涵。(2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二 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随后又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规定,后来通过修改和增加,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说:“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6分)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