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3: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
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三幅画的意境吗?下面请你们跟随我一起走进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去体会。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
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惆怅( ) 气概( ) 真挚( )
暮霭( ) 渲染( ) 赋予( )
灵魂( ) 颐和园( ) 惨淡( )
chóu chànɡ
ɡài
zhì
ǎi
xuàn

hún
cǎn

惆怅
真挚
身临其境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真诚恳切。
伤感,失意。
意境:
胸有成竹:
浮光掠影:
木然:
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
苦心经营:
语不惊人死不休:
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就是说出来的话没有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
山水画的意境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理解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1
2
3
对比两幅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
1.通过对比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意境”。
(阅读时,勾画出文章语句)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
(阅读时,勾画出相关语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证明前面提出的观点的,运用了哪些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勾画语句,分析讨论)
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是对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山水画主要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触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对比论证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要寓情于景。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 
诗歌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因此,作者在这里以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论证了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诗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极言山高,反衬了红军越过高山时所表现出的蔑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表面上是写群山之磅礴、险峻,实质上是写红军在万山丛中英勇战斗的豪迈气概。
写众山之坚固坚强,实质上是写红军崇高、坚韧的意志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举例论证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 (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怎样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验,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讨论:“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创造意境要有强烈深刻的情感”。说明了对景物的深刻感受,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对画家创造意境的重要性。这是对上文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①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还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②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③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要苦心经营意匠。
第⑩段引用杜甫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杜甫的两句话,充当道理论据,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作者是如何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就要有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要苦心经营意匠。
A.灵魂(hún) 气慨(gài) 惆怅(chóu zhàng)
B.朝霞(cháo) 真挚(zhì) 赋予(fù yǔ)
C.渲染(xuàn ) 暮蔼(ǎi) 浮光掠影(lüè)
D.颐和园(yí) 惨淡(cǎn) 金碧辉煌(huáng)
D
解析:A.慨—概,怅—chàng;B.朝—zhāo;C.蔼—霭。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句中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在我们的古诗里,(  )有很好的意境,(  )关于“人”一句(  )不写,但是,通过写景,(  )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A. 往往 即使 而 却 B. 常常 虽然 而 因此
C. 往往 虽然 也 却 D. 常常 即使 也 因此
C
3.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大党员要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
解析:A.“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应改为“设身处地”;B.“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了然于心”;D.“吹毛求疵”意思是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给下面的语段排列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②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③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④什么是意境?
④②①③
山水画的意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掌握了相关的论证方法,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这节课我们把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训练中。
1
2
掌握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借鉴文章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1.作者最后强调有意境还要有意匠,但是对于意匠,作者却没有详细论述。你能从熟悉的诗句中,找出有“意匠”的例子并试着分析一下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示例:
《咏柳》一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机,青翠袅娜;后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作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出来,独具匠心,充分地表达了春天来临、生机萌发时诗人的惊喜之情。
2.李可染的画作——《万山红遍》,结合背景运用本文学到的知识欣赏一下这幅山水画。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
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
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
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思考探究”三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3.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1.论证思路清晰。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如何把握诗中的意境呢?欣赏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填写。
洞庭湖/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抓住“湖光、 、无风、 、 ”这些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湖光山色、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前两句用 手法写了洞庭湖的美丽宁静;后两句用 手法描绘了洞庭湖与君山相映成趣的优美境界。
秋月
白银
青螺
拟人
比喻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学以致用,品诗词“意境”
写景就是写情
荒凉的景色,烘托出游子内心的悲凉凄苦。
以清幽温馨的景色,反衬游子的无限乡愁。
古道西风老马,显示着游子的寂寞愁苦。
画龙点睛,道尽天涯游子的辛酸。
山水画的意境
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结论:
学会欣赏意境
提高欣赏水平
获得意境的途径
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