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2: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出塞》



西汉的北部地区,这里曾经生活着一支游牧民族,叫匈奴,他们擅长骑马、射箭,是一个强大好战的民族。从战国时期开始,他们就经常对中原北部进行侵扰,烧杀抢掠,人民受尽苦难。历代皇朝都想尽办法,或以武力攻打,或以公主和亲,但都无济于事,只能派遣军队远征万里,镇守边塞。于是,在唐代就出现了一种专门描写边塞的诗歌题材,叫边塞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被称之为“压卷之作”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导入新课
《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名下,作《军行》。
创作背景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
作者简介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时代背景
边塞印象
这是一首边塞诗。什么是边塞?
就是很偏远的地方.
想一想边塞会有什么?
战争
为什么边塞有战争?
边塞在两国交界的地方
两国交界,一个国家想侵略我们,就会发动战争,所以边塞地区就有——战争。
边塞有什么特征
边塞大多人烟稀少,地形以沙漠、戈壁为主。
“人烟稀少”
“烽火”
“沙漠”
“打仗的将士”
边塞印象
边塞诗常见景致,出示诗句
关山月,伤离别也。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朗读诗歌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朗读入诗
1.读懂诗题
(1)齐读诗题。
(2)“塞”的解释。
“塞”就是修筑在边区的屏障。
我们熟悉的万里长城在古代就属于“边塞”。
(3)“塞”的书写。注意“塞”字横划较多,写时需紧凑,撇捺要舒展。
(4)“出塞”的含义?
就是将士们到塞外去抵御敌人的入侵,齐读诗题。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朗读诗歌
2.读通字音、节奏
(1)指名读,强调字音:
“教”四声,“将”四声。
(2)要想读好诗,不仅需要读通字音,还要读出停顿,做到声断气连。教师范读。
(3)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节奏。
(4)全班齐读。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重点词语
出塞:出关,出征。
但使:只要。
龙城:一作“卢城”,指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一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不教:不叫,不让。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北部。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感悟诗境
(1)诗人在边塞都看到了什么?
明月、边关(抓住景物),
(2)那么秦时和汉时是什么意思?
秦代、汉代它们表示时间。
(3)只有秦代有明月吗?那只有汉代有边关吗?
不是,明月一直都有,边关各朝都有。不需要在前面加上朝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字追溯本源识记字形字义。象形字,部件“禾”与种植有关,秦在今陕西省一带,因是种植稻谷的好地方而叫“秦”。
感悟诗境
(4)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手法在古诗文中是“互文”。
互文:A+B+C+D=A+C+B+D
所以明确句意:一轮明月照着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边关。
(5)纵观秦汉至盛唐这八百多年间“月”不变,“关”不变,不变的还有什么呢?
边塞战争不断。
秦时明月汉时关
(6)这边关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荒凉、寂寞、冷清。
感悟诗境
说到“明月”,你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古诗呢?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秦时明月汉时关
感悟诗境
(7)诗人都喜欢借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王昌龄在边塞见到了这轮从秦汉时期流传至今的明月,于是写下“秦时明月汉时关”。那么王昌龄又想借明月诉说什么呢?
借用明月遥寄思乡之情。
一轮明月照着,荒凉的大漠,此时,士兵们站在城墙上,看着明月,他们会想回家、想家人,继而有思乡之情。
从士兵的视角看,士兵们在边塞想念家人。
从士兵家人的视角看,他们的家人也等着他们回家。
一轮明月,两处相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战争会很快结束吗?
不会的,战争一般都要持续很久,那他们就只能望着明月,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所以,边塞诗里经常出现‘明月’,这就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感悟诗境
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他想对远方的儿子说 ……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她想对远方的丈夫说……
孤苦年幼的孩子,渴望父亲的陪伴,他会对远方的父亲喊:……
他们只能借用明月遥寄思念之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
感悟诗境
(7)诗人都喜欢借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王昌龄在边塞见到了这轮从秦汉时期流传至今的明月,于是写下“秦时明月汉时关”。那么王昌龄又想借明月诉说什么呢?
②战争的残酷性和恐怖性——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汉时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也暗示这绵延了千年的战争,战争残酷,让多少将士们战死沙场,生还者寥寥无几。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看到的不仅是明月和边关,他还仿佛看到了数千年来那战死在沙场的未还之人。
品悟诗情
(8)想象情景:
这征战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
可悲的是将士们早已化作白骨,但他们的家人却还担心他们冷着冻着。
将士们早已战死沙场,但是他们的妻子仍在梦里盼他早日回来。
更可叹的是将士们们的白骨散落在杂草之中却无人收拾。
万里长征人未还
相关的诗句: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品悟诗情
(9)边塞的战争持续了一年又一年,远征的士兵牺牲了一批又一批,年年战骨埋荒外,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着王昌龄心,他想到了谁?
他想到了李广,诗人多么希望再现像李广这样勇猛的将军。仅仅靠阴山、长城是没有办法起到防御作用的,必要依靠李广这样能征善战的良将,
这里采用的手法是用典。
但使龙城飞将在
品悟诗情
(10)为啥会想到李广?
唐朝可能没有这样厉害的将领,诗人思慕良将;
诗人希望能出现像李广那样的大将保家卫国、终结战争、维护边塞安全;
希望国家和平等。
有了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在,和平才能实现,生活在边关地区的人民便能安居乐业,将士们也能早日回家。
不教胡马度阴山。
品悟诗情
(11)仅仅是王昌龄思念李广吗?
因为战争频繁,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所以将士们殷切地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因为战争频繁,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所以将士们的妻子殷切地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因为战争频繁,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所以将士们的孩子殷切地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因为战争频繁,无数家庭家破人亡,所以将士们的父母齐声呼唤: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恨战争、盼和平、思良将
品悟诗情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我们只有用知识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堂小结
1. 默写《出塞》。
2.比较《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写一篇鉴赏。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出塞
抓住景物 明月传情
了解人物 渴望良将
保家卫国 盼望和平
谢 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