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2: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 识字与写字:掌握“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压抑”等20个词语。
2. 朗读与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 情感体验:通过想象场景和细节,深刻体会“慈母情深”。
4. 语言表达:分析并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课时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场景和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难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理解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音乐,渲染氛围:
播放《游子吟》歌曲,引导学生静心聆听。
提问:你从这首歌中感受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引入:今天,我们将走进作家梁晓声的内心世界,聆听他讲述买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慈母情深》。
二、了解作者与背景
1. 作者介绍:
播放关于梁晓声的短视频或展示其生平简介。
强调梁晓声在文坛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影响力。
2. 时代背景:
讲述六十年代初期的社会背景,强调当时家境的艰难。
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的价值和意义。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自由读、跟读。
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字形,如“魄”、“抑”、“颓”等。
讲解多音字“龟”的读音和用法。
3. 指导书写:
示范书写“辞、抑、碌、脊、酸”等难写字,强调书写要点。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 理解词语:
讲解“怂恿”、“扫视”、“疲惫”等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震耳欲聋”、“数落”等词语。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划分层次: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层次。
2. 概括内容:
学生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概括方法,强调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五、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 学习第1—5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书会那么犹豫、不忍心。
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家庭状况来理解作者的感受。
提问: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
2. 梳理场景,品读细节:
学生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感悟慈母情深。
梳理课文中的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默读第6—9自然段,思考“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母亲的辛劳和挣钱的不易。
3. 情感体验与表达:
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看法。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通过想象场景和细节来体会情感的方法。
强调识字、写字和朗读的重要性。
2. 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词,并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章。
第2课时:《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将跟随当代作家梁晓声的脚步,再次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受那份深深的慈母情怀。
二、回顾课文,聚焦“情深”
教师:首先,请大家快速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并填空大屏幕上的句子。
(学生读并填空)
大屏幕呈现: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后来,“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教师:概括得很好。请大家再读一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教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很伤心、很难过、想哭等)
教师:想哭、难受、伤心,这一切搅在一起,就是“鼻子一酸”。但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少,也没有责怪,我应该高兴才对!但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呢?
三、自主学习,体悟“情深”的场景和细节
教师:请大家打开课文,细细默读《慈母情深》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文中母亲的哪些表现、哪些细节令“我”鼻子一酸?请在这些地方用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1. “寻找母亲”的场景
大屏幕呈现: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教师:为什么作者不写“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而是这样描述?
学生: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要辨认很久才能确认母亲。
教师:是的,所以“我”连喊了两声“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母亲很忙碌、很辛苦。
教师:这样,“我”又怎能鼻子不酸呢?
大屏幕呈现: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教师:为什么发现母亲的这副神情,“我”会鼻子一酸?
学生:因为看到母亲疲惫的眼神,很心疼。
教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注意“我的母亲”反复出现三次,为什么?
学生: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惊讶到心疼。
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慢镜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母亲瘦弱的脊背、疲惫的眼睛、沧桑的脸、开裂的手……
2. “向母亲要钱”的场景
教师: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母亲工作很忙碌,问话干脆利落。
教师:当儿子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做的?
学生:母亲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教师:你有何感受?
学生:母亲的钱来之不易,很辛苦。
3. 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
大屏幕呈现: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教师:母亲竟然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
教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生: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是一位通情达理、支持孩子学习的母亲。
教师: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
学生:“塞”。
教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啊?
学生:是母爱。
4. 学习结尾部分
教师:“我”为什么要用这1元5角钱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呢?
学生:因为心疼母亲,想表达对母亲的关心。
教师:但是母亲又凑足了一元五角钱给“我”买书,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母亲挣钱不容易,但支持孩子学习,所以“我”不能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
教师:文章的结尾与开头有什么特点?
学生:首尾呼应。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教师:梁晓声在《母亲》的开篇写道:“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请大家看视频,了解梁晓声的成长故事。
教师:孩子们,你们的努力就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
五、联系自我,真情告白
教师:母爱的伟大就在点滴的细节中,让我们回忆自己和妈妈的故事,运用细节描写,写出“我”鼻子一酸的经历。
展示学生作品:
深夜,我从梦中醒来,看到客厅有光线透过来,推开门看到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双手不停地打着字。一阵微风吹来,妈妈的头发竟然泛着白光,是妈妈的白头发!我鼻子一酸,突然发现妈妈瘦了很多。
教师:这位孩子观察细致,写出了“我”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师:最后,让我们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献上一首《懂你》的心曲吧!
六、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 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梁晓声的《母亲》。
此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母爱的伟大,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真情告白,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通过课外阅读推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