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学习目标
1.了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2.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特点和生活特点。
3.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认同与尊重。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1、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的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
2、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
2.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使原始社会的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3、什么时候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管理?什么时候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农耕文明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浙江余姚yáo)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一展厅
展品1号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实物
建筑情况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一展厅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建筑情况
作用?
土家吊脚楼
通风防潮、防野兽虫蛇……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河姆渡遗址木结构水井考古遗迹
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河姆渡人能够喝到干净的地下水,扩大了他们的活动范围。
一展厅
展品2号
建筑情况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稻作农业
农业生产
展品1号
河姆渡遗址发掘出了丰富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有1米,稻谷的大小已接近现代栽培稻。
二展厅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丰富的稻谷遗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
河姆渡人已经开始栽培水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骨耜(sì)
耒(lěi)耜(sì)
主要的生产工具
农业生产
展品2号
二展厅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陶猪
河姆渡居民,会饲养猪、狗等家畜。
畜牧业
二展厅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hé骨
说明了: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展品1组
骨哨(乐器)
玉玦
陶器
猪纹陶钵
玉璜huáng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骨哨等手工艺品。
手工业
三展厅
说明了: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象牙匕首
漆筒
河姆渡人已经会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漆。
展品2组
手工业
三展厅
说明了: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距今 时间 遗址 地点 所属 流域 聚落 建筑 粮食 作物 生产 工具 畜牧业 手工业
河姆渡人
距今约
7000年
浙江
余姚
长江
流域
干栏式房屋;
木构水井
水稻
骨耜
饲养猪狗和水牛等
陶器、玉器、
乐器骨哨、雕刻、天然漆
距今 时间 遗址 地点 所属 流域 聚落 建筑 粮食 作物 农业 生产 生活 手工业
仰韶文化
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彩陶
距今7000——5000年
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
黄河中游地区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从事粟作
定居生活
在陶器表面绘出图案
仰韶文化的代表在哪里?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陕西西安半坡村)
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展厅
展品1号
建筑情况
半坡村落的复原图
半坡遗址居住区的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的壕沟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展厅
建筑情况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房屋遗迹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合作交流,思考探究
为什么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种植的粮食作物和居住的房屋不一样?
南北方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造成的。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粟(小米)
二展厅
展品1号
农业生产
说明了:
半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会种植农作物粟。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二展厅
展品2号
农业生产
石刀
石斧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磨制石器
使用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遗址骨铲
(骨器)
半坡遗址角锥
(角器)
弓箭
骨制箭头
石飞索
陶球、石球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三展厅
展品1号
手工业
彩陶
半坡陶埙( xūn )(乐器)
半坡出土的纺轮
骨针、骨梭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距今 时间 遗址 地点 所属 流域 聚落 建筑 农业 生产 工具 畜牧业 手工业
河姆渡人
半坡人
距今约
7000年
浙江
余姚
长江
流域
干栏式房屋;
木构水井
种植水稻
骨耜
饲养猪狗和水牛等
陶器、玉器、
乐器骨哨、雕刻、天然漆
距今约
6000年
陕西
西安
黄河
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种植粟
磨制石器;
骨器;
角器;
饲养猪狗等
彩陶、
乐器、
纺织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1、下列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分析“市井”“背井离乡” 等词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我国居民的生活与水井密切相关。下列哪幅图片可以说明这一点( )
C
B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流域、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那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禽、家畜的饲养
③城市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 ⑤聚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4、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蔬菜
C
B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耕出现 B.火的使用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能建造房屋
6.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
A
A
7.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
8.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可以见到同时期的河南三门峡庙底沟文化的彩陶因素;同样在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中也可以看到类似大汶口文化彩陶的器类和纹样。由此可推断当时( )
A.已经初具审美意识 B.两地之间存在交流
C.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D.彩陶种类丰富多样
C
B
9.迄今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有5000多处,分布地域以中原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西到甘肃、青海接壤地带。虽然类型不同各有特色,但总体来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这说明仰韶文化( )
A.分布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B.是南北文化互鉴的产物
C.存在比较大的区域性差异 D.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10.文物承载着历史信息。下面图片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 )
A.早期人类起源
B.远古炎黄联盟
C.原始农耕生活
D.早期国家产生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