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提分】浙教版九上·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能量的获得和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上·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能量的获得和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7 22:55:2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能量的获得和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0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2023秋 黄岩区期末)2023年12月台州马拉松鸣枪起跑,15000名选手踏上久违的马拉松赛道,领略黄岩城市魅力。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  )
A.乳酸 B.二氧化碳和水
C.酒精和水 D.二氧化碳和酒精
2.(2023秋 西湖区期末)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越野挑战赛于12月20日在镜岭镇雅庄村鸣枪开跑。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乳酸
C.乳酸和二氧化碳 D.酒精和二氧化碳
3.(2023秋 路桥区期末)2023年12月3日,台州马拉松开赛。运动员在赛后感到肌肉酸痛,过段时间,酸痛感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对此现象的解释:运动员剧烈运动时,①氧供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②能量消耗增加,心跳加速,血流量增加,体内呼吸作用加强;③乳酸刺激肌肉,大脑产生酸痛的感觉;④乳酸在有氧条件下被人体细胞逐渐代谢。其合理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4.(2023春 钱塘区校级期末)豌豆在播种前,要先进行松土。主要目的是有利于(  )
A.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干燥,促进种子萌发
B.空气进入土壤,促进种子的有氧呼吸
C.阳光透过土壤间隙照到种子,促进种子光合作用
D.明显降低土壤温度,减少种子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5.(2022秋 临海市期末)体育课上,小科进行了1000m测试,请问:
(1)在测试过程中,小科体内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    (选填“<”、“=”或“>”)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
(2)测试结束后,小科感到大腿肌肉酸胀,产生这种酸胀的感觉主要是由于    。
A.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6.(2022春 乐清市期末)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蒸馏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1 28
B 10 ﹣ 1 5
C ﹣ 10 1 28
(注:﹣表示不加)
(1)此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
(2)实验前两天,A试管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明显快于B试管,其原因是    。
(3)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在答题纸相应的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
7.(2022秋 上城区期末)酿酒用的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能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同时在同温同压下能产生等体积二氧化碳。而在无氧情况下能进行无氧呼吸。科学兴趣小组运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观察甲、乙两个装置中着色液位置的变化,实验环境温度恒定5℃,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回答:
实验时间t/h 0 1 2 3 4 5 6 7 8
甲中着色液移动距离x/mm 0 10 20 25 30 33 35 35 35
乙中着色液移动距高y/mm 0 0 0 2 6 12 15 20 30
(1)图乙中液体A应是    ;
(2)实验中,图甲中的着色液会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对比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甲、乙两种装置均可验证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
02 多样的呼吸器官
8.(2021秋 仙居县期末)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下列有关动物呼吸器官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呼吸器官是肺 B.青蛙的呼吸器官是鳃
C.鸟的呼吸器官是皮肤 D.狗的呼吸器官是肺
03 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9.(2023秋 上城区期末)水盐平衡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水分平衡需神经系统参与 B.细胞的呼吸作用会造成水分流失
C.皮肤不会影响体内的水盐平衡 D.饮用海水不会超出人体肾脏的调节能力
10.(2023秋 永康市期末)人体所有有生命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排出大量废物,若不能及时清除这些“体内垃圾”,就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有(  )
①肺 ②肝脏 ③肾脏 ④皮肤 ⑤大肠。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2023秋 临海市期末)2023年10月28至29日,柴古唐斯越野赛在临海举行。如图为人体体内水分平衡图,下列关于比赛过程中选手体内水分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分随着汗液的蒸发快速流失 B.水分随着尿液的增多快速流失
C.呼吸作用加快,产生的水分增多 D.选手通过饮水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12.(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期末)研究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气、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表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11C的环境下,该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
来源 气温34℃~38℃ 气温21℃~25℃
呼吸 250 350
尿液 1000 1400
汗液 1750 450
粪便 200 200
A.呼吸时不会失去水分
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
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
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增加
13.(2022秋 杭州期末)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两种情况下,相同时间内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利于散热
B.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休息时散失的水分总量少于运动时
D.此调节活动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无关
14.(2023秋 滨江区期末)人体中水盐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图中显示部分水分增加和流失的途径,请再各补充一种途径。
水分增加:   ;水分流失:   。
(2)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水盐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若人体内水分过剩时,产尿量增多,将多余水分排出
B.若人摄入的盐较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C.若人摄入的糖分较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糖含量较高的尿液
04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5.(2023秋 镇海区期末)根据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排列顺序是(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D.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
16.(2020秋 宁波期末)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尿素在是丙处形成的
B.甲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C.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过甲处滤过和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乙处被重吸收
17.(2023秋 永康市期末)2023年,全国各地纷纷恢复马拉松比赛,许多运动爱好者都参与其中。马拉松是一场考验运动员体力和意志的比赛,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身跑(约5km)、家庭跑(约2km)等。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证参赛人员人身安全,组委会要求参赛选手赛前进行体检。某人在尿检中,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经排查是泌尿系统中的某个器官出现异常,该器官是    。
(2)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会补充淡盐水,水和无机盐主要在    处被吸收。
18.(2022秋 椒江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D是    ;①~⑦表示血管,血管⑦内的血液与⑥内的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    。⑤内的血液比②内的血液成分增加的是    。
(2)人体通过生理过程 1    ,使气体a进入肺,随后进入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的    (填字母)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3)淀粉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图中4表示某糖尿病病人小肠里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则该病人的一部分葡萄糖最终会通过    (填序号)途径排出体外,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    。
05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19.(2023秋 丽水期末)人体通过特定的调节来实现体内各种物质动态平衡,如图是肾脏结构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是肾小管
B.③处发生的是重吸收作用
C.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小球
D.肾脏对人体水盐平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20.(2023秋 长兴县期末)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注入石蜡油防止滤液进入肾小管(如图),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B.一个肾单位由③④⑤组成
C.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不可能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④的末端流出的液体与③中的相比,尿素的浓度没有变化
21.(2020秋 浦江县期末)如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
B.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
C.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
D.器官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
22.(2023秋 宁波期末)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3.(2023秋 杭州期末)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相关结构。甲、乙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构成肾单位的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2)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但是病因却不在肾脏,而是在    。
06 尿液的形成
24.(2023秋 西湖区期末)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健康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  )
A.血细胞 B.尿素 C.无机盐 D.尿酸
25.(2023秋 滨江区期末)血液、尿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如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常规和尿检的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型 尿液
血细胞 蛋白质
甲 4.8×109 140 A ﹣ ﹣
乙 5.2×109 70 B ﹣ ﹣
丙 30×109 150 AB ++ +++
丁 4.6×109 130 B ﹣ ﹣
A.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患贫血症的是乙
B.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中最合适者是丁
C.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
D.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
26.(2023秋 余杭区期末)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脂肪被消化的过程:脂肪→脂肪微粒→脂肪酸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D.肺循环的血液规律:右心室→肺静脉→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房
27.(2023秋 海曙区期末)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或生理作用)分别是(  )
A.动脉、重吸收、滤过 B.静脉、滤过、重吸收
C.静脉、重吸收、滤过 D.动脉、滤过、重吸收
28.(2023秋 鹿城区期末)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内的血液呈鲜红色,②内血液呈暗红色
B.①、③、④、⑤内的液体均含水、无机盐、尿素
C.从成分上看,③血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
D.⑤是肾小管,此处能对部分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有重吸收作用
29.(2023秋 宁波期末)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球
B.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
C.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
D.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葡萄糖
30.(2022秋 上城区期末)小金在期末复习时整理了如图所示的一个模式图,其中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或物质,箭头代表血流方向,整理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A 入球小动脉 肾小囊 出球小动脉
B 动脉血 肺 静脉血
C 淀粉 口腔 氨基酸
D 上腔静脉 右心房和右心室 肺动脉
31.(2022秋 嵊州市期末)如图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a~f 为各种血管,①、②为相关气体,③为相关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c相比,d中血液含氧量明显增多
B.与e相比,f中血液含氮废物含量明显减少
C.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肾→膀胱→输尿管→体外
D.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气体②进入肺,氧气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32.(2022秋 嵊州市期末)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镜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
(1)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若①是入球小动脉,则血管②中流动的血液颜色是    的。(选填“鲜红”或“暗红”)
(3)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正常情况下含有下列成分中的    。
A.脂肪 B.淀粉 C.尿素 D.葡萄糖
33.(2022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如图所示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流经肾小球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血细胞 B.无机盐 C.水分 D.大分子蛋白质
(2)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经肾小管的    作用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
(第33题图) (第34题图)
34.(2023秋 西湖区期末)红心火龙果含有甜菜红素,这种色素不容易被身体分解和代谢,食用红心火龙果后,该色素会随尿液或者粪便排出,形成红色尿液和粪便。请回答:
(1)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体内的甜菜红素被排出体外的途径    。
(2)甜菜红素大部分不能被    (填序号)重吸收,导致尿液呈现红色。
35.(2022秋 玉环市期末)以下分别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和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数据表(单位:克/100毫升),分析并回答问题:
物质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水 98 90 96
葡萄糖 a b c
无机盐 0.9 0.9 1.1
大分子蛋白质 0 7.5 0
尿素 0.03 0.03 1.8
(1)样本A来自图中的结构    (填序号)。
(2)正常情况下,a、b、c三者关系成立的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3)箭头③代表的生理作用称为    。
07 水盐平衡
36.(2021秋 嘉兴期末)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和呼吸作用都能使人体获得水分
B.出汗、排尿、排粪都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D.维持水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肾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能量的获得和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答案】A
【解答】解:根据无氧呼吸的概念可知:人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肌细胞生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乳酸等物质,因此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主要是乳酸。
故选:A。
2.【答案】B
【解答】解:根据无氧呼吸的概念可知:人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肌细胞生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乳酸等物质,因此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主要是乳酸。
故选:B。
3.【答案】B
【解答】解:人体肌肉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题干所描述的正确顺序是:②能量消耗增加,心跳加速,血流量增加,体内呼吸作用加强; ①氧供应不足,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③乳酸刺激肌肉,大脑产生酸痛的感觉。④乳酸在有氧条件下被人体细胞逐渐代谢,酸痛的感觉逐渐消失。
故选:B。
4.【答案】B
【解答】解: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在播种前,农民要先翻地松土,意义是增加土壤颗粒的孔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是为了保证种子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故选:B。
5.【答案】(1)>;
(2)D。
【解答】解:(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所以在测试过程中,小科体内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除了供应肌肉收缩以外,另一部分能量用于产热,因此所释放的能量大于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
(2)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不仅进行有氧呼吸,还进行无氧呼吸(此时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够人体消耗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乳酸显酸性,人体又对乳酸吸收相对缓慢,大部分遗留在体内,故肌肉会感觉酸痛。可见D正确。
故答案为:(1)>;
(2)D。
6.【答案】(1)量筒、温度计;
(2)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3)
【解答】解:(1)本题涉及到培养液、蒸馏水和酵母菌母液的量,需要用量筒来测量;设置温度不同,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2)A试管和B试管的实验温度不同,A试管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明显快于B试管,说明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3)C试管中,虽然温度适宜但由于没有培养液,母液中营养物质耗尽后酵母菌缺乏营养而消失。
故答案为:
(1)量筒、温度计;
(2)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3)
7.【答案】(1)蒸馏水5mL;
(2)左;
(3)0~2h酵母菌有氧呼吸;2~6h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6~8h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解答】解:(1)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此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图乙中液体A应是蒸馏水5mL。
(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致使容器内气压下降,图甲中的着色液会向左移动。
(3)装置甲中的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而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O2,所以装置甲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左移)x表示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体积。装置乙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y表示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之差(只进行有氧呼吸时,着色液不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时,着色液右移)。0~2h,装置甲着色液右移,装置乙着色液不动,说明只进行酵母菌有氧呼吸;2~6h这段时间内,装置甲着色液左移,装置乙着色液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6~8h这段时间内,装置甲中着色液不移动,装置乙着色液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故答案为:(1)蒸馏水5mL;
(2)左;
(3)0~2h酵母菌有氧呼吸;2~6h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6~8h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8.【答案】D
【解答】解:A、鱼终生生活在水中,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A错误;
B、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的呼吸器官是肺,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
C、鸟的呼吸器官是肺,C错误;
D、狗是哺乳动物,呼吸器官是肺,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答】解:A、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进行的。所以调节水分平衡需神经系统参与,A正确。
B、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可见细胞的呼吸作用能够增加水分,B错误。
C、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可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可见,皮肤也承担了调节水分平衡的部分功能,C错误。
D、海水中盐分太高,超出了人体肾脏的调节能力,因此长期饮用海水人体会因为积累过多的盐而患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A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出体外。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肺、肾脏、皮肤。
故选:A。
11.【答案】B
【解答】解:A、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的汗液排出,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水分随着汗液的蒸发快速流失,A正确。
B、人体需水量是一定的,当人体内水的摄取量过多时,肾脏就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多余的水分,并不是水分的流失,B错误。
C、人体内的水分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呼吸作用加快,产生的水分增多,C正确。
D、人体增加水最直接的方式直接饮水,还有食物带进的水等措施,从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D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答】解:A、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呼气时会散失水分,且温度越低,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不符合题意。
B、气温较高时,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的多;温度越低,如7﹣11℃的环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符合题意。
C、通过比较粪便散失的水分比尿液散失的水分少,不符合题意。
D、气温较高时,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的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D
【解答】解:A、运动时,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有利于散热。正确。
B、人在休息时,出汗较少,因此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正确。
C、运动时,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有利于散热。因此休息时散失的水分总量少于运动时。正确。
D、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错误。
故选:D。
14.【答案】(1)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
(2)AB
【解答】解:(1)人体主要通过饮食和饮水来获取水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还可以通过3呼吸作用获得水分。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所以人体细胞还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途径获得水分。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所以除了图中显示的水分流失途径还有呼吸。
(2)A、若人体内水分过剩时,则大部分的水通过泌尿系统中的肾脏形成很多的尿,将多余水分排出,正确。
B、若人摄入的盐较多,人需要的无机盐量是一定的,大部分无机盐以尿液或汗液形式排出体外。此时不多喝水,则肾脏形成的尿液减少,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正确。
C、若人摄入的糖分较多,一方面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另一方面由肾小管的作用使葡萄糖全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所以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不会进入尿液,错误。
故答案为:
(1)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
(2)AB
15.【答案】B
【解答】解:尿液通过肾脏形成,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再由尿道排出。
故选:B。
16.【答案】C
【解答】解:A、尿素是人体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时产生的,并不是在丙处所形成的,A错误。
B、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是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是水分、无机盐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是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甲肾脏并不是唯一的排泄器官。B错误。
C、甲是肾脏,代谢废物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尿液。C正确。
D、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大部分的水会被重吸收到血液中,并不是在乙处被重吸收。D错误。
故选:C。
17.【答案】(1)肾脏
(2)小肠
【解答】解:(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如果肾脏的肾小管出现异常,无法全部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就会有部分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所以某人在尿检中,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经排查是泌尿系统中的某个器官出现异常,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脏的肾小管。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会补充淡盐水,水和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
故答案为:(1)肾脏
(2)小肠
18.【答案】(1)左心室;尿素、氧气等;氧气;
(2)呼吸运动;B、D;
(3)2;肾小管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解答】解:(1)图中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D是左心室;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⑦肾静脉中尿素比⑥肾动脉中尿素明显减少,肾脏每一个组织细胞需要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流经肾脏后血液中氧气也明显减少,所以,①~⑦表示血管,血管⑦内的血液与⑥内的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尿素、氧气等。右心室中静脉血通过肺动脉运向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故⑤肺静脉内的血液比②肺动脉内的血液成分增加的是氧气。
(2)人体通过生理过程 1呼吸运动,使气体a氧气进入肺,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由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
(3)淀粉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图中4表示某糖尿病病人小肠里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病变的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则该病人的一部分葡萄糖最终会通过途径2排泄(排尿)排出体外,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肾小管病变,如果胰岛素分泌过少,也会形成糖尿。
故答案为:
(1)左心室;尿素、氧气等;氧气;
(2)呼吸运动;B、D;
(3)2;肾小管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19.【答案】D
【解答】解:A、②是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③是肾小囊内壁,具有过滤作用。B错误。
C、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C错误。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肾脏对人体水盐平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D。
20.【答案】B
【解答】解:A、与肾小球相连的两条血管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所以①与②内均流鲜红色的动脉血,A错误。
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⑤肾小囊、④肾小管,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可能有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④的末端流出的液体是尿液,③肾小球中的血液相比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所以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明显增高,D错误。
故选:B。
21.【答案】B
【解答】解:A、若A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过肾脏的滤过作用,尿素和无机盐量会减少,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不是不存在无机盐,A错误。
B、若A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B正确。
C、器官B是肺,在肺循环中血液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会变成动脉血,故③中流动脉血,血管④中流静脉血。C错误。
D、肺循环的路线是:血管③将动脉血送回左心房,血管④将静脉血从右心室送往肺。D错误。
故选:B。
22.【答案】(1)血细胞或大分子的蛋白质
(2)③
(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集合管中流出。
(3)对“指标二”的建议: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故答案为:
(1)血细胞或大分子的蛋白质
(2)③
(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23.【答案】(1)A、B、D
(2)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
【解答】解:(1)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D肾小管,肾小体包括A肾小囊和B肾小球。
(2)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病因可能是肾脏中的肾小管发生病变,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失调,也可能是体内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
故答案为:(1)A、B、D
(2)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
24.【答案】A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都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等被重吸收回血液。因此一个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可能出现血细胞,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5.【答案】D
【解答】解:(1)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表格中丙的白细胞数值30×109/升超过了正常值[(4﹣10)×109/升],因此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贫血是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表格中乙的血红蛋白数值是70克/升小于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因此患贫血症的是乙,A正确;
B、输血原则是输同型血,表中乙与丁的血型都是B型,因此“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较合适者应为丁。B正确;
C、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C正确;
D、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D错误。
故选:D。
26.【答案】A
【解答】解: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囊(原尿)→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等),正确。
B.脂肪被消化的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错误;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错误
D.肺循环的血液规律:右心室→肺动脉→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错误。
故选:A。
27.【答案】D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②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动脉血,①为出球小动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③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故选:D。
28.【答案】B
【解答】解: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A、肾动脉属于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到肾小球,因为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仍然是动脉血,在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其他小分子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剩下的物质通过出球小动脉流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红细胞运输的氧并没有减少,故血液仍然是动脉血。因此,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均是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B、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三者的成分如下表:
要成分 血浆中(克/100毫升) 原尿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从表中很明显可以看出三者共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符合题意。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液相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答案】B
【解答】解:A、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①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A错误。
B、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B正确。
C、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所以,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C错误。
D、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麦芽糖,D错误。
故选:B。
30.【答案】D
【解答】解:A、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若b为肾小球,则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A错误。
B、若b为肺,则a是肺动脉,其中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其中流动脉血,B错误。
C、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若a是淀粉,b为口腔,c为麦芽糖,C错误。
D、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若a为上腔静脉,b为右心房和右心室,c为肺动脉,D正确。
故选:D。
31.【答案】B
【解答】解:A、血液流经小肠时,由于小肠壁的细胞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为其提供能量,因此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故与c小肠动脉相比,d小肠静脉内血液的含氧量会减少,A错误。
B、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部分水、无机盐和含氮废物尿素等形成③尿液被排出体外,所以与血管e肾动脉相比,血管f肾静脉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B正确。
C、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肾→输尿管→膀胱→体外,C错误。
D、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气体②进入肺,氧气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D错误。
故选:B。
32.【答案】(1)肾小球(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2)鲜红
(3)CD
【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若①②小动脉,肾小球只发生过滤作用,没有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流鲜红的动脉血。
(3)由③肾小囊刚流入④肾小管的液体是原尿,具有尿素、葡萄糖、无机盐等物质,脂肪和淀粉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进入血液,原尿中不会含有。故选CD。
故答案为:(1)肾小球(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2)鲜红
(3)CD
33.【答案】(1)AD。
(2)重吸收。
【解答】解:(1)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可见不能滤过的物质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故选:AD。
(2)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经肾小管的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剩下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
故答案为:
(1)AD。
(2)重吸收。
34.【答案】(1)①→②→③→④
(2)③
【解答】解:(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体内的甜菜红素被排出体外的途径是: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这样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甜菜红素大部分不能被③肾小管重吸收,导致尿液呈现红色。
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
(2)③
35.【答案】(1)②;
(2)D;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1)样本A中无大分子蛋白质,是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②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2)样本B中营养成分全,是血浆,样本C中尿素含量最高是尿液。血浆与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量一样,尿液中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因此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故三者葡萄糖的含量是a=b>c。故选:D。
(3)观图可知:箭头③代表的生理作用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故答案为:(1)②;
(2)D;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6.【答案】A
【解答】解:A、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该过程并不能使人体获得水分,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会产生水分,错误。
B、出汗、排尿、排粪都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正确。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正确。
D、维持水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肾脏,正确。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