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卫风·氓
——《诗经》 《诗经》通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民间歌谣,这部分是《诗经》中最富思想意义、最具艺术价值的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大多是记述西周贵族历史或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诗歌。“颂”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舞曲歌辞。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0.人之多言,亦可畏也。1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1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提出问题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2、女子为何被弃?三四两章采用什么手法?3、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4、分析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解决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反映出男 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男:抱布贸丝 来、谋女:乘、望、泣涕、笑、言
男: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分析解决2、女子为何被弃?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二,年老色衰说。三,财富说。四,社会风俗说。桑未落,叶沃若桑落,黄陨士之耽可说女之耽不可说 女不爽士贰其行对比3 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
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写法。
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更能引起人们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分析解决4、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温柔、坚强归纳小结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结构图: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恋爱婚变决绝热情
幸福沉痛
怨恨清醒
刚强情节感情基调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姓名
井翠玲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莱芜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诗经 氓》
一、教材分析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诗经》中的作品如《关雎》《蒹葭》等名篇,也接触过其它《诗经》中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
三、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前,播放的《诗经 氓》MV,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
二、课中,巧用ppt,借助音频文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在整体把握文本阶段,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探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女主的痛苦与决绝。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为何生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用激情语言,伴随音乐,引导学生回忆朗诵
学生回忆朗读《关雎》和《蒹葭》
配有优美深情的音乐
研讨交流
提出问题:读罢诗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
朗读;点评、评价、交流,概括
展示各种弃妇诗的诗句及原因分析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诗歌是怎样表现女主的人生历程的?
学生阅读作品,从中找出并归纳
Ppt展示背景
?
提出问题: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阅读思考
Ppt展示总结
交流建构
从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
作业布置
欣赏舒婷的《致橡树》,写出你的爱情观。
课下完成,成果展示
Ppt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设计紧扣的文本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诵读中体会演《诗经》的魅力,体会作品的感染力量。整节课让学生始终受到感染,深刻体会女主的不幸与伟大。
课堂上,巧用ppt,借助音频文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整体把握文本阶段,引导利用思维导图探讨:读罢此诗,你认为最理想的爱情观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