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世界屋脊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地处我国 (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图示区域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是 ( )
A.划龙舟 B.踩高跷
C.跳锅庄 D.对山歌
3.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降水少,气候干燥
C.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 D.海拔高,光照强
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被积雪覆盖,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5.青藏地区在海拔较低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 )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水田农业 D.旱地农业
6.青藏地区大部分属于 气候,其牧场属于 ( )
A.温带大陆性 温带草原牧场
B.温带季风 山地牧场
C.高原山地 高寒牧场
D.亚热带季风 热带牧场
(2024广西一模)下图为我国发行的一张反映青藏地区习俗的贺岁邮票。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雪月冰星春酒暖”中的“春酒”最有可能是当地的 ( )
A.青稞酒 B.葡萄酒 C.糯米酒 D.高粱酒
8.某自驾游车队前往青藏地区旅游,经过了一系列山脉和谷地。车队成员们发现,青藏地区的农田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主要原因是河谷两岸 ( )
①地势平坦 ②水源充足 ③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④森林茂密,植被覆盖条件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游客在青藏高原旅行途中,可能的旅游经历是 ( )
A.见到当地特有动物树袋熊
B.观看到当地藏族节庆活动那达慕节
C.遇到身着藏袍的当地居民
D.购买到当地的特色食材莲藕和竹笋
课后提升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适宜喜温凉的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的青稞、豌豆等作物主要分布在 ( )
A.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B.三江源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藏北高原
2.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下列原因与此无关的是 ( )
A.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B.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C.气温低,病虫害少 D.光热不足,生长速度慢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巩固青藏地区所学知识,乐乐构建了“青藏地区地理知识树”。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对“知识树”中信息的解读能真实反映青藏地区特征的是 ( )
A.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纬度高 B.高寒农牧业—畜牧业—牦牛
C.资源丰富—地热能—拉萨“日光城” D.少数民族—藏族—火把节
4.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
A.开垦高原湿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发展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
D.兴建草场,扩大放牧规模
新能源指在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当前,我国已成为风能、太阳能利用的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5题。
5.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
A.地处地势第二级阶梯,气候干旱
B.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
C.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天
D.地处低纬度,中午太阳升得高
6.(综合思维)(2024云南中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畜牧业大省。读新疆和西藏两自治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山脉以北是塔里木盆地,以南是青藏高原,A是 山脉。
(2)新疆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西藏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受自然环境影响,两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3)两区耕地面积较小,新疆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西藏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地带。
(4)有人提议在两区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发展畜牧业。环保工作者表示反对,请你说出理由。(答两点)
(5)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两区正在探索“牧业+光伏”发展模式,请说出该模式带来的益处。(答一点)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A 解析: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该高原周边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故选A。
2.C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青藏地区,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其文化特色是跳锅庄;划龙舟、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对山歌是壮族群众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故选C。
3.A 解析:青藏地区南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故选A。
4.B 解析: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很多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地区,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都为外流河。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B。
5.A 解析:青藏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河谷农业最为典型。故选A。
6.C 解析: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属于高原山地气候;高山草甸分布广泛,形成了高寒牧场。故选C。
7.A 解析: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当地主要种植青稞、豌豆、小麦等耐寒作物,故青藏地区出产青稞酒,A正确;葡萄酒为西北地区的特色饮食,糯米酒为南方地区的特色饮食,高粱酒为北方地区的特色饮食,排除B、C、D。故选A。
8.A 解析: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只有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且海拔低、热量充足)分布着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①②③正确。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森林不茂密,排除④。故选A。
9.C 解析: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特有动物;那达慕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莲藕和竹笋多见于亚热带气候区,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当地主要种植青稞、豌豆、小麦等耐寒作物。因此,游客在青藏高原旅行途中不可能经历这些,A、B、D错误。青藏高原的藏族居民传统服饰是藏袍,C正确。故选C。
课后提升
1.A 解析: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喜温凉的青稞、豌豆等作物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这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故选A。
2.D 解析: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气温低,病虫害少。故选D。
3.B 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排除A;青藏地区畜牧业属于高寒农牧业,牦牛是其代表畜种,B正确;青藏地区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充足,拉萨被称为“日光城”,与地热能无关,排除C;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排除D。故选B。
4.C 解析:开垦高原湿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排除A;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排除B;加强对外联系,发展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小,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C正确;兴建草场,扩大放牧规模,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排除D。故选C。
5.C 解析:西藏自治区地处地势第一级阶梯,A错误;纬度不高,B错误;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天,太阳能资源丰富,C正确;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较大,D错误。故选C。
6.(1)昆仑
(2)高寒
(3)水源充足的绿洲 地势较低的河谷
(4)自然环境脆弱;加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5)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1)A山脉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是著名的昆仑山脉。(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高,气温低,故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3)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干旱的自然环境使得新疆的农业发展高度依赖于灌溉水源,因此绿洲地带因其丰富的水资源成为耕地主要分布的地区;西藏海拔高,气温低,温度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河谷地区地势相对低平,温度条件好,加上灌溉水源充足,是耕地分布的主要区域。(4)西藏和新疆的自然环境脆弱,两区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过度放牧可能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进而影响生态平衡。(5)新疆和西藏两地有较好的畜牧业发展基础,引入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发展光伏产业可以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牧业+光伏”发展模式通过科学养殖和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