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诫子书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诫子书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22: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诫子书
诸葛亮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
3.推敲关键词,理解文章思想精髓。
4.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想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名人小档案
名:
时:
籍:
评:
作:
诸葛亮 字孔明 号卧龙
三国
琅琊阳都人
政治家 军事家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诫子书》《隆中对》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隐居陇亩,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写作背景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患有疾病,八月就去世。写此信时已重病在身,生命垂危,但对儿子诸葛瞻牵肠挂肚。以诸葛亮才学与智慧,他既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那么,他给八岁儿子写信,一定会思虑周详。
文题解读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子”在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即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诫 子 书
夫(fú)
淡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诵读全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放声朗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和语气(用"/"标注停顿的地方,
用“·”标注需重读的字词)
范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反复朗读,读出文言的韵味
文从句顺明字义
夫 君 子 之 行, 静 以 修 身, 俭 以 养 德。
助词
表目的,来
形-动,
屏除杂念和干扰
行为,操守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屏除杂念来修养身心,用节俭生活来
培养品德。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内心恬淡
没办法
形-动,明确
志向
集中精神
达到
形-名,
远大的目标
不能够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集中精神就
不能达到自己远大的目标。
夫 学 须 静 也,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非 志 无 以 成 学。
必须
才干
形-动,
增长
成就学业
学习必须要屏除杂念,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
不立下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名-动,
立下志向
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放纵
懈怠
振奋
轻薄
浮躁
修养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
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时光
疾行,迅速逝去
意志
消失
最终
对社会有贡献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驰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怎么
文言现象归纳
1.词类活用
(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学无以广才
(5)非志无以成学
形容词作动词,屏除杂念和干扰
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名词作动词,定下志向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文言现象归纳
2.一词多义
(1)学:非学无以广才
(2)成:非志无以成学
(3)去:意与日去
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逝将去汝
学业
成就
变成
消失
离开
文言现象归纳
3.古今异义
(1)夫君子之行
(2)夫君子之行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古义:这里指屏除杂念,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
文言现象归纳
3.古今异义
(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
古:增长 今:宽广、广大
慢 古:懈怠 今:与“快”相对
励 古:振奋 今:鼓励
险 古:轻薄 今:危险
治 古:修养 今:治理
驰 古: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奔驰
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
文言句式
倒 装 句
介词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课文解读
要想有才干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课文解读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第一个条件是立志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惜时学习修身。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构分析
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观点,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论述的?
①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③首先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
接着从“静”的角度进行正反论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又从“躁”的角度进行反面论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最后劝诫惜时,希望有所为。
②从治学、修身和惜时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又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A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深入探究
内容分析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珍惜时间。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愿望。
经典力量,指引人生
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超脱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
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
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练一练
1.诸葛亮认为广才成学需要具备 、 、 三个条件。
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 、 。
3.文中由有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静心
立志
学习
淫慢
险躁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业
1.请以诸葛瞻的身份和语气,给诸葛亮写一封回信。
2.熟读并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