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6 23: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三皇”的传说
燧人氏发现火种
伏羲氏发明八卦
神农氏发明农业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传说他牛头人身。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我们国家的先民们在何时开始人工栽培农作物?
2.先民们栽培什么农作物?
3.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原始人采集图
原始人狩猎图
想一想:
早期人类如何获取食物?
他们能够获取足够的食物吗?
如果获得的食物一时吃不完,他们该怎么办?

问题1:我们国家的先民们在何时开始人工栽培农作物?
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问题2:先民们栽培什么农作物?
水稻、粟、黍。
材料:“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义》
先民们的刀耕火种
耒耜耕作想象图
思考:我国境内的先民们用什么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呢?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农业诞生之后,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问题3: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彩陶
原始社会的家畜饲养业
北方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
南方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
《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和流域
房屋建筑
种植作物及生产工具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二、河姆渡人和稻作农业的繁荣
自主学习
约7000年
浙江余姚
长江下游
干栏式建筑(中国最早木结构建筑)
迄今最早木结构水井
种植水稻
骨耜
猪、狗为主
懂得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乐器骨哨;出土了中国最早象牙雕刻器。
干栏式建筑
思考:为什么河姆渡人把房屋建成这样呢?
这说明河姆渡居民已学会种植水稻
陶钵
骨笛
玉器
河姆渡,七千年;
挖水井,住干栏;
用骨耜,种水稻;
养家畜,造陶器。
北方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
南方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
《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半坡人
发现地点(流域)
距今时间
房屋建筑
种植作物及生产工具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1.仰韶文化的分布地区、时间、种植作物、重要特征。
2.完成右侧表格:
3.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地区及时间。
自主学习
问题1:仰韶文化的分布地区、时间、种植作物、重要特征。
黄河中游;
距今约7000——5000年;
粟;
在陶器表面绘出花、鸟、鱼等图案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人
发现地点(流域)
距今时间
房屋建筑
种植作物及生产工具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约6000年
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种植粟
磨制石器
猪狗等家畜
彩陶;原始乐器陶埙;骨针、骨锥、纺轮,已会纺织和制衣
自主学习
半地穴式房屋
思考:为什么半坡人把房屋建成这样呢?

陶埙
彩陶
问题3: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地区及时间。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距今约5900——4400年。
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人们能够制作较为精致的陶器。
墓葬出土的随葬品
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B
随堂检测
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A
随堂检测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A、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业出现
B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4.在半坡遗址发掘过程,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罐子
里存储芥菜籽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