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 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灯笼 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3:0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灯 笼
积累重点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1
2
3
灯 笼
以“灯笼”为标题,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点明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BY YUSHEN
吴伯箫(1906—1982),山东省莱芜人。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一生鞠躬尽瘁,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译过海涅的诗《波罗的海》。
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定义
特点
线索
分类
散 文
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形散
神聚
形散:取材广泛自由,写作手法不拘一格
神聚:表达主题明确集中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争讼( ) 领域( ) 斡旋( )
静穆( ) 思慕 怅惘( )
锵然( ) 褪色( ) 燎原( )
熙熙然( ) 暖融融 马前卒( )
人情世故
sònɡ



chànɡwǎnɡ
tuì
liáo


注意字形。
qiānɡ
偏旁为“衤”。
区别于“事故”。
点我放课文朗读
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忆和联想了哪些事?
“灯笼”在课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听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忆和联想了哪些事?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村口红灯高照
跟着龙灯跑半夜,伴灯入梦
族姊远嫁,官衔灯高照朱门
纱灯上用朱红描字
宫灯的想象
誓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起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
结构上
“灯笼”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内容上
“灯笼”在课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第①段的情景描写有何作用?
第①段写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村头挂红灯有什么作用?
有行好的意思;使孤行客黑夜摸路,“四面虚惊”时得到慰藉,表现了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第5段作者由灯笼想起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母亲嘱咐“我”打了灯笼照路;
母亲在“我”上灯学回家后,接过“我”的灯笼,递给“我”消夜食品;
母亲为“我”特别预备了小的纱灯。
文中关键句“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概括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国家的情感。“记忆的网里挤着”怎样的一些“缘”?这些缘“结”着怎样的“情”?
挑灯迎祖父——祖孙情深
接灯上学——母子情切
乡俗还愿——孤客心暖
元宵张灯——乡俗情浓
族姊远嫁——感伤浮沉
朱红描字——迷恋文化
献帝伴灯——岁月沧桑
愿做马前卒——表达宏愿
事情
情感
本文以自由的散文化笔法,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情景,流露出对灯笼的喜爱、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追忆历史,着眼现实,表达了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体现了强烈的保家卫国的时代担当精神。
小孩子喜欢火和亮光是天性,引出话题灯笼
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
“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关于灯笼的记忆(过渡)
灯笼
情感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眠
族姊远嫁,姊家衰败
在纱灯上描红
对宫灯的想象
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文化
升华
对亲人的感激
对乡俗民俗的回忆
保家卫国的热情
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焚身(fén) 神龛(hé) 犬吠(fèi)  斡旋(wò)
B.皎洁(jiǎo) 施粥(zhōu) 锵然(jiāng) 官衔(xián)
C.争讼(sòng) 领域(yù) 鹦鹉(yīng) 可悯(mǐn)
D.联珑(lǒng) 磷火(lín) 姊妹(zǐ)  褪色(tuì)
C
解析:A项中,“龛”应读“kān”;B项中,“锵”应读“qiāng”;D项中,“珑”应读“lóng”。
2.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解析:B A、C、D三项虽然有“仿佛”“像”,但不是比喻句。B项中本体是“心”,喻体是“素丝”。
B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表达了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文是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写成的。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