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关卫他是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猜猜他是谁:梁启超 这是一位正直幽默、真实浪漫的老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君子,风度、气质非常迷人。尽管他一生遭遇曲折坎坷,备尝颠沛流离之苦,后半生寓居台湾,最终也没能再踏上故国的土地。他生于1903年,祖籍浙江余杭,1949年移居台湾,1987年11月去世。 他是著名的学者。1915年夏,年仅12岁的他考入清华大学,21岁赴美国留学,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6年回国后,先后在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任教。他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曾就文学问题与鲁迅展开过激烈论辩。 他是著名的散文家,文艺评论家。他的作品洞察人生百态,闪烁机智谐趣,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他还是翻译家,历时四十余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成为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六十年笔耕生涯毁誉参半
十五卷皇皇巨著丹心一点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检查预习:﹙注意黑色字的字音﹚
叱咤风云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屏息以待
涕泗横流 箜篌 蓟北
莅临 显宦
品文品人
1.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如何?何以见得?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有何特点?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从原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做个旁批,分析这些句子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修养。出场时的肖像
独特的开场白
演讲时的动作
演讲的内容: 杜甫的诗
《桃花扇》
《箜篌引》
课堂小结细节描写触类旁通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
片段一:“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长不短的剪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别喜欢唠叨。”?
片段二:“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牛刀小试试以《××老师的一堂课》或《××人的一次讲话》为题,使用本文写人的手法,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记叙笔下人物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 谢谢姓名
关卫
电话
18253951689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45289610@qq.com
单位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习第二单元的讲演稿之后,又接触的一篇讲演稿。它在内容和体裁上都不同于前两篇,它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而《最后一次讲演》和《未有天才之前》则主要记录人物语言,重在体现讲演者的思想。因而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也要进行人物形象地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二、学生分析
刚进入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对散文的把握程度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上,其感知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提升中,而这篇文章是第一篇现代文课内自读文章,所以,在学习本课时,教师一定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学生进入自读自批的情境中。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主要段落语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讲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技术。
首先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时,以“猜猜我是谁”问题引入新课学习。
然后利用投影进行检查预习,介绍梁启超与作者梁秋实,完成生字词教学,这样的练习比较直观,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整体感知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如何?何以见得??﹙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问题探究时,通过展示对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把握文章意蕴,问题一直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不至于心有旁骛。
把握理解梁任公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初步了解梁任公的特点后,在屏幕上投影具体语段,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形象。可以先把学生的答案总结归纳后,再通过投影进行确认,起到巩固认知的作用。挖掘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投影展示讨论结果,总结归纳,巩固认知。
总结课文,强化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课堂习作练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猜他是谁: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做好上课准备,进入学习状态中,以提问的小游戏引导学生了解梁启超。
课件显示人物介绍
作者简介
教师领读作者介绍。
认真聆听,了解作者。
幻灯片展示,
作者的图像,文字介绍作品。
检查预习,积累生字词
讲课文重点字词采用练习题的形式学习,先提问,再展示答案。
让学生回答问题,展示预习效果,然后让他们齐读答案,巩固认知
采用动画设计,先展示字词,然后展示答案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让学生诵读课文,并涉及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醒学生学习时,要带着问题,以便集中注意力。设计问题比较浅显,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阅读课文,标出重点字词,对故事情节有初步的了解。看投影,带着问题去思考,理解。并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动画切入方式,展示答案
问题探究,研读课文
设计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设计问题时,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出标记,并做出一些引导,在投影上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合投影上的问题,挖掘文章的意蕴。通过回答问题,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幻灯片展示,问题以文字形式出现,很多问题采用艺术字体,答案采用动画切入展示
课堂小结
细节描写的作用
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反馈问题。
幻灯片展示
拓展延伸,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布置作业
将拓展开来,将文章中细节描写延伸到课文外。
?
认真思考
幻灯片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如何结合信息化技术构思课文,设计目标主要是由浅入深,比较全面地涵盖了课文,针对每个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要么以老师讲述为主,要么以学生的研讨交流为主,老师和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其间多媒体技术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避免老师的重复工作,也起到了提醒重点、启发难点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去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研讨、展示、巩固,使得教与学都有体现的机会,避免了顾此失彼、此消彼长的局面。
??设计的问题,通过动画显示,让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更好地启发他们去思考,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不会限制他们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资料,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更好地裂解课文、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