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核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01 核能
1.(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末)原子弹与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率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率
2.(2023秋 永康市期末)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由我国科学团队建成并成功运行,不仅创造了1.2亿度101秒、可重复高约束模403秒等10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还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发电的
B.“人造太阳”的原理与原子弹的原理相同
C.超高温是核聚变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
D.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2023秋 路桥区期末)2023年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是我国核聚变能量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关于核聚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我国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来发电的
B.核聚变的发生需要极高的温度,所以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C.核聚变的原料是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原子,比如氘、氚等
D.氢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制造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4.(2023秋 绍兴期末)利用核能发电是人们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个重要方向。下面有关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工作的
B.汽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核电站发电和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都是不加控制的
5.(2023秋 临平区校级期末)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堆提供能量,使水变成蒸汽,再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的。甲是核电站的原理示意图,乙是两种核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是C中流出的水
B.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A所示的核反应
C.核反应后有核废料,因此它是化学变化
D.根据核电站原理图,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6.(2023秋 鹿城区期末)电影《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影片中涉及到许多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在太阳内部,发生核裂变产生光和热
B.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燃气推动地球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关闭地球发动机后地球仍能向前运动,这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开启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前进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7.(2023秋 吴兴区期末)2023年12月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核电站投产,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如图是核电站发电和供电的流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发电原理与太阳释放能量的原理相同
B.核能是原子内部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C.核反应中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D.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8.(2023秋 椒江区期末)图甲表示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释放能量的方式,图乙是某种光伏发电
技术简化电路。
(1)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自图甲中 (选填“A”或“B”)所示的核反应。
(2)当太阳能电池板只为蓄电池充电时,应闭合控制开关 (选填“S1”、“S2”或“S1和S2”)。人们通过电压采样、电流采样来管理光伏电路的工作状态,当断开S1闭合S2时,采样电压为5伏,采样电流为0.6安,定值电阻R电功率是 瓦。
9.(2022秋 鹿城区期末)如图是中国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它在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行了近10秒。
(1)其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通过核 ,释放巨大的核能,从而获得高温。
(2)“人造太阳”加热功率超过1×1012瓦,若利用“人造太阳”发电,发电效率为60%,则每小时发电量达 。
10.(2023秋 东阳市期末)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是利用核反应堆反应释放能量,使水变成蒸汽,再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如图所示是两种核反应示意图。
(1)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 所示的核反应(填“A”或“B”)。
(2)根据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核能→ →电能。
11.(2022秋 台州期末)2022年三门核电站3号、4号机组相继动工,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00亿千瓦时。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 时释放的核能逐步转化成电能的原理建成的。
(2)在核电站能看到如图的标志,表明核反应堆具有 性。
(3)为提高核电站安全性能,我国引入AP1000反应堆,其特点之一是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蒸发致冷的原理带走堆芯余热。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微观解释: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分子动能较小;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能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12.(2022秋 上虞区期末)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对福岛核电站造成很大破坏,其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至今没有消除,如图(a)所示。
(1)核电站是利用 能来发电的,其能量是原子核发生了核 (裂变/聚变)。
(2)由于一系列的爆炸使得大量的核物质外泄,周围的人们处在核污染中。图(b)中是核辐射标志的是 。
(3)为了给处于高温中的核反应堆外壳降温,消防员通过喷水的方法来有效降温,这是用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4)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t的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火力发电站每年需要6×106t的煤炭,那么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煤炭的热值为3×107J/kg)
02 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13.(2023秋 兰溪市校级期末)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 B.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C.0℃的冰块没有能量 D.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14.(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末)下列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
A.电流通过电炉加热化工原料 B.电流通入化工厂的电动机
C.蓄电池充电时 D.燃料电池工作
15.(2021秋 衢江区期末)关于下列装置工作时发生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16.(2022秋 金东区期末)瀑布从高峰倾泻而下,驱动发动机转动发电,在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为( )
A.动能→重力势能→电能 B.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C.电能→重力势能→动能 D.重力势能→电能→动能
17.(2022秋 杭州期末)在下列变化中,所发生的能的转移或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中在铁粉与硫粉反应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农家自酿米酒时加入醇母菌,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把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酒精中
C.人在举起重物的过程中,化学能全转化为机械能
D.手机充电时,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转移成为手机电池中的电能
18.(2023秋 长兴县期末)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果电池:电能→化学能 B.电灯发光:电能→光能
C.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 D.钻木取火:机械能→内能
19.(2022秋 西湖区期末)如图是一种太阳能户外满天星LED挂灯,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给蓄电池供电,晚上自动亮灯。下列有关该户外灯能量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天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白天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晚上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晚上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20.(2022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某地使用的“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光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光电池板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小风扇利用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照明灯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蓄电池夜晚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1.(2023秋 平湖市期末)如图是航标灯内的海浪发电的气室示意图,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海水下降时,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
B.当海水上升时,阀门K1关闭,阀门K2关闭
C.当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时,海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当阀门K1关闭,阀门K2开启时,空气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2024春 上虞区期末)“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把硫放在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点燃(如图1),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图2),火焰的颜色由淡蓝色变成了 ,对比实验现象说明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是 转化成热能。
23.(2023秋 海曙区期末)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北京冬奥会的颁奖礼仪服内胆采用了石墨烯材料,该材料可以在通电情况下发热,有效抵御﹣30℃的低温环境,此过程中是将 能转化为 能。
(2)杭州亚运会的游泳馆新增了尿素有机物分解器,不需要换水就可使尿素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此分解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4.(2023秋 宁波期末)相比较于燃油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环保、经济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欢。燃油汽车行驶过程中,燃料会燃烧属于燃料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燃烧过程产生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电动汽车在行驶时,主要将 能转化为车的动能,污染少,更为环保。
25.(2024春 上城区期末)2024年5月,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完成首次航行试验。该舰采用的起飞技术原理如下:舰载机位于两条通电轨道的中间,当要起飞时,为轨道加上电流使其沿轨道方向由静止开始如速,最终被弹射出去。通电后舰载机迅速向前,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 。若后续福建舰的服役舰载机质量更大,为了顺利起飞,需要如何调整 ,我国另外两艘航母起飞方式为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全油门加速,借助甲板前端上翘进行滑跃式起飞,相较于滑跃式起飞,弹射起飞的优点有哪些? (写出一点)。
26.(2023秋 玉环市期末)说理题:
材料1:玉环市苔山村建起中国首座13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形成“棚上发电、棚下养鱼”的综合利用新模式,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绿色发展。当太阳光子激发半导体晶硅中的电子运动,就源源不断产生清洁能源。这种“生态+电力”的模式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效利用了地面资源(如图1)。
材料2:光伏发电安装结构如图2,发电主体表面是光滑的钢化玻璃,透光性好,安装时一定的倾角。光伏发电站还能为海水养殖场增氧泵和智能投喂设备供电,有利于渔业增产,为市场提供优质食物营养来源。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能量转化、绿色节能、食物营养等方面,对“棚上发电、棚下养鱼”综合利用新模式做出解释。
27.(2022秋 鄞州区期末)小宁用铝箔折了一个U形秋千,其两端通过回形针与干电池两端相连,置于磁铁上方,如图所示。通电时,铝箔会朝一个方向摆动。
(1)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之一,可以加工成铝箔,利用了铝的 性。
(2)通电摆动时,电池的电能转化为秋千的 能和热能。
(3)若要改变铝箔秋千通电时摆动的方向,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28.(2023秋 秀洲区期末)如图是小嘉制作的“能的转化与守恒”概念图(部分),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在概念图中填入合适的内容① ② 。
(2)当人沿竹竿下滑时,人的重力势能有一部分转化为手和竹竿的内能,使手和竹竿的温度升高,但相反的过程不会自发地发生。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具有 。
29.(2021秋 义乌市期末)中国古代玩具“饮水鸟”曾经让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惊叹不已。饮水鸟内装有乙醚液体,鸟头四周包有棉花,平时如甲图,鸟身略向前倾,上球和下球空间中充满乙醚的饱和蒸汽,当给鸟的嘴滴上水后,水分蒸发吸热,使上球乙醚蒸汽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小于下球乙醚饱和蒸汽的气压,使下球的乙醚被压倒上球,于是整个鸟的重心上移,形成如图乙的状态,鸟嘴“喝水”,同时上、下球中的乙醚蒸汽联通混合,气压趋于一致,上球中的乙醚由于重力又回流到下球,饮水鸟的姿态又回到图甲的状态,如此循环往复。根据以上分析,“饮水鸟”可以看成 (填写一种机械装置的名称),“饮水鸟”获得的机械能是由空气的 能转化而来的。“饮水鸟”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所以在能量转化过程中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
0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30.(2022秋 瓯海区校级期末)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 )
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 B.起跳时机械能为零
C.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D.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31.(2021秋 新昌县期末)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球,三个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均相等。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三球的发球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v丙 B.v丙>v乙>v甲
C.v甲=v乙=v丙 D.v丙>v甲=v乙
32.(2022秋 普陀区期末)如图所示,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h,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沿光滑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是 的(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 在A点的机械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应该是图中的 曲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核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答案】C
【解答】解:原子弹是核裂变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的武器,而用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是核电站的原理。
故选:C。
2.【答案】B
【解答】解:A、目前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反应发电的,故A正确;
B、“人造太阳”的原理与氢弹的原理相同,利用的是核聚变,故B错误;
C、核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故C正确;
D、核电站能量转化的过程是:通过核反应把核能转化为内能,得到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把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得到电能,则整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正确顺序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D正确。
故选:B。
3.【答案】A
【解答】解:A、目前我国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的,故A错误;
B、核聚变的发生需要极高的温度,所以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故B正确;
C、核聚变的原料是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原子,比如氘、氚等,故C正确;
D、氢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制造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故D正确。
故选:A。
4.【答案】C
【解答】解:A、D、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故A、D错误;
B、C、核电站发电过程:核能先转化为水的内能,水受热以后温度上升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会推动蒸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轮机又带动发电机转动,最后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答】解:A、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是核反应堆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放射性元素的水,也即是C中流出的水,故A说法正确;
B、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A是裂变反应,B是聚变反应,故B说法正确;
C、核反应中有新原子核产生,而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是保持不变的,因此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核电站发电过程:核能先转化为水的内能,水受热以后温度上升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会推动蒸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轮机又带动发电机转动,最后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6.【答案】B
【解答】解:
A、在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核聚变,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故A错误;
B、地球发动机喷射燃气推动地球前进,这是利用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开启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前进的过程中,发动机对地球做功,使地球的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答】解:A、核电站发电原理是核裂变,太阳释放能量是核聚变,故A错误;
B、核能是原子内部的原子核重新聚合和分裂时释放出的惊人的能量,故B错误;
C、放射性元素主要是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三种射线,故C正确;D、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的核裂变,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1)B;(2)S1;3。
【解答】解:(1)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自图甲中B所示的聚变反应。
(2)当太阳能电池板只为蓄电池充电时,应闭合控制开关S1;人们通过电压采样、电流采样来管理光伏电路的工作状态,当断开S1闭合S2时,采样电压为5伏,采样电流为0.6安,定值电阻R电功率是P=UI=5V×0.6A=3W。
故答案为:(1)B;(2)S1;3。
9.【答案】(1)聚变;(2)2.16×1015J。
【解答】解:(1)东方超环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通过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此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原子核能转化为内能,因其能量巨大、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人类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
(2)人造太阳”每小时发电量为:
W=ηPt=60%×1×1012W×3600s=2.16×1015J。
故答案为:(1)聚变;(2)2.16×1015J。
10.【答案】(1)A;(2)内能→机械能。
【解答】解:(1)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A所示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不是聚变反应,B是聚变反应。
(2)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故答案为:(1)A;(2)内能→机械能。
11.【答案】(1)裂变;(2)辐射;(3)①④③②
【解答】解:(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逐步转化成电能的原理建成的;
(2)图中表示核辐射标志,说明核反应堆具有辐射性;
(3)水蒸发致冷现象,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分子动能较小,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峰低。故合理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答案为:(1)裂变;(2)辐射;(3)①④③②。
12.【答案】(1)核;裂变;(2)C;(3)热传递;(4)1.8×1017。
【解答】解:(1)电站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其能量是原子核发生了可控的核裂变来工作的;
(2)图中表示核辐射标志的是C;
(3)为了给处于高温中的核反应堆外壳降温,消防员通过喷水的方法来有效降温,故让冷水从反应堆上吸取热量,故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4)现有煤炭的质量是m=6×106t=6×109kg
故这些煤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Q=mq=6×109kg×3×107J/kg=1.8×1017J。
故答案为:(1)核;裂变;(2)C;(3)热传递;(4)1.8×1017。
13.【答案】C
【解答】解:A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因此,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0℃的冰块也不例外,除了内能,我们周围的物体也可能具有机械能、光能、化学能等其它形式的能量,故A正确,C错误;
B、自然界中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
D、由声音的利用可知,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14.【答案】C
【解答】解:A、电流通过电炉加热化工原料,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故A错误;
B、电流通入化工厂的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C、蓄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
D、燃料电池工作,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解答】解:①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②汽油机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A。
16.【答案】B
【解答】解:瀑布从高峰倾泻而下,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驱动发动机转动发电,又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所以能量转化是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故选:B。
17.【答案】A
【解答】解:A、实验室中在铁粉与硫粉反应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所以此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正确;
B、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部分储存在酒精中,酵母菌产生酒精的过程是无氧呼吸,故B错误;
C、人在举起重物的过程中,要克服物体的重力做功,所以此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故C错误;
D、手机充电时,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转化成为手机电池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A
【解答】解:A、水果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得到了电能,故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故A错误;
B、电灯发光时消耗了电能,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故B正确;
C、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将光能转化为了化学能,故C正确;
D、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得到了内能,故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A。
19.【答案】A
【解答】解:A、白天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白天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
C、晚上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晚上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故D正确;
故选:A。
20.【答案】B
【解答】解:A、这种新能源的路灯,“肩扛”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说法错误;
B、“头顶”的小风扇可以把风能转化为电能,风能属于机械能的一种,故B说法正确;
C、照明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故C说法错误;
D、蓄电池夜晚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不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1.【答案】C
【解答】解:由题知,海浪发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由图分析可知:
海水下降时,气室的容积增大,其内部气体压强减小,阀门K1关闭,阀门K2开启,将空气吸入气室,没有能量的转化;
海水上升时,气室的容积减小,其内部气体压强增大,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压缩后将空气推入工作室,海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22.【答案】蓝紫色;化学能。
【解答】解: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此变化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故答案为:蓝紫色;化学能。
23.【答案】(1)电;内;(2)化学变化。
【解答】解:(1)在通电情况下发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2)尿素有机物分解器将尿素分解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1)电;内;(2)化学变化。
24.【答案】化学;电。
【解答】解:燃油汽车行驶过程中,燃料会燃烧属于燃料的化学性质,因为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电动汽车在行驶时,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动能,故主要将电能转化为车的动能,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燃烧过程,因此不会产生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少,更为环保。
故答案为:化学;电。
25.【答案】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增大电流;节约能源。
【解答】解:(1)该舰采用的起飞技术原理如下:舰载机位于两条通电轨道的中间,当要起飞时,为轨道加上电流使其沿轨道方向由静止开始如速,最终被弹射出去。可知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舰载机质量更大,为了顺利起飞,需要受到更大的力,可以增大电流或者是增强磁场。
(3)电磁弹射具有效率高、节约能源等优点。
故答案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增大电流;节约能源。
26.【答案】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棚上发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此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产生,这种“生态+电力”的模式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绿色发展;“棚下养鱼”是太阳能转化出的电能为海水养殖场增氧泵和智能投喂设备供电,有利于渔业增产,为市场提供优质食物营养来源。
【解答】解: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棚上发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此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产生,这种“生态+电力”的模式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绿色发展;“棚下养鱼”是太阳能转化出的电能为海水养殖场增氧泵和智能投喂设备供电,有利于渔业增产,为市场提供优质食物营养来源。
故答案为:
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棚上发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此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产生,这种“生态+电力”的模式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绿色发展;“棚下养鱼”是太阳能转化出的电能为海水养殖场增氧泵和智能投喂设备供电,有利于渔业增产,为市场提供优质食物营养来源。
27.【答案】(1)延展;(2)机械;(3)改变电流方向。
【解答】解:(1)铝的延展性好,能打造得很薄,可以加工成铝箔;
(2)铝箔框通电后摆动是因为通电铝箔框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此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3)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所以要改变铝箔框通电时的摆动方向,可以改变电流的方向或磁场的方向。
故答案为:(1)延展;(2)机械;(3)改变电流方向。
28.【答案】(1)机械能;做功;(2)方向性
【解答】解:(1)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故①为机械能。能量通过做功的形式进行相互转化,故②为做功。
(2)当人沿竹竿下滑时,人的重力势能有一部分转化为手和竹竿的内能,使手和竹竿的温度升高,但相反的过程不会自发地发生。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故答案为:(1)机械能;做功;(2)方向性。
2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饮水鸟”可以绕固定点转动,因此其相当于一个杠杆;
(2)由题意可知,当给鸟的嘴滴上水后,水分蒸发吸热,使上球乙醚蒸汽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小于下球乙醚饱和蒸汽的气压,使下球的乙醚被压倒上球,于是整个鸟的重心上移,形成如图乙的状态,所以饮水鸟工作时可以把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饮水鸟”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符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即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杠杆;内;符合。
30.【答案】C
【解答】解:A、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动能增大;运动员的高度不变,因此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因此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
B、起跳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动能达到最大值,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达到最大值,故B错误;
C、最高点时,高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重力势能也达到最大值,故C正确;
D、经过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不是最大,所以动能不是最大,故D错误。
故选:C。
31.【答案】C
【解答】解: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初速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a、b、c三个球,由于高度和速度都相同,则机械能是相同的;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三个小球到达桌面时的机械能相同,由于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则动能相同,速度相同。
故选:C。
32.【答案】减小;等于;c。
【解答】解:小球由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是减小;
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等于在A点的机械能;
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这是不可能的;故a错误;
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图线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故b错误;
c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
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减小;等于;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