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做好逻辑推断题
(原卷版)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任务。(3分)
父亲对他喜欢到处游说的儿子说:“你不要到处游说。如果你说真话,那么富人恨你;如果你说假话,那么穷人恨你。既然游说只会招致大家恨你,你又何苦为之呢 ”
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参照着父亲的推理过程把父亲驳倒了,他说:“恰恰相反,这样做只会招来大家的喜欢。因为……”
上段文字省略号处就是儿子的推理过程,请写出这个反驳过程。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几乎都读书多,且读得精,因而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安静地读书,从书籍的海洋里汲取营养。读的书多了,自然就能写出好的作品。
①读书多且精的不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病句中的逻辑错误。(4分)
(1)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3)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发达国家中,私人大部分有轿车。
4.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5.生活中的现象常常隐含着某种假设,在各类文学作品或论述类文章中也常常含有某种假设。正是这些隐含的假设,才使得所说的观点成立。请参照示例写出下面两句话成立所隐含的假设。(4分)
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草生长在麻地里,麻是笔直生长的,蓬草不用扶持就会长得挺直。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穷山恶水出刁民。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理不符合逻辑,请仿照①的句式,说明另外两处。(4分)
据悉,某中学有一位同学因为某项特长获得了某所“双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如此看来,参加高考的学生,一定要培养一项特长。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有自己的爱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特长,因为有了特长就有了“双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①参加高考的学生,不一定要培养一项特长。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段论推理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并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请仿照下面完整的三段论示例,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还原成三段论。(4分)
示例:所有中医学院的学生都应当学好中医理论,你是中医学院的学生,所以你应当学好中医理论。
(1)这款手机是智能手机,这款手机应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2)影视剧演员是从业人员,影视剧演员应该有职业道德。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对人的感染力。下列两条标语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 请分析不合逻辑之处。(6分)
(1)起点高,动力大,目标大,成功大。
(2)要想成功,必先发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9.逻辑推理题:四人分别姓王、姓杨、姓刘和姓赵,他们每人各任一个职务,四个职位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和劳动委员。(4分)
已知:
(1)体育委员下围棋很厉害,班长与姓杨的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
(2)班长主持班会的时候,学习委员和姓王的同学都举手提了些建议。
(3)学习委员分别给班长和姓杨的同学辅导过功课。
(4)体育委员参加篮球赛时,班长和姓刘的同学一起为他助威。
请根据已知的条件准确推断出四人的身份。
①姓王:__________________
②姓杨:__________________
③姓刘:__________________
④姓赵: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参照示例的方式,反驳其他你认为错误的观点。要求:符合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甩—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 ”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
示例:如果唱《秦琼卖马》要用真车真马,那么唱《武松打虎》就要用真老虎。
①。
②。
11、下面文段在表达上有三处逻辑问题, 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很有特色,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书之一,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只要你读完了它,你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都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
反驳:①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优秀并不等于整个球队就一定优秀。
②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好砖,你能说它就是一座好房子吗
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反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从201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这一措施合理有效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1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55万人次。
从逻辑方面看,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某一结论,请从下面两项中选出推断不妥的一项并说明不妥的理由。
甲: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乙:预约参观办法实施前莫高窟的游客量不均衡。
不妥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 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
①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找出并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③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这个结论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做好逻辑推断题
(解析版)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任务。(3分)
父亲对他喜欢到处游说的儿子说:“你不要到处游说。如果你说真话,那么富人恨你;如果你说假话,那么穷人恨你。既然游说只会招致大家恨你,你又何苦为之呢 ”
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参照着父亲的推理过程把父亲驳倒了,他说:“恰恰相反,这样做只会招来大家的喜欢。因为……”
上段文字省略号处就是儿子的推理过程,请写出这个反驳过程。
答案:如果我说真话,那么穷人喜欢我;如果我说假话,那么富人喜欢我;我或者说真话,或者说假话;总之,有人喜欢我。
【解析】
首先把握父亲的观点,父亲认为不应该到处游说,因为“说真话,富人恨”“说假话,穷人恨”“游说只会招致大家恨,不必做”。由“把父亲驳倒”这一信息可知,儿子的观点应该与父亲相反,应是“说真话,穷人喜欢;说假话,富人喜欢”“说真话,说假话,都有人喜欢”
然后模仿父亲“如果你说真话,那么富人恨你;如果你说假话,那么穷人恨你。既然游说只会招致大家恨你,你又何苦为之呢”的句式进行拟写就可以了,即使用“如果我……,那么……”这一句式,把“你”替换为“我”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几乎都读书多,且读得精,因而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安静地读书,从书籍的海洋里汲取营养。读的书多了,自然就能写出好的作品。
①读书多且精的不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耐得住寂寞不一定能安静地读书。
③读书多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并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首先找到有逻辑推断问题的句子,主要是偷换概念、说法绝对化的句子,如“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安静地读书”“读的书多了,自然就能写出好的作品”,然后参照示例,按照“……不一定……”的形式表述即可。
3.指出下列病句中的逻辑错误。(4分)
(1)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3)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发达国家中,私人大部分有轿车。
答案:(1)并列不当,“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存在交叉关系。
(2)否定不当,“缺乏”的应当是“勇气”“谋略”。
(3)强加因果,我国发展轿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私人大部分拥有轿车没有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并列不当,不合逻辑。“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存在交叉关系。(2)否定失当。“缺乏”本身是否定性质的词语,后面不能再用否定词“不足”“不当”。“缺乏”的应当是“勇气”“谋略”。(3)强加因果。我国发展轿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私人大部分拥有轿车没有因果关系。
4.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案】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 本题和以往的仿写题稍稍有所不同,它不要求语言的生动,而是要求语言的简洁明了。题干中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来反驳平常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考生只需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错误观点正确,然后顺着此说法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句式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
5.生活中的现象常常隐含着某种假设,在各类文学作品或论述类文章中也常常含有某种假设。正是这些隐含的假设,才使得所说的观点成立。请参照示例写出下面两句话成立所隐含的假设。(4分)
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草生长在麻地里,麻是笔直生长的,蓬草不用扶持就会长得挺直。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穷山恶水出刁民。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己不想要的,也是别人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生存环境恶劣,人们就会为了更好的生存条件而不择手段,穷山恶水中就会出现刁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首先审题,“生活中的现象常常隐含着某种假设,在各类文学作品或论述类文章中也常常含有某种假设。正是这些隐含的假设,才使得所说的观点成立”,这是题干的说明,然后分析例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设题者给出的分析是“蓬草生长在麻地里,麻是笔直生长的,蓬草不用扶持就会长得挺直”,这是在理解这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解说为什么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需要扶持就会长得挺直。由此发现,考生需要先理解所给句子的意思,然后思考会这样的原因,最后再进行拟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分析原因,因为你自己不想要的,可能也是别人不想要的,所以不要强加给别人;如“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往往会出现狡猾的百姓,分析原因,因为穷山恶水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严重限制,而每个人求生的本能逼迫人用尽各种不同的手段活下去,其中当然包含一些恶毒的手段,这样长久实践就会出现刁民。
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理不符合逻辑,请仿照①的句式,说明另外两处。(4分)
据悉,某中学有一位同学因为某项特长获得了某所“双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如此看来,参加高考的学生,一定要培养一项特长。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有自己的爱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特长,因为有了特长就有了“双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①参加高考的学生,不一定要培养一项特长。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每个人不一定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特长。③有了特长不一定就有了“双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读懂全文说的是“某中学有一位同学因为某项特长获得了某所‘双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然后找到另外两处推理不符合逻辑的句子“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特长”“有了特长就有了‘双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这两句明显过于绝对,不合逻辑;最后仿照句式“……不一定……”来修改,消除逻辑错误。
7.三段论推理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并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请仿照下面完整的三段论示例,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还原成三段论。(4分)
示例:所有中医学院的学生都应当学好中医理论,你是中医学院的学生,所以你应当学好中医理论。
(1)这款手机是智能手机,这款手机应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2)影视剧演员是从业人员,影视剧演员应该有职业道德。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有智能手机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这款手机是智能手机,所以这款手机应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2)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当有职业道德,影视剧演员也是从业人员,所以影视剧演员应该有职业道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题干讲明了三段论推理的形式,例句以直观的形式对题干进行了诠释。考生解答时可参照例句仔细阅读题干,明确三段论推理的格式和要求,然后按照例句的形式改写所给句子。本题所给的两组句子都缺少一个大前提,首先要补出来,(1)句需要补的是“所有智能手机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2)句需要补出的是“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当有职业道德”,然后再按例句形式分别改写即可。
8.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对人的感染力。下列两条标语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 请分析不合逻辑之处。(6分)
(1)起点高,动力大,目标大,成功大。
(2)要想成功,必先发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答案(示例):①两条标语都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②例句(1)误用充分条件推理,起点高不一定动力就大,目标大不一定成功就大,高起点、大目标容易使人受挫,反而影响成功。
③例句(2)误用必要条件推理,发疯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发疯不能作为成功与辉煌的必要前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题干提示“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对人的感染力”,也就是说标语既有公文语体准确、简洁的特点,又有政论语体严谨性、鼓动性的特点,不能违反逻辑上的规律,唯此才能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到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结合“逻辑性”分析两条标语,(1)句中的“起点”“动力”“目标”“成功”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语句的表述不符合逻辑关系,如果信奉此逻辑形式,容易让人确立目标不合实际,好高骛远、过于高大上,导致人生失败,反而一蹶不振以致悲观怨世。(2)句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着不良的导向作用。“发疯”一词本身就属于极端行为,是精神、心态不正常的表现,“发疯”不是“成功”“辉煌”的前提,首先理智,才能正确做事,让人生走向成功和辉煌。
9.逻辑推理题:四人分别姓王、姓杨、姓刘和姓赵,他们每人各任一个职务,四个职位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和劳动委员。(4分)
已知:
(1)体育委员下围棋很厉害,班长与姓杨的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
(2)班长主持班会的时候,学习委员和姓王的同学都举手提了些建议。
(3)学习委员分别给班长和姓杨的同学辅导过功课。
(4)体育委员参加篮球赛时,班长和姓刘的同学一起为他助威。
请根据已知的条件准确推断出四人的身份。
①姓王:__________________
②姓杨:__________________
③姓刘:__________________
④姓赵: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体育委员 ②劳动委员 ③学习委员 ④班长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由(1)推出体育委员和班长不姓“杨”,由(2)推出班长和学习委员不姓“王”,由(1)(2)推出班长不姓“杨”和“王”,由(2)(3)推出学习委员不姓“王”和“杨”,由(4)推出体育委员和班长不姓“刘”,到此可以依次推出班长姓“赵”,体育委员姓“王”,学习委员姓“刘”,劳动委员姓“杨”。
10、请参照示例的方式,反驳其他你认为错误的观点。要求:符合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甩—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 ”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
示例:如果唱《秦琼卖马》要用真车真马,那么唱《武松打虎》就要用真老虎。
①。
②。
答案:如果说喝中国人的奶就有中国血统,那么喝牛奶就一定有牛的血统; 如果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么越是无人掌握的就越是真理
11、下面文段在表达上有三处逻辑问题, 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很有特色,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书之一,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只要你读完了它,你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过于绝对。修改: 许多作者读了这本书, 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②强加因果。修改: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相信你也可能一口气读完它。③条件错误。修改:“你读完了它, 也许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12、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都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
反驳:①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优秀并不等于整个球队就一定优秀。
②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好砖,你能说它就是一座好房子吗
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反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强没来上班可能有多种原因,一天不上班不能说明他就自暴自弃、心理有问题。②听说你现在还没有吃早饭,你是不是看破红尘、悲观厌世了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从201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这一措施合理有效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1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55万人次。
从逻辑方面看,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某一结论,请从下面两项中选出推断不妥的一项并说明不妥的理由。
甲: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乙:预约参观办法实施前莫高窟的游客量不均衡。
不妥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妥的是“甲”。
理由:因为需要预约,有的游客本来某天有时间,但如果预约不上,就不能在这一天参观。
解析:此题要求辨析逻辑上的语病表达,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不妥可以从分析“预约”这一条件和结果“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关系分析,如果预约限定了游客出行,那就表述不妥,推理不对。“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能创造更大价值”是无中生有,所以也是推理不妥。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 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
①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找出并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③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这个结论的。
答案:①应将“不在于……而是”改为“不仅在于……更在于……”(“不仅是……而且是……” “不仅在于……还在于” “不但在于……而且在于……” “不只是……而且是……” “不仅在于……更要……”) ②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将经典读深读新(“现实生活”“自身经历”“读深读新”三个词答出两个亦可。) ③读袁枚诗的经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