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貌的观察课件(共33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4.2地貌的观察课件(共33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06 19: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地貌的观察
第四章 第二节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理解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旧知回顾1:五种基本地形特点
海拔高低 等高线形态 地表特征
山地 较高 >500m 密集 地势起伏大
高原 较高 >500m 边缘密集,内部稀疏。 地面坦荡,起伏不大。
平原 0--200m 稀疏,平直。 地面平坦,低平广阔。
丘陵 200m--500m 较稀疏, 弯折部分和缓。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密集,数值大; 中间稀疏,数值小。 四周较高,
中间较低。
高 原
平 原
山 地
丘 陵
盆地
0
200
1000
海拔(米)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500
练习1:判断A、B、C、D、E的地形类型
A
B
C
D
E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旧知回顾2: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闭合曲线中心(点)
等高线向低值突出 (线)
等高线向高值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地貌观察的顺序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的选择: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障碍物少的地方
盲区
盲区
盲区
盲区
光线沿直线传播,因此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相对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障碍物比较少。
①观测者观察方式有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②有两种情况会遮挡观察者视线,影响观察效果: 山体 阻挡;凸坡的影响。
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透视情况好
坡的类型与透视
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透视情况差
通视问题
均匀坡
凸坡
凹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
等高线上密下疏
等高线疏密均匀
可通视
不可通视
拓展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2.观察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微地貌)
高 原
平 原
山 地
丘 陵
盆地
宏观地貌: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2.观察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山顶
山谷
鞍部
山脊
次一级的地貌
陡崖
河岸
更小的地貌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2.观察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案例: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观察
宏观
微观


高原 喀斯特地貌 峰林、洼地、溶沟
观察举例: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冲积扇
宏观
微观


河谷
【展】
冲积扇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3.观察的手段: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无人机等辅助观察
地形图
遥感影像
小结:地貌观察的顺序
1.选择视野
开阔地方
2.观察视野内
大的地貌景观
3.观察视野内次一级的地貌景观
4.观察描述
微观地貌
多选择地势较高,近距离视线范围内没有障碍的地点
面积广大的宏观地貌类型,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类型
多指面积范围较小的山岭、河谷、山间盆地等
指范围更小,且需近距离观察的微观地貌,如山谷、山脊、陡崖等。
地貌观察的内容
地貌的观察内容
500m
1500m
1000m
海平面
(1)绝对高度: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高度。


绝对高度
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两个地点绝对高度之差,反应地面的起伏状况。
相对高度
1.高度
特点: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曲线闭合(但图幅内不一定完整)
4.可重合(陡崖),但不会相交
5.等高线越密集,地势越陡峻;
等高线越稀疏,地势越平坦。
思考:两地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的判断
图4.22 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
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H=H甲-H乙 =885.4-879.0=6.4(米)
H=H最高-H最低 =885.4-790=95.4(米)
水平距离
垂直距离
坡度角
等高线稀疏
缓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山顶
坡度角越大,坡度越大
2.坡度
坡度 =
(tanα)
垂直距离
水平距离
3°~7°
等高种植
7°~25°
修筑梯田
大于25°
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可以发展林业
(或者自然保护用地)
坡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农业
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水土流失
在缓坡修建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并防止水土流失
梯田
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人”字形线路,通过延长路程,从而降低线路的坡度
坡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
京张铁路
阳坡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气温高于阴坡(北半球:山南为阳坡)
迎风坡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于背风坡
阴坡
阳坡


北半球某山
3.坡向
不同的坡向,光照和降水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阳坡-蒸发量大,植被稀疏
阴坡-蒸发弱,水分相对充足,
植被稠密(半湿润、半干旱区)
焚风效应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风变得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则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
思考: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
迎风坡:
背风坡:
降水多
降水少
阳 坡:
阴 坡:
光照强
光照弱
注意:在干旱地区,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缺乏;阴坡光照弱,蒸发少,土壤水分较多,阴坡植被更为茂盛。
植被稀疏
植被茂盛
4.其他要素
中国 地质 西南地区 分层设色 地形图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横断山脉
海拔(m)
地面起伏状况
地貌的形状
面积
空间分布
破碎程度;
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
地形较为破碎
2.地貌观察的内容--形状、面积、空间分布
5.地貌观察的内容--地面起伏状况
起伏较大
起伏和缓
支离破碎
6.地貌观察的内容--破碎程度
平整
地貌观察的内容
②坡度
反映地貌类型的陡峻变化
高度
确定地貌类型及地面的起伏状况
③坡向
影响坡地上的热量、水分状况
①高度
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和空间分部等
其他
地貌的观察内容
课堂小结
宜选视野较广阔的观察点
地貌的观察
顺序
从宏观到微观
①观察视野内大地貌(五大基本地形)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例如山岭、河谷等
③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内容
高度
坡度
坡向
从面到点
海拔、相对高度
坡度=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对农业
对交通:铁路线不超过3%
阴阳坡,影响光照。
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
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15°易水土流失
梯田可保持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