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共25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共25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6 23: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复习巩固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160万年
蓝田人
史前时期发展:
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
距今约100万年
郧县人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距今约70-20万年
北京人
距今约1万年
原始农业产生





旧石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说这句话的证据是什么?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课本P9
距今约1万年
对照课文内容,圈出距今约1万年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遗址。
还能从图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数量众多,分部广泛。
主要集中于江河。
大体上“南稻北粟”。
中国境内新时期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课本P10读图找证据


证据


意义
课本P10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农作物
种植
制作陶器
定居生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有:
A.农作物种植
B
C
D
F
意义
课本P9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区
房屋建筑
生活设施
农作物
生产工具
饲养家畜
手工业
精神生活
干栏式建筑遗存
猪骨
猪纹黑陶钵
稻穗纹陶盆
距今约7000年
长江下游 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大量水稻
陶器
猪、狗
玉器、骨哨、象牙雕刻等
骨耜
定居生活
稻作繁荣
饲养家畜
制作陶器
骨耜
对照课文11页内容,完成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表格内容。
在地图中找出贾湖遗址所在地,结合“炭化稻粒”,你发现了什么?
龟甲刻符可能是什么?
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原地区也存在过稻作农业

仰韶文化
多地出现相似的陶器说明什么?
相互影响,多元一体
三、仰韶文化
半坡人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区
房屋建筑
生活设施
农作物
生产工具
饲养家畜
手工业
精神生活
距今约6000年
黄河中游 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房屋
灶坑
粟、黍
彩陶,骨针、骨锥、纺轮
猪、狗
装饰品,陶埙
磨制石器
石锛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猪骨
狗下颌骨
定居生活
粟作农业
饲养家畜
制作陶器
纺织制衣
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对照课文12页内容和视频,完成半坡人的生活状况表格内容。

证据

“赛里斯”(Seres)“丝国”
【阶段小结】
原始人群
文明社会
农业
到底奠定了什么基础?
物质基础
240平方米
这个大房子的作用可能是?说明了什么?
位于中心位置
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
贫富分化
农业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贫富分化

三、仰韶文化-西坡遗址

大汶口文化
这些随葬品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陶器玉器制作精良→生产力发展
随葬品差异→贫富分化
四、大汶口文化
说明
【猜一猜】龙山文化的墓葬会是怎样的情况?
四、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总结】
原始人群
文明社会
农业
到底奠定了什么基础?
物质基础
+
阶级基础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拥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定居,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为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而由原始社会迈向阶级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即将乍现。
四、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稻作农业的繁荣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遗址
贾湖遗址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半坡遗址
西坡遗址
五、随堂练习
1.象牙雕刻制品作为商品在我国有悠久历史,《诗经·鲁颂·泮(pàn)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左传》曰:“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制品应出土在( )
A.陕西西安市 B.北京房山区
C.云南元谋县 D.浙江余姚市
D
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D
五、随堂练习
3.(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