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30 21:46: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第20课
看“三国”风云
辨“三国”真假
评“三国”豪杰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袁绍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曹操
3 、4 万人
10万人
官 渡
之 战
袁绍
一、曹操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
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意义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以弱胜强的原因?
1、政治上:
2、用人上:
3、经济上:
4、军事上:
袁绍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贤纳士 唯才是举
实行屯田
善用策略
5、敌方: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 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统一全国
面对曹军即将到来的大举进攻,刘备、孙权又是如何应对的?
二、三国鼎立
刘备、孙权势力的发展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孙、刘联军
不足5万

赤壁
之战
曹操
20万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议一议
曹操为何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呢?
1
2
3
根本原因:
  统一条件尚未成熟
4
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易生疾病;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略战术;(团结,火攻)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倒退
温馨提示:联系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为西晋统一
全国奠定了
基础
全局
结束了东汉末
年众多军阀混
战局面
政治
三方互相牵制,
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战乱,
有利于社会经
济的发展
经济
三、分久必合——三家归晋
《三国演义》的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三国志》的记载: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三国演义》的描写: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三国志》的描写: 公……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辨“三国”真假
“三国”人物 之 曹操
★ 曹操眼中的曹操
★ 百姓眼中的曹操
★ 名家眼中的曹操
★ 你 眼中的曹操
曹操眼中的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让县自明本志令》
名人眼中的曹操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
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
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
——毛泽东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
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
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百姓眼中的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你眼中的曹操
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
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参考答案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
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兴屯
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
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
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图示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西晋统一
识 图 题:
A
B
C
A的建立者是
B的都城在
C的国号是
曹丕
成都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B
D、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A、官渡之战
选择:
2.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 )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3.三国时期开始于 ( )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A
B
给下面的三国俗语填上对应的历史人物
( )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 )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借箭——有借无还
( )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趣味题
关 公
曹 操
周 瑜
黄 盖
诸葛亮
刘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