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实验题 课件 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探究(湖南专版)(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实验题 课件 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探究(湖南专版)(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06 22: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第二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二 实验题
一、光学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 (2022·长沙)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第1题图
(1)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为 °。
50 
(2)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单选)
A. 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 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 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B 
1. (2022·长沙)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第1题图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2023·常德)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A,重复做多次实验。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实验中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 。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不变 
(4)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③ 
2. (2023·常德)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A,重复做多次实验。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2023·衡阳)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
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10.0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
(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3. (2023·衡阳)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 .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可逆 
近视眼 
3. (2023·衡阳)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热学实验
(一)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4. (2023·湘潭)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
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乙中温度计示数
为 ℃。
-3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图像,可知,AB段该物质是
态,BC段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由实验可知,
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固 
需要 
晶体 
4. (2023·湘潭)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
化规律。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
图丁,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
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
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
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增大 
降低 
4. (2023·湘潭)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
化规律。
(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5. (2024·临沂)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
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
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
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
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
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
泡 。
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壁和底部 
5. (2024·临沂)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
99 
放热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请给小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提高水的初温以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少
水的质量以缩短加热时间,合理即可) 
5. (2024·临沂)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4)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并不能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为了得出结论,他可以 。
再做一组加热水的对比实验,比较茶水和水的沸点(合理即可)
5. (2024·临沂)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三)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6. 如图甲是小琳利用水和食用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
验装置。
第6题图
(1)两烧杯中a、b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选填“温
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
加热时间 
(2)为了比较a、b液体的吸热本领,小琳提出两种比较方案:①让两者
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②让两者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选填“①”“②”或“①和②”)。
①和② 
6. 如图甲是小琳利用水和食用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
验装置。
第6题图
(3)小琳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绘制成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
可知, (选填“a”或“b”)是食用油,食用油的吸热本领比
水 (选填“大”或“小”)。
6. 如图甲是小琳利用水和食用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
验装置。
第6题图
a

三、力学实验
(一)测量物体的密度
7. (2023·益阳)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量市场上某食用油的密
度。他的测量过程如下:
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食用油。
将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将量筒中的食用油分多
次倒入烧杯中进行称量,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跟食用油
的体积V之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烧杯质量为 g,
食用油的密度为 g/cm3。
50 
0.9 
(2)在将量筒中的油倒入烧杯时,量筒的侧壁上粘有油,会导致
所测量的密度值跟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偏小 
7. (2023·益阳)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量市场上某食用油的密
度。他的测量过程如下:
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食用油。
将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将量筒中的食用油分多
次倒入烧杯中进行称量,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8. (2023·邵阳)晶晶同学旅游时捡到一颗漂亮的鹅卵石。他从学校物理实验室借来天平(含砝码)、量筒测量这颗鹅卵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将鹅卵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所放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 g。
(3)如图乙,使用量筒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选填“①”“②”或“③”),晶晶同学测出鹅卵石的体积10cm3。
(4)计算出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27.2 
② 
2.72 
(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9.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
影响”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
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速度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见表。
接触面 材料 小车受阻 力情况 小车在水平面运
动的距离s/cm
毛巾 大 23.2
棉布 较大 45.3
木板 小 97.5
9.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如图所示。
同学们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不受阻力作用时,运动的小车将 。
(3)上述实验除了用到实验推理的方法外,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 法。
转换
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 (2024·内江)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长方体木块在长木板上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F的大小。
(2)在图甲实验中发现,很难保持木块在(1)小题中的运动,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于是同学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将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拉力F'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测量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匀速 
实验 次数 木块放 置情况 弹簧测力
计示数/N
1 平放 1.2
2 侧放 1.2
3 竖放 1.2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为 N,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图乙与图甲相比,图乙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
(选填“稳定”或“不稳定”)。
1.2 
无关 
稳定 
10. (2024·内江)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
实验 次数 木块放 置情况 弹簧测力
计示数/N
1 平放 1.2
2 侧放 1.2
3 竖放 1.2
(四)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1. (2023·岳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第11题图
(1)气密性良好的微小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
连通器。
不是 
(2)甲、乙两图中, (选填“甲”或“乙”)图中探头上的橡皮
膜受到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
(3)丙图中,A、B、C三点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点。
乙 
增大
C 
11. (2023·岳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第11题图
(五)浮力相关实验
12.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 和分度值。调零时,弹簧测
力计应在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上调零。
量程 
竖直 
(2)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高为6cm的长方体物块(可
塑),测出重力。将它缓慢浸入水中,记录悬停在A、B、C、D、E这五
个位置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深度h。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物
块所受浮力F浮随h变化的图像。
12.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3)分析图像可知:浸没前,h增加,F浮 ;浸没后,h增加,F浮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把此物块捏成高为6cm的圆锥体,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实验所得的F浮随h变化的图像 (选填“相同”或“不同”)。
(5)若继续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还需添加的一种材料是

变大 
不变 
不同 
不同密度的液体 
12.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3. 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进行了下
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第13题图
(1)实验过程中,利用哪些步骤能够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哪些能够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均
用图中的序号表示)

和③ 
①和④ 
(2)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
什么关系? 。
(3)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该小组还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

相等 
换用不
同的液体和物体多次实验 
13. 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进行了下
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第13题图
(4)另外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后,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不相
等,在排除误差因素的情况下,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写出一条)。

杯中的水没有装满(合理即可) 
13. 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进行了下
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第13题图
14. 实验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量盐水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烧
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属块A、盐水以及不吸水的细线等器材完成
了图中实验。
第14题图
(1)要测量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合理的测量顺序是
(选填“①→②”或“②→①”)。

→② 
(2)计算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N。
(3)完成图中各项实验后分析可知:金属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选填“液体密度”或“金属密度”)有关。
1.3 
液体
密度 
14. 实验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量盐水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烧
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属块A、盐水以及不吸水的细线等器材完成
了图中实验。
第14题图
(4)请推导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用F1、F2、F3、ρ水
表示)。
ρ水 
14. 实验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量盐水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烧
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属块A、盐水以及不吸水的细线等器材完成
了图中实验。
第14题图
(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5. (2024·湖南)小明和小洁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实
验室提供了如下图所示杠杆(支点为O)、支架、10个钩码(每个重
0.5N)。
第15题图
(1)如图甲所示,实验开始前,应向 端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挂上钩码后,每次都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
了便于直接读取 。
右 
力臂的大小 
(2)小明取2个钩码,挂在支点左侧某处,再取4个钩码挂在支点
的 侧进行实验,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记录下数据。
右 
15. (2024·湖南)小明和小洁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实
验室提供了如下图所示杠杆(支点为O)、支架、10个钩码(每个重
0.5N)。
第15题图
(3)完成三次实验后分析数据,他们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下表主要呈现了第3次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 … … …
2 … … … …
3 2.5 20.0 2.0 25.0
小明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在支点左侧20.0cm处继续加钩码直到F1为3.5N,如图乙所示,但发现此时用剩下的3个钩码无法让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洁想利用现有器材帮助小明完成F1为3.5N的第4次实验,她应该通过
,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请结合具体数据进行说明,可保留一位小数)。 
调节左侧钩码的位置大约为
10.7cm,右侧钩码数量为3个,右侧钩码的位置为25.0cm 
(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6. (2023·怀化)提高机械效率能够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一组同
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 重力G/N 提升的 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
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4 4 0.2 1.8 0.6 74.1%
(1)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 (选填“匀速”或“加速”)拉动
弹簧测力计。
匀速 
(2)计算出第3次实验的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是
(结果精确到0.1%)。
0.4 
74.1% 
16. (2023·怀化)提高机械效率能够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一组同
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 重力G/N 提升的 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
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4 4 0.2 1.8 0.6 74.1%
(3)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物体时,被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分析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得,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越高 
无关 
16. (2023·怀化)提高机械效率能够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一组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 重力G/N 提升的 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
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4 4 0.2 1.8 0.6 74.1%
四、电学实验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7. (2023·岳阳)小聪用图甲所示电路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
关系。
第17题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断开 
(2)若定值电阻R开路,闭合开关后 (选填“电流表”或
“电压表”)无示数。
(3)实验完成后记录数据的纸被同学无意撕断,只剩图乙表格。根据表格数据我们能判断小聪探究的是电流跟 (选填“电压”或“电阻”)的关系。
电流表 
17. (2023·岳阳)小聪用图甲所示电路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
关系。
第17题图
电压 
(4)用规格为“2.5V 0.3A”的小灯泡替换R来完成探究小灯泡电阻的
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此时电压为 V,
电流表示数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 (填序号)。
A. 0.18A B. 0.22A C. 0.26A
2.0 
C 
17. (2023·岳阳)小聪用图甲所示电路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
关系。
第17题图
(二)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18. (2023·株洲)某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标有电压为
“2.5V”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他所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
甲所示。
第18题图
(1)在闭合开关前,需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选填“A”或
“B”)端。
B 
(2)实验中,第一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2.5V,小灯泡正常发光。之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数据序号 1 2 3 4 5 6 7
发光情况 明亮 不很亮 暗 较暗 微光 熄灭 熄灭
电压U/V 2.5 2.1 1.7 1.3 0.9 0.5 0.1
电流I/A 0.28 0.26 0.24 0.21 0.19 0.05
18. (2023·株洲)某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他所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图乙中能正确描述通过该小灯泡的电流I和其两端电压U之间关系的是 (选填“①”或“②”)。
① 
(3)第6次测量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
为 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4)对比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值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
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主要原因是小灯泡
的电阻受 的影响。
0.16 
3.125 
增大 
温度 
18. (2023·株洲)某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标有电压为
“2.5V”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他所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
甲所示。
19. 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将灯泡L2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惊奇地发现L2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L1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亮。开关断开后的电路如图甲,L1和L2都标有“2.5V 0.3A”字样。
针对上述现象,探究下列问题:玻璃破碎后,L2的灯丝电阻发生了什么变化?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
(1)玻璃外壳破碎前,L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分别为1.20V和0.20A;玻璃外壳破碎后,L2两端的电压变为0.40V,通过的电流变为如图乙所示,则电流为
A。初步分析可知:玻璃破碎后,L2的电
阻 (选填“变大”或“变小”)。
0.22 
变小 
(2)为进一步探究玻璃外壳破碎后L2电阻变化特点,对通过L1、L2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发现,L1的电阻 (选填“大于”或“小于”)玻璃外壳破碎后L2的电阻。
灯泡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L1、L2 电流I/A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L1 电压U1/V 0.78 1.00 1.20 1.50 1.80 2.10
L2 电压U2/V 0.20 0.23 0.30 0.41 0.52 0.80
大于 
19. 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将灯泡L2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惊奇地发现L2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L1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亮。开关断开后的电路如图甲,L1和L2都标有“2.5V 0.3A”字样。
(3)实验中,对着L2吹气,发现L2两端电压突然变小、电流突然变大,说明吹气加快灯丝表面空气流速,加快其散热速度,从而使灯丝电阻变小。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 有关,玻璃外壳可能起到 的作用。
温度 
防止热量散失 
19. 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将灯泡L2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惊奇地发现L2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L1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亮。开关断开后的电路如图甲,L1和L2都标有“2.5V 0.3A”字样。
(4)细心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灯丝呈螺旋状,于是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将灯丝设计成螺旋状?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① ;② 。(合理即可)
节约空间
产热更多,灯泡更亮 
(合理即可)
19. 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将灯泡L2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惊奇地发现L2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L1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亮。开关断开后的电路如图甲,L1和L2都标有“2.5V 0.3A”字样。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0. (2024·广西)小明用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做“测量小灯泡的
电功率”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 (选填“a”或
“b”)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则电路故障可能是滑动变阻
器 (选填“短路”或“断路”)。
b 
断路 
20. (2024·广西)小明用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做“测量小灯泡的
电功率”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2)排除故障后,某次实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小
明测得多组数据,并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1.2 
6.25 
1 
(3)图丙的图像是一条曲线的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20. (2024·广西)小明用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做“测量小灯泡的
电功率”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增大
(4)受到上述实验的启发,为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小明将图甲电路改装成一个简易的温度传感器。思路如下:将图甲中的小灯泡换成与灯丝同种材料的电阻丝,选择图中一个电表改装为温度显示仪。你建议他选哪个电表?请说明理由(从电表的示数随待测物体的温度变化关系进行阐述)。
答: 。

温度越高,电阻丝的电阻越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可知,电阻丝两端的
电压越大,因此选择电压表改装为温度显示仪 
20. (2024·广西)小明用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五、磁学实验
(一)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1. 某实验小组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特点”。
(1)将螺线管安装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连入电路中。在板面上均匀地洒满铁屑,闭合开关并轻敲玻璃板面,观察到铁屑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铁屑的分布情况与 磁体周围铁屑的分布情况相似,铁屑的作用是显示 。
条形 
磁场的分布情况 
(2)把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四周不同的位置,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如图乙所示,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 极。对调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如图丙所示,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 的方向有关。
N 
电流 
21. 某实验小组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特点”。
(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2. (2024·新疆)如图所示,用蹄形磁体、导体棒AB、电流表等实验器
材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22题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图连接。
(2)当导体棒AB沿 (选填“上下”或“左右”)方向运动时,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通过多次实验可得: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
场中做 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3)当导体棒AB向右运动时,导体棒 (选填“受到”或“不
受”)磁场对它的力的作用。
左右 
切割磁感线 
受到 
22. (2024·新疆)如图所示,用蹄形磁体、导体棒AB、电流表等实验器
材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22题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