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威海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0 21:04:15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定风波
苏轼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词句,读懂本词中的苏轼。
2、读苏轼诗词,品关键句,进一步理解苏轼。 苏轼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曾热切期望能继承和发扬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因此,在他考中进士走上仕途不久,就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政治的主张。由于他对尖锐的社会矛盾的认识没有王安石深刻,所以当王安石提出比他激进的变法主张并雷厉风行加以推行的时候,他就接受不了了。终于站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变法的旧党营垒中去了。但是苏轼的反对新法与旧党领袖司马光等人的顽固态度是很有区别的。对新法,苏轼并没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凡是新法中符合他所提出的“丰财”“强兵”“择吏”等主张的各项措施,他是予以肯定的,为此,他遭到了旧党中顽固派的排斥。激烈的新旧党争,使他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1、读准字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读出节奏:3、读出感情:三读语音的轻重、长短 语调的升降 我品苏轼
的苏轼1、为什么?
2、怎样读?上片最关键的句子是哪一句?关键字是哪个字?
下片最关键的句子是哪一句?关键字是哪个字?
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认为是哪个字?谈谈你的想法。我观“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100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游金山寺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我观“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是要逃离人生。可是,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我观“苏轼”我观“苏轼”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写苏轼 学习了苏轼的《定风波》,并进一步理解了苏轼后,请你写出一句最想对苏轼说的话,可以评价他的人或他的词,可发以表达你对他的情感,也可以谈他对你的影响。 例:人生就是一场雨,你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作业:
刚才同学们都写了最想对苏轼说的一句话,课后请继续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进行心灵的交流,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姓名
时建敏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威海市第三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定风波》
一、教材分析
《定风波》是苏轼整个人生品性的一个很好的展示,他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在这里充分地展示,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更进一步或者说更完善地了解苏轼,理解苏轼。
《定风波》词人以春日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然、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唐诗宋词的学习鉴赏,学生对诗歌赏析的手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意象和意境也有了较好的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学生没有很广博的知识面,没有很高的鉴赏力,他们对唐诗宋词的赏析还远远不够。好在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而且学生学过苏轼的几个作品,他们对于苏轼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开展讨论,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有所得。至少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生逆境与困难的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从学生的人格教育与长远发展考虑,有必要以典型的人物的美好的精神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三、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词句,读懂本词中的苏轼。
? 2、读苏轼诗词,品关键句,进一步理解苏轼。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在导入环节使用幻灯片展示,有自然界的风雨到人生的风雨,用图像和文字带领学生走进课堂。二、在诵读指导环节,主要使用名家朗诵的音频,让学生感性的理解朗诵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三、在我品苏轼环节,主要通过音频诵读感知词中苏轼,同时通过幻灯片,展示苏轼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苏轼。四、在我观苏轼环节,通过幻灯片了解苏轼的相关诗词,并通过文档处理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批注、标记。五、在我写苏轼环节,通过文档处理软件进行标记,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关键。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前几天,我家儿子问我:“爸爸,我什么时候长大呀?”我还没有回答,他接着说:“我长大了,你是不是就变老了呀。”感慨很多,人之所以变老,除了时间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生要经历太多的风风雨雨了。人怎样才能不老呢,容颜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就只有自己的内心了,尤其是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那么苏轼又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风雨呢,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定风波》。
?
ppt幻灯片
诵读指导
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吟啸xiào????一蓑suō?烟雨??芒mang鞋
2、读出节奏????
掌握诗歌节奏的基本划分方法。古代诗歌的节奏是比较固定的,大体两字一节,但也存在三字、四字一节的情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反复理解诵读
?
音频
我品苏轼
1、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2、朗读的深层要求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如果你感觉苏轼是沉着、通达、乐观那么“何妨……平生”,这几句就读得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节拍,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调子,不扬不抑。
如果豪迈???“竹杖芒鞋轻胜马”就读得喜悦和豪迈点,可以调子略高点。但不能读成“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样的高昂。
3、找同学示范朗读
?
?
音频
我观苏轼
1、知人论世(介绍苏轼的经历及写本诗的背景)
2、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介绍写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上片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却胜似闲庭信步,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朗。
板书:无(“回首”)
?
这让我想到两个佛家弟子的话,一个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有一位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空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3、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板书):归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作者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一心渴望退隐,?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提到“归”能我们想起谁?
——陶潜《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两人能一样吗?
不能(联系苏轼的背景回答)
既然不一样,苏轼将归到那里呢?
苏?360首词中,归字出现?100多次。他要往哪归?
学生读并总结
幻灯片展示
文档处理软件
我写苏轼
鉴赏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评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人或他的词。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带着我们对东坡的理解我们一起用一句话写苏轼。。
?
学生写片段
文档处理软件
小结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堂课,我主要想通过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赏析。诵读,不仅有老师的指导诵读,更应该有名家经典诵读,名家经典诵读能带给学生巨大的听觉冲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苏轼。在我观苏轼环节,老师需要补充大量的苏轼诗词,这时通过幻灯片的展示会很快很直观的将资料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如果能加上相应的影像资料就更好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苏轼。
定风波导学案
重点探究、拓展(我观苏轼)
1、知人论世(介绍苏轼的经历及写本诗的背景)
2、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介绍写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上片重点
下片关键:
3、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陶潜《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两人能一样吗?
既然不一样,苏轼将归到那里呢?
苏?360首词中,归字出现?100多次。他要往哪归??? 我们来看他另外几首词。?? ——《定风波》:“……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吾乡何在?在心安处)??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像什么?飞鸿踏雪。一切皆为偶然、虚幻,无论功名利禄,还是痛苦灾难,所以还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故欢乐不必过于欣喜,痛苦可以在内心化解,世事沧桑实属过眼烟云,求得本心清静便是解脱。和悲喜不形于色还不同,不形于色,心里有,他是化了悲与喜。(这就直接导向了对社会共认的价值系统的否定,和对苦难现实漠然处之的态度。)??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u2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个笑话,以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他在呼呼大睡。)他的江海是什么?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100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参:?shē?n)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而不恨,心里装着什么,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是何等的跨越或超越!)??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社会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是谪仙人。苏轼呢,春来春去,盛与衰,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因为看透,所以通透。?? 他想归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