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课时作业--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共18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A.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
2. 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争霸。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3.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纷纷进行变法。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 )
A. 李悝变法 B. 吴起变法 C. 商鞅变法 D. 邹忌变法
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奖励耕织
C.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 建立县制
5.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了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这一时期的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 )
A. 民族交融 B. 社会稳定 C. 经济发展 D. 国家统一
6.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这表明( )
A. 分封制已完全瓦解
B. 血缘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
C.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
D. 贵族政治已被彻底废除
7.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众多,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8.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 )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孟子》 D. 《韩非子》
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 )
A. “仁” B. “礼” C. “法” D. “道”
10.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座水利枢纽是( )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1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以下属于这一时期农业进步的表现是( )
A. 耧车的发明 B. 筒车的使用 C.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曲辕犁的出现
12. 以下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B. 富国强兵
C. 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D. 加强周天子的权威
13.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B. 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C. 措施最为全面系统
D. 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14.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大变革
B. 士阶层的崛起
C. 私学的兴起
D. 诸侯争霸的需要
15.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 )
A. “兼爱”“非攻”
B. 实行“仁政”
C. 以法治国
D. “无为而治”
16.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性本恶,主张( )
A. 以礼治国
B. 实行仁政
C. 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D. 通过教化使人向善
17.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
A. 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B. 反对儒家的“仁政”思想
C. 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D. 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18. 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B. 各国通过变法实现了社会转型
C. 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D. 周王室的统治得到了加强
二、填空题(共10题)
1.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______。
3.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__年。
4.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______”“非攻”。
5.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了____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6.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
7. 孟子主张实行“____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8.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______。
9.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______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0.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三、综合应用题(共6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日益繁荣,城市兴起,人口增加。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三 “兼爱”“非攻”“尚贤”。
——墨子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3.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影响。
4. 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5. 简述老子的思想主张。
6. 简述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情况。
四、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 C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A、B、D 选项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 A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C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是战国时期成效最为显著的变法。
4.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
5. A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A 选项正确;战争会导致社会动荡,B 选项错误;战争会破坏经济发展,C 选项错误;这一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D 选项错误。
6. B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表明血缘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B 选项正确;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但并未完全瓦解,A 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C 选项错误;贵族政治在秦朝被彻底废除,D 选项错误。
7. C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C 选项正确;儒家主张“仁”“礼”,A 选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B 选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D 选项错误。
8. B 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中,B 选项正确;《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A 选项错误;《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C 选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韩非的著作,D 选项错误。
9. A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A 选项正确;“礼”是孔子的政治主张,B 选项错误;“法”是法家的思想主张,C 选项错误;“道”是道家的思想主张,D 选项错误。
10. C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枢纽是都江堰,C 选项正确;郑国渠是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修建的,A 选项错误;灵渠是秦朝时期修建的,B 选项错误;大运河是隋朝时期修建的,D 选项错误。
11. C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进步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 选项正确;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A 选项错误;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B 选项错误;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发明的,D 选项错误。
12. B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 选项正确;各国变法改革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A 选项错误;各国变法改革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C 选项错误;各国变法改革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D 选项错误。
13. D 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秦国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的主要原因,D 选项正确;得到秦孝公的支持、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措施最为全面系统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B、C 选项错误。
14. A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A 选项正确;士阶层的崛起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B 选项错误;私学的兴起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文化原因,C 选项错误;诸侯争霸的需要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政治原因,D 选项错误。
15. B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B 选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A 选项错误;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C 选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D 选项错误。
16. D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教化使人向善,D 选项正确;以礼治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之一,但不是针对人性本恶提出的,A 选项错误;实行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B 选项错误;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C 选项错误。
17. D 法家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因此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D 选项正确;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思想的内容,不是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A 选项错误;反对儒家的“仁政”思想不是法家思想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B 选项错误;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是法家思想的内容之一,不是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C 选项错误。
18. D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日益衰微,D 选项表述不正确,A、B、C 选项表述均正确。
(二)填空题
1. 尊王攘夷
2. 秦
3. 356
4. 兼爱
5. 私学
6. 道
7. 仁政
8. 顺应自然和民心
9. 法
10. 都江堰
(三)综合应用题
1.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日益繁荣,城市兴起,人口增加。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的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材料二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材料三反映了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士阶层的崛起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私学的兴起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文化基础;各国统治者对人才的需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环境。
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影响:
- 积极影响:
- 促进了民族融合:各国之间的战争和交流,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融合更加频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
- 推动了社会变革:诸侯纷争导致各国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纷纷进行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进步。
- 促进了经济发展:各国为了增强实力,重视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 思想文化繁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促使人们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思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 消极影响:
-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 破坏生产: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4. 商鞅变法的背景:
- 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不断增强。
- 政治方面: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以实现富国强兵,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 军事方面:秦国在与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屡屡失利,需要通过变法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思想方面:法家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5. 老子的思想主张:
-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 老子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6.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情况: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但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主张“礼法并施”,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同时也重视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