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认识生物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考点探究(湖南)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认识生物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考点探究(湖南)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06 23:13:30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课
认识生物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概念 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 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情境导入·深度思考
“这是谁的机器狗?怎么没有主人跟着?它在干什么?”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拉开帷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只正在“工作中”的机器狗分外吸引眼球,它专注地抬头盯着各种设备,从场馆内独自“溜达”到场馆外……
思考:
1.机器狗能工作能运动,是生物吗?为什么?
2.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目录
CONTENTS
考点梳理 ● 核心聚焦
1
思维网络 ● 系统重构
2
考向对标 ● 重难突破
3
情境还原 ● 多题归一
4
考点梳理

核心聚焦
01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 、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 。→ 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 生物能进行 。→ 如鲸需要浮出 水面进行换气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 如人出汗排尿 、植物落叶等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叶片受剌激会合拢 、草履虫趋利避害等
营养
呼吸
废物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 、生物的基本特征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 ( 生长) 、鳄鱼产卵 (繁殖 ) 等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遗传);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等
7. 除了 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
夯基自测
1. 不是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 。_____(判断对错)
2. 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植物不能 。_____(判断对错)

×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二 、生物与环境
1. 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 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2)分类: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二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 举例
部 分 非 生 物 因 素 __________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有不同颜色的海藻等
温度 春江水暖鸭先知;青蛙冬眠等
________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等
空气 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草履虫喜欢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生活等
部 分 生 物 因 素 ________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
_______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
共生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等
寄生 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等
光照
水分
捕食
竞争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二 、生物与环境
夯基自测
1.对于草原上的鹿群来说,草是生态因素,水 、阳光和土壤不是生态因素 。_____(判断对错)
2.除草能帮助苗木更好地生长,杂草与苗木之间存在着_______关系。苗木上的小毛毛虫常会成为喜鹊等鸟类的食物 ,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物间最常见的_______关系。
×
竞争
捕食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二 、生物与环境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能适应环境:如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
(3)环境能影响生物:如雨露滋润禾苗壮等 。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如红树林能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 。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二 、生物与环境
夯基自测
1.有些毒蛇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容易被敌害发现 ,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_____(判断对错)
2.一些苗木到冬天需要搬入暖棚,这说明植物的生存受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松树在缺水少肥的土壤里也能生长得茂盛,可见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________环境。
4.“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
×
温度(或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
适应
生物影响环境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三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1. 观察法
(1)工具:可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 、_________、望远镜等仪器或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帮助记录,有时候还需要测量。
显微镜
(2)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和耐心;要积极思考,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等 。
2.调查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
中要如实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调查包括普查法
(如: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法(如: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三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3. 实验法
(1)对照实验:除了实验所要求研究的因素可变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实验称为________实验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变量是唯一的。
对照
(2)设置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
a. 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只有要探究的因素可以改变,其余的因素都要相同且适宜。
b. 对照原则:一般要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c. 重复原则:多次实验,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 科学探究包括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四 、探究某种非生物因素对某生物种的影响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鼠妇适合生活在潮湿土壤中还是干燥土壤中的实验活动,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鼠妇适合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还是干燥的土壤中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用具:每个小组 10只鼠妇,干土,湿土,铁盒,纸板。
实验设计:在铁盒内一边放上干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铁盒两侧中央各放 1 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鼠妇适合生活在潮湿(或干燥)的土壤中
等量湿土

数量太 少,容易产生误差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四 、探究某种非生物因素对某生物种的影响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燥 0 只 1 只 2 只 0 只 2 只
潮湿 10只 9 只 8 只 10只 8 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平均值
鼠妇适合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思维网络

系统重构
02
思维网络·系统重构
营养
繁殖
生态
重复
作出假设
考向对标

重难突破
03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023·长沙)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方向生长。这体现了 ( )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 (2024·滨州)许多脍炙人 口 的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
物学知识。 下列语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 B. 横看成岭侧成峰
C. 草长莺飞二月天 D. 一枝红杏出墙来
D
B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在于其是否具 有生命现象,也可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判断 。不要误以为能运动、能生长的就是生物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2024·达州)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给它们投喂食物,一 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 为了好朋友。 以上描述体现了生 物的哪些特征 (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够生长发 育 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B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2 生物与环境
(2022. 常德)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 实例中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 瓶子树雨季贮水使其度过旱季
B. 曼彻斯特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蛾黑化
C. 骆驼体温升高到 40. 7 ℃才出汗
D. 蚯蚓疏松土壤
D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
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生物产生了变化——环境影响生物;因为生物的某些活动,使得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生物影响环境;生 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生活方式上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现象——生物适应环境。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2 生物与环境
3. (2024·长春)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A. 水稻和杂草 B. 七星瓢虫和蚜虫
C. 狗和狂犬病病毒 D.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4. (2023·株洲)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
A. 瑞雪兆丰年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玉米遇旱穗难伸 D.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A
B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2022·益阳)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五项 。某市教育局调研本市学校“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
A
科学探究的几种方法 :
探究方法 手段途径 举例
调查法 访谈、问卷等,收 集资料 调查当地常见 的几种传染病
观察法 感官加辅助工具对生物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法 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探究种萌发的环境条件
测量法 用数据描述某种现象, 即对事 物作出量化描述 肺活量的测定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 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C. 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唯一的有效方法
D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6.(2024·湖南)为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校园内面积相等的 三个区域进行了空气湿度测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为植被类型
B. 裸地可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 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
D. 测量时,不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
D
区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平均空气湿度 60% 72% 78%
情境还原

多题归一
04
情境还原·多题归一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
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小球
藻(如图1)。小球藻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
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将其制成可
口的食品(如图2)。小球藻除可以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以外,还可以吸收航天员排出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1)根据上述材料,找出小球藻属于生物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球藻能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绿草履虫通过口沟将水体中的小球藻“吞”进体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会排出 体外,这体现出绿草履虫与小球藻的关系是___________;有一小部分幸运的小球藻未被消化利用,会被特殊的膜结构保护起来,从而在绿草履虫体内“定居”,这体现出绿草履虫与小球藻的关系是___________。
可以在光下产生有机物
生物影响环境
捕食
共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