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哦,香雪
-----铁凝
1.分析小说中香雪的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3 .阅读小说文本,感受特定情境中的青春形象,引发学生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
4.在读写实践中引导学生思考青春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目标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16年当选中国文联主席,其作品已获10余项国家级文学大奖。
短篇小说《哦,香雪》获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小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
作者介绍
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5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作者介绍
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序幕:第1-3自然段,交代小山村迎来了火车的故事背景。
开端:第4-61自然段,姑娘们等待火车、迎接火车时,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儿。
发展:第62-69自然段,香雪准备鸡蛋,登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高潮:第70-77自然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独自下车后的心理变化。
结局:第78-82自然段,香雪深夜返回,与姐妹相遇。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变化,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女的描绘,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的过程。
小说主旨
环境+人物+情节=小说
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
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
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
——台儿沟
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
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一些变化。
她们议论“北京话”,与旅客们做生意,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了30里夜路。
关注“一分钟”
没有这短暂的“一分钟”时,台儿沟处于什么状态?
宁静、质朴纯洁
生活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世外桃源
“专注地仰望”
有了这短暂的“一分钟”,台儿沟处于什么状态?
“开始梳妆打扮”“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
“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
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这短暂的“一分钟”意味着两个文明的冲突。
这短暂的“一分钟”,对台儿沟人意味着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香雪的“一分钟”
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下,台儿沟的姑娘们追求的是什么?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值得?
一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理性提升
合作讨论:香雪用40个鸡蛋和30里夜路换一个自动铅笔盒值得吗?
不值得: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值得: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和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请立足全文情节,结合香雪这个主要人物来考虑分析,并且试用你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读这个题目。
①é:吟哦
②ó:哦,怎么回事?
③ò:哦,我明白了。
④ò:哦,我一定会改的。
⑤ò:哦,太棒了!
低声唱,吟咏。
疑问、惊奇等。
领会、醒悟。
承诺、答应。
惊喜、赞美。
总结:标题中的“哦”:
(1)表示领会、醒悟:
ò,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表示惊奇、赞美:
ó,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与文章的风格相符。
Enter your text here
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Part 04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意。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44段)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的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
(2)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Enter your text here
自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Part 04
⑴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⑵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⑶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⑷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自卑、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进步
走向成熟
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
美丽清纯
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纯真无邪
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香皂、纱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渴求进取
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香雪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
淳朴自尊
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坚毅执着
写作特点
①视角独特,以小见大。
台儿沟是一个小山村,火车站也是一个小站,只停车一分钟,小说运用以小见大和象征手法,赋予了火车进站以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小说以火车进站这个特殊景象为中心画面,进行多层次的全景描写,铺写姑娘们在火车到站前的好奇和热情期待,重点满染香雪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的情节,中心画面鲜明突出,含意丰富而深刻。
写作特点
②心理刻画角度多,细腻丰富。
香雪的内心活动是多角度的,细腻而丰富的,包括对环境——山、树、水、月、铁道、隧道、台儿沟的情感变化,对人——父母、姑娘们、自己的思想情感。香雪的心情有兴奋,也有恐惧,两者交替演进,切合人物的处境和心性,合情合理;围绕着铅笔盒勾勒行为举止,展现心理活动,彰显出人物战胜黑暗和恐惧的内在精神动力,令人信服;让周围环境随着香雪的情绪变化而转换色调,情景交融互动,呈现出一派诗化的意境美,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