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26课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标要求
概念8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8.1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祖先。
8.1.1生命最有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8.1.2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8.2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8.2.1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8.2.2生物的进化总体上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趋势。
情境导入·深度思考
思考:
1.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怎样的?
2.你认为地球生物还会继续进化吗?
目录
CONTENTS
考点梳理 ● 核心聚焦
1
思维网络 ● 系统重构
2
考向对标 ● 重难突破
3
情境还原 ● 多题归一
4
考点梳理
●
核心聚焦
01
第1课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一、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过程(海洋化学起源学说是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
(1)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们推测原始生命
起源于____________。
2.米勒实验(如图)
原始海洋
没有氧气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夯基自测
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_____(判断对错)
(1)密闭装置内充入的气体模拟的是____________,其中没有________。
(2)火花放电过程可以为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提供________。
(3)实验结果: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4)实验表明:原始地球虽然不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有机物
原始大气
氧气
能量
×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2.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____、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____、越高等,以陆地生物为主。
夯基自测
1.在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发现高等生物的化石。________(判断对错)
2.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古象牙,并对古象牙中残存的DNA与现有象群的DNA进行了比较。发现的古象牙属于________,能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DNA差异越小,亲缘关系________。
复杂
简单
×
化石
越近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3.生物进化的历程(如图)
(1)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________,由低等到________,由水生到________。
陆生
复杂
高等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自然选择学说
(1)提出者:__________,著有《物种起源》。
(2)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________,不适应者________。
(3)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②生存斗争:生物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③遗传和变异: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被淘汰
达尔文
生存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④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
【拓展】自然选择与变异的关系:生物本身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环境只是对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并不是环境的改变导致生物产生变异。产生变异在前,环境选择在后。
夯基自测
1.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农业害虫时,刚开始用效果较好,后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这种杀虫剂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_______(判断对错)
2.菊酯类药物对棉铃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随着菊酯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逐年下降,这是_________的结果。即在菊酯类药物的选择下,抗药性强的棉铃虫会存活下来继续繁殖,导致其数量不断增多,防治效果下降。
自然选择
×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2.人工选择: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的物种。
夯基自测
【新课标情境素材】金鱼,又称“金鲫鱼”,起源于中国,因色彩绚丽,形态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变为红黄色的金鲫鱼,再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养,由红黄色金鲫鱼逐渐变为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金鱼品种繁多主要是__________的结果。
人工选择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
3.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进化(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图示如下)
解读:如山羊大小的长颈鹿祖先,脖子的长短存在不定向变异:脖子有长的,也有短的。当青草稀少时,长颈鹿不得不吃树上的树叶维持生活。这时,短颈(不利变异)个体由于吃不到树上的叶子,饥饿而死,被环境所淘汰;而长颈(有利变异)个体由于能吃到树上的叶子得以存活下来,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长颈变异遗传给了下一代。这样通过一代一代的积累,长颈鹿的脖子越来越长,演化成了今天的长颈鹿。
思维网络
●
系统重构
02
思维网络·系统重构
遗传和变异
原始海洋
比较
蕨类
低等到高等
达尔文
考向对标
●
重难突破
03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1 生命的起源
【生命观念】(2023·怀化)人们不断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下列根据已有研究作出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
C.在现有条件下地球上还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D.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1.【科学思维】(2024·张家界模拟)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
A.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D.目前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C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2 生物进化的历程
(2022·衡阳)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如图)显示其翼端有爪,这有助于我们推断鸟类的祖先可能是古代的( )
A.两栖动物 B.鱼类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C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2.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如图所示,比较鲸和鹰的骨骼形态及排列,可推测两者( )
A.运动方式相同 B.食物来源相同
C.有共同的祖先 D.生活环境相同
C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考点3 生物进化的原因
【新角度】食蚁兽为哺乳动物。舌能伸到60厘米长,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黏液,适于舔食蚂蚁。下列关于食蚁兽长舌的形成原因,错误的是( )
A.古代食蚁兽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并把这一性状传给子代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A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3.(2024·湖南)某种比目鱼可以通过调节体色和花纹来融入不同的环境。这种生存技巧( )
A.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利于躲避敌害
C.不利于捕食
D.是主动变异形成的
A
考向对标·重难突破
4.(2024·眉山)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的广泛使用,不仅对生物产生直接作用,也会带来一些未知的长期影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随着草甘膦(一种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逐渐增强。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甘膦使牵牛花产生了抗性变异
B.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
C.牵牛花抗性增强是由于产生了定向变异
D.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永远有利于自身生存
B
情境还原
●
多题归一
04
情境还原·多题归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国外同行合作,发现的“笼脊球”化石记录了动物从单细胞祖先向多细胞祖先演化的关键一步,类似动物胚胎的“蛋”在6.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国外同行合作,发现了“笼脊球”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B.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可能找到低等动物的化石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D.化石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复杂变化才能形成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根据发现的“笼脊球”化石进行________,认为类似动物胚胎的“蛋”在6.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
A.推测 B.凭空猜测 C.实验 D.调查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