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1
2
3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呢!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
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等,有《竺可桢全集》。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此文的目的是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翩然( ) 孕育( ) 风雪载途( ) 炎热( )
簌簌( ) 物候( ) 农谚( ) 连翘( )
悬殊( ) 纬度( ) 经度( ) 销声匿迹( )
piān
yùn
zài
yán
sù
hòu
yàn
qiáo
shū
wěi
jīnɡ
nì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载途:
次第:
萌发:
周而复始:
动作轻快的样子。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一个接一个。
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一部分(1—3)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二部分(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部分(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逻 辑 顺 序
说明对象
研究意义
重要性
取决因素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默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主要
空间
时间
次要
逻辑
顺序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默读最后一部分,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第2段)
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第3段)
下定义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第3段)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桃花开”照应第2段中的“草木荣枯”;“燕子来”照应第2段中的“候鸟去来”。思维缜密,举例典型。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第4段)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物候记录在时间上的差异;其中“左右”一词对“十天”做了一个限定,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第8段)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第7段)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天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第10段)
运用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分类别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赏析。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沉睡”“苏醒”两个词将大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状态。
生动形象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采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生动形象
3.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准确严密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复杂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然后,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最后,作者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将大自然人格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大自然也有语言。的确如此,大自然的语言处处可见,大自然孕育了我们,记载着点点滴滴我们鲜知的话题:晴天雨天、春夏秋冬、海洋冰川……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会聆听大自然声音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然之子,只有走进大自然,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妙不可言。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扑进大自然的怀抱,拥抱大自然吧!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 ②_____ ③_____
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荣枯 去来
|
|
传语 暗示 唱歌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
√
√
B
√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A
2.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描写,对偶、拟人。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这是经度的差异。
D.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A B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A
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就此,写倡议书或读后感。
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加强物候研究促进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