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版)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备课教师:付正华 时间:2016.3
课题高考专题训练: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课型:专题训练
学习目标:
1、知道炼字的含义(什么是炼字)
2、归纳并记住炼字在诗歌中的分布规律(炼什么字):
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从修辞上看,常是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的字;
从形式上看,叠音词也是一种重要炼字;
从位置上看,多分布在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中。
并能根据规律找到炼字。
3、明确炼字题命题角度,能够准确判断炼字类型(怎样提问是炼字):
直接鉴赏型,找出并鉴赏型,比较鉴赏型。
4、总结并记住炼字题的模式(怎么做炼字):
炼字=释念义和明手法+描景象+析作用
5、运用答题模式会做炼字题(会做炼字)
学习重点:
归纳炼字在诗歌中的分部规律,并会找诗歌中的炼字;
总结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3、运用答题模式会做炼字题。
学习难点:
1根据炼字在诗歌中的分布规律,会找诗歌中的炼字;
2运用答题模式会做炼字题。
学习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唐代诗人贾岛在诗歌《题诗后》中写道: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是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的真实写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杜甫也有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也曾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古人是很注重用字遣词的锤炼推敲的。而这也成了我们高考鉴赏诗歌语言的一类常考题型。
今天我们就学习高考鉴赏诗歌语言——炼字题的解答。
解题:何为炼字(完成学习目标1)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准、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炼字题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其生动形象的效果。
三、找所炼的字:炼什么字(完成学习目标2)
1、小组合作探究:阅读参考资料1,思考并总结炼字在诗中的分布规律,完成表格。
炼字在诗歌中的分布规律
从词性上看 炼字以 词和 词居多。
从修辞上看 常是诗句中运用 、 等修辞的字。
从形式上看 词也是一类重要炼字。
从位置上看 炼字多分布在律诗的 联和 联中
1、小组展示:小组派代表在展台前展示,并说明理由,其他小组质疑补充,订正答案。
自主练习:完成参考材料2典例4。
指名回答,订正答案。
四、提问方式:怎样提问是炼字(完成学习目标3)
学生自组学习:学生参考资料2,体会不同提问方式 ,归纳填空。
根据提问方式,炼字题可分为三种类型:
A直接鉴赏型;B找出并鉴赏型;C比较鉴赏型
例 和例 属于
例 和例 属于
例 和例 属于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3、教师提示:
A型是原型;B型比A型多一步:找出炼字;C型比A型多一步:另一字不好之处。
五、答题模式:如何解答炼字(完成学习目标4)
小组探究:分析典例1、典例3和典例5的参考答案,找相同之处。
总结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答题模式:
炼字= + +
小组展示:小组派代表讲台处展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教师提示:一定要牢牢记住答题模式。
六、巩固练习(完成学习目标5)
1、自主学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做简要赏析
2、分组展示答案,组间评价,归纳出答案。
3、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4、错误情况分析:
七、课堂小结
1各组派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指出学习中的不足。
2教师总结:
讲课后
一节多年得,开讲诸位明。
勤勤如不练,疏疏弃前功。
附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1:分析已学过的诗歌中的炼字,总结规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https: / / www. / _blank )
大江东去,浪淘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蜀 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琵琶行(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参考资料2:典例分析,总结答题步骤。
典例1
早发(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典例2
野步(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做分析。
典例3
浣溪沙·咏橘(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5分)
参考答案:“惊”:吃惊、惊讶。( ( http: / / www.21cnjy.com )1分)“怯”:胆怯、害怕。(1分)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1分),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1分)。
典例4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典例5 北斋雨后①(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宋神宗熙宁年间作者任兴元知府时作。北斋是作者庭院中的书斋。②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③吴画:唐代画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http: / / www. / songshi / _blank )吴道子的画,此代指名画。
有人认为,“雨后双禽来占竹”一句中的“占”可改为“站”。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不能改。“占”是占有、霸占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雨后天晴,成双成对的鸟儿霸占了竹枝,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雀在竹间跳跃争竹的活泼和欢喜得意。如改“占”为“站”,只写鸟雀站在竹枝上,就缺少了动感和情趣,索然无味了。
典例六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哪个更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