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的地理差异
集训能力一 区域认知
1.(2024齐齐哈尔中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我国区域 (填序号)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
(2)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
(3)②③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A —B 一线接近。
(4)②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主要耕地类型是 。
(5)④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任答一条即可)
集训能力二 综合思维
2.(2024新疆中考)结合2024年春晚会场分布示意图、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于2月9日20时在我国各大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晚会设北京主会场和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四个分会场。
(1)春晚主会场设在北京,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分会场 、西安和主会场北京都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2)喀什分会场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该地区气候 ,在 和河套平原人们引黄河水发展 农业。
(3)长沙分会场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该地区气候湿热,耕地多为 ,种植的油料作物是 。
(4)节目《舞乐新疆》出现在 分会场,节目《山河诗长安》出现在 分会场。这些节目融合了戏曲、舞蹈、诗词、传统年俗等,深刻诠释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集训能力三 人地协调观
我国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读四地代表性传统民居图,完成3~4题。
甲 乙 丙 丁
3.四地对应的传统民居是 ( )
A.甲—窑洞 乙—江南民居 丙—吊脚楼 丁—蒙古包
B.甲—蒙古包 乙—江南民居 丙—吊脚楼 丁—窑洞
C.甲—江南民居 乙—吊脚楼 丙—窑洞 丁—蒙古包
D.甲—窑洞 乙—吊脚楼 丙—江南民居 丁—蒙古包
4.下列描述与传统民居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 )
A.甲—地势低平,河渠纵横 B.乙—地势崎岖,气候湿热
C.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丁—草原广布,牛羊遍地
集训能力四 地理实践力
5.(2024遂宁中考)兰新高铁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1 776 km,是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它穿越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沿途风景独特,令人流连忘返。暑假,小宇从兰州出发,乘兰新高铁一路向西,来了一场别样的旅行。图1为兰新高铁分布示意图,图2、图3为小宇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旅行攻略篇】
(1)出行前,小宇做了以下攻略。
查地图: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 为主。
定行程:制订了“兰州—西宁—张掖—酒泉—哈密—乌鲁木齐”的旅行路线。
带装备:防晒霜、墨镜、遮阳伞、氧气袋、羽绒服等。途中在 (填城市)最有可能会用到氧气袋和羽绒服。
【旅行猎奇篇】
(2)图2是小宇在湟水谷地拍摄的照片,该区域种植青稞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充足;此外小宇在西宁附近参观了光伏牧场(图3),请分析当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旅行美食篇】
(3)在西宁,小宇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牛肉干,其食材来源于被誉为“高原之舟”的 ;在哈密,小宇尝到当地的哈密瓜特别甜,请分析其原因。
集训能力五 跨学科
6.(2024达州中考)“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歌曲《万疆》表达了我们对祖国深深的爱慕之情。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古诗词有许多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诗词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乙地区:高原万里尽沧桑,冰川雪域映寒光
C.丙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丁地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冰城”哈尔滨所在的 平原,是我国最大平原,这里黑土广布,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 熟的需求。
(3)图中跨区域资源调配的一线、二线工程是 。
(4)丁地区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探险, 铁路的全线通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5) 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城市;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任一方面作答即可)
【详解答案】
1.(1)③
(2)一 牦牛
(3)秦岭 淮河
(4)亚热 水田
(5)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解析:(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著名的诗句是对我国③北方区域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2)①属于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牦牛。(3)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大致与A秦岭—B淮河一线接近。(4)②南方地区绝大部分区域所处的温度带是亚热带,由于降水丰富,主要耕地类型是水田。(5)④是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并且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2.(1)全国的文化中心 沈阳 北方地区
(2)西北地区 干旱 宁夏平原 灌溉
(3)南方地区 水田 油菜
(4)喀什 西安
解析:(1)春晚与文化习俗相关,因此体现出北京的文化中心职能;分会场沈阳、西安和主会场北京都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2)新疆喀什分会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人们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由于黄河水的灌溉,该区域被称为“塞外江南”。(3)湖南长沙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该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气候湿热,耕地多为水田,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4)节目《舞乐新疆》出现在新疆喀什分会场,西安古称长安,故《山河诗长安》是陕西西安分会场的演出节目。
3.A 解析:甲是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乙是位于南方地区的江南民居;丙为吊脚楼,适宜湿热的气候;丁为蒙古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地区。故选A。
4.D 解析:甲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排除A;乙为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民居,降水丰富,地势较低平,排除B;丙为吊脚楼,多分布在气候湿热的南方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为位于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排除C;丁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内蒙古高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草场广布,牛羊遍地,D正确。故选D。
5.(1)盆地 西宁
(2)光照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地面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该地区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的透过率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3)牦牛 哈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哈密瓜糖分和有机物积累。
解析:(1)新疆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三山”指的是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两盆”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故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途中在青海的西宁最有可能会用到氧气袋和羽绒服,因为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2)湟水谷地种植青稞的优势条件主要是气候条件,湟水谷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青稞具有耐寒的特性,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同时,该区域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青稞积累养分和糖分。光照充足,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好(充足),有利于青稞进行光合作用等。西宁附近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是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地面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该地区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西宁气候干燥,降水较少,云量少,太阳辐射的透过率高,有利于太阳能的利用。(3)在西宁,小宇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牛肉干,其食材来源于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能适应高寒、缺氧的环境。牦牛能为当地居民提供肉、奶、毛、皮等生活和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哈密,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光照充足:哈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哈密瓜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糖分。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使得糖分得以更多地积累。土壤条件:哈密地区的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为哈密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灌溉水源:当地多采用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水质纯净,无污染,有利于哈密瓜的生长和糖分积累。
6.(1)C
(2)东北 一
(3)西气东输
(4)青藏
(5)武汉 地势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淤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等。
解析:(1)读图可知,甲是南方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北方地区,A错误;乙是北方地区地区,“高原万里尽沧桑,冰川雪域映寒光”描述的是青藏地区,B错误;丙是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地区,C正确;丁是青藏地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描述的是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C。(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城”哈尔滨所在的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平原,这里黑土广布,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3)读图可知,图中跨区域资源调配的一线、二线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从轮南到上海,二线从霍尔果斯口岸到广州。(4)丁地区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探险,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从青海的西宁到西藏的拉萨,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武汉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城市;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原因是该地区地势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淤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