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北地区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西北地区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08 22:4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西北地区 评估测试卷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不同地域形成的文化要素呈现出不同特色。据此完成1~2题。
1.以骑马、摔跤、射箭为传统运动项目的“那达慕节”,兴起于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2.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食的地区,其农业生产部门主要是 (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2024青海中考)笔走画卷,一首诗,一个世界。唐代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为现苏州市)和南北朝时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画卷。据此完成3~4题。
3.张继的诗呈现的画卷里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
A.沙漠骆驼 B.高原牦牛 C.青砖黛瓦 D.北国风光
4.“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 (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水产业 D.林木业
  (2024牡丹江中考)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新疆葡萄含糖量高,口感香甜。据此完成5~6题。
5.新疆葡萄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这里 (  )
A.降水丰富 B.昼夜温差大 C.雨热同期 D.地势较高
6.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干闻名中外。当地适合制作葡萄干的自然条件是 (  )
A.气候干燥 B.土壤肥沃 C.技术先进 D.生产成本低
  (2024江西中考)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右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城市位置。据此完成7~9题。
7.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是 (  )
A.草原面积广阔 B.水网密布
C.冰雪资源丰富 D.地势低平
8.下列城市中,户外积雪时间最长的是 (  )
A.包头 B.呼伦贝尔 C.乌海 D.鄂尔多斯
9.呼和浩特市民在河湖冰面上滑冰车,宜选择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我国西北地区因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图为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地下水 B.乙—黄河水
C.丙—塔里木河水 D.丁—大气降水
11.塔里木盆地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能源。该工程对东部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
A.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B.促进居民就业
C.带动高新技术发展 D.完善交通网络
  (2024重庆中考)宁夏平原由于“大山护着”“大河爱着”,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出的商品粮品质优良,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右图为宁夏平原地区简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护着”“爱着”宁夏平原的“大山”“大河”分别是 (  )
A.祁连山、长江 B.太行山、淮河
C.长白山、嫩江 D.贺兰山、黄河
13.图中“护着”宁夏平原的山脉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
A.阻挡风沙 B.提供冰雪融水
C.提供薪材 D.利于山地放牧
14.与南方产粮区相比,宁夏平原能产出优质商品粮的气候优势是 (  )
A.降水较丰 B.热量较多
C.温差较大 D.光照较弱
  (2024河南中考)端午时节,龙舟浮水,大江南北,挥桨竞渡。过去在南方兴盛的龙舟运动,如今在北方和西北地区也热络起来,正呈现出“北移西扩”的趋势,各类龙舟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5~16题。
15.龙舟运动“北移西扩”的原因包括 (  )
①生态水系逐步完善  ②龙舟运动观赏性、竞技性强 
③南方龙舟产量过大  ④人们对传统节庆习俗的喜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在龙舟运动“北移西扩”过程中,新疆市场需求较大的龙舟类型可能是 (  )
A.标准龙舟 B.冰上龙舟 C.旱地龙舟 D.夜渡龙舟
  (2024兰州中考)甘肃景泰地处中国西北部,气候干旱,有大量盐碱地。当地利用盐碱地挖塘(鱼塘水经人工处理,类似于海水)养鱼,发展戈壁盐碱渔业,使撂荒盐碱地重焕生机。据此完成17~18题。
17.当地养殖原产于南美洲周边海洋中的南美对虾,已经实现量产,变成甘肃的“新特产”,主要得益于 (  )
A.经济全球化发展 B.全球气候的变暖
C.农业科技的进步 D.交通运输的发展
18.甘肃景泰因地制宜发展戈壁盐碱渔业,可以 (  )
①增加经济收入  ②修复生态环境 
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④彻底治理盐碱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苏州中考)读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简称“环塔铁路”)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环塔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
A.纬度高,气候冷湿
B.海拔高,氧气不足
C.多风沙易掩埋铁路
D.光照强,沟壑纵横
20.图中铁路线“画”了一个圈修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
A.河流走向 B.地势起伏 C.城镇分布 D.林地分布
  (2024河北中考)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据此完成21~23题。
21.建设沙漠温室利用的土地属于 (  )
A.居住用地 B.工矿用地
C.牧草地 D.难利用土地
22.发展沙漠温室农业,塔里木盆地的突出自然优势有 (  )
①光热充足  ②降水丰沛  ③土壤肥沃  ④土地面积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在沙漠温室,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
A.资金 B.交通 C.技术 D.市场
  (2024长春中考)“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阿克苏的壮阔景象。阿克苏因水得名,人们择水而居,依水而生,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高甜度的冰糖心苹果。如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甜度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技术先进,品种优良 B.夏季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25.“择水而居,依水而生”体现了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多分布在 (  )
A.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B.盆地东部的沼泽内
C.盆地内部的沙漠中 D.盆地周围的山峰上
二、综合题(共35分)
26.(2024天水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新疆和田至若羌的铁路——和若铁路,是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534千米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图1为新疆局部简图,图2为和若铁路部分路段景观图,和若铁路有近50千米的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设计。
           图1          图2
(1)塔里木盆地中部降水稀少,气候异常干旱,主要原因是                 。(2分)
(2)简要分析在风沙路段,和若铁路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建设的目的。(2分)
(3)某同学运用结构图探究塔里木盆地现代城镇、铁路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请将结构图中画线部分补充完整。(3分)
①    ,②    ,③    。
27.(2024安徽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
 
①  ②     ③
(1)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①、照片③分别拍摄于三个考察地中的    地、    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2)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学小组发现某考察地附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适宜发展    业(农业部门),该地的传统民居为    。(2分)
(3)技术进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学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乙地风力发电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该地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冬夏互补的特点,稳定了区域电力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简述乙地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2分)
28.(2024陕西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深居内陆,其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极度干旱,85%的区域为流沙,动植物资源稀少。白尾地鸦是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种特有鸟类,其羽毛以沙黄色和乌白色为主,鼻孔有须,嘴长而尖,善于奔跑,以昆虫、植物根茎、种子和果实为主要食物,属杂食性鸟类。图1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图2为白尾地鸦照片。
          图1            图2
(1)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极度干旱的原因。(2分)
(2)从材料中选择白尾地鸦的一个生物特征或习性,说明该特征或习性与沙漠环境的适应性。(3分)
(3)由于沙漠昼夜温差    ,白尾地鸦一般在气温适宜的清晨或傍晚觅食。有时白尾地鸦会在邻近的城镇觅食,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盆地的河流是白尾地鸦觅食的重要水源,这些河流下游往往消失于沙漠中,属于    河。(3分)
29.(2024临沂中考)关注粮食安全,探源农业“芯片”。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对影响种子繁育的因素进行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帮助该小组完成相关探究任务。(12分)
材料一 甘肃河西走廊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美誉,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来自这里。
材料二 2024年3月17日,2024“中国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三亚崖州湾是我国南繁育种基地的核心区之一,被称为育种的“南繁硅谷”。
材料三 图1为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布图,图2为河西走廊育种基地分布图,图3为海南岛地形及育种基地分布图。
探究任务
(1)描述河西走廊育种基地的分布特点。(2分)
(2)读图3可知,海南岛三个育种基地都分布于南部沿海平原地区。从气候角度解释这样分布的原因。(2分)
(3)分析河西走廊育种基地被称为育种“黄金走廊”的原因。(2分)
  袁隆平院士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能在一定浓度盐碱地中生长的水稻品种。
近年来,随着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的实施,资金投入增多,吸引许多科研人员落户,南繁实现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的转变。
(4)结合以上材料,说出影响种子繁育的社会经济因素。(至少两个)(2分)
  5月13日,新疆喀什市的1.3万亩“海水稻”进入插秧期。插秧地块属于重度盐碱土地,在这样的地方想要成功种植“海水稻”,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海水稻”具备生态修复功能,种植后能逐年降低土地的盐碱度。
(5)分析喀什成功种植“海水稻”的意义。(2分)
探究结论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影响种子的繁育。种子强,粮食安。
拓展延伸
(6)有观点认为,河西走廊发展玉米制种业优势明显,应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但也有人对此观点表示反对。请阐述你对上述观点的态度(支持或反对)并说明理由。(2分)
【详解答案】
1.B 解析:“那达慕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骑马、摔跤、射箭”是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草原文化又来源于草原。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故选B。
2.C 解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食的地区,其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故选C。
3.C 解析:读题干可知,“姑苏”指的是现苏州市,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因此最有可能看到的是青砖黛瓦,C正确;西北地区最有可能看到沙漠骆驼,A错误;青藏地区最有可能看到高原牦牛,B错误;北方地区能看到北国风光,D错误。故选C。
4.A 解析:读题干可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重点是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畜牧业。故选A。
5.B 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偏少,A错误;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B正确;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C错误;地势较高不是新疆葡萄甜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6.A 解析:制作葡萄干的自然条件需要干燥的空气,当地全年降水少,气候干燥,A正确;土壤肥沃与葡萄干制作无关,B错误;技术和生产成本不是自然条件,属于社会经济条件,C、D错误。故选A。
7.C 解析:读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是内蒙古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冰雪资源丰富。故选C。
8.B 解析:读图可知,选项中的城市,户外积雪时间最长的是呼伦贝尔,因为该地纬度高,气温低,B正确;包头、乌海、鄂尔多斯没有呼伦贝尔纬度高,排除A、C、D。故选B。
9.A 解析:呼和浩特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市民在河湖冰面上滑冰车宜选择1月,A正确;4月是春季,7月是夏季,10月是秋季,排除B、C、D。故选A。
10.B 解析:甲地为河套平原,乙地为宁夏平原,其灌溉水源都来自黄河;丙地为河西走廊,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丁地位于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故选B。
11.A 解析:塔里木盆地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能源。该工程对东部地区的主要影响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A正确。促进居民就业、完善交通网络主要是对西部地区的影响,B、D错误。西气东输工程不能带动东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C错误。故选A。
12.D 解析:由材料可知,宁夏平原由于“大山护着”“大河爱着”,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中“大山”指的是贺兰山,“大河”指的是黄河。故选D。
13.A 解析:由上题可知,图中“护着”宁夏平原的山脉是贺兰山,该山脉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风沙,A正确;提供冰雪融水、 提供薪材、 利于山地放牧不是贺兰山起到的主要作用,B、C、D错误。故选A。
14.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宁夏平原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与南方产粮区相比,宁夏平原能产出优质商品粮的气候优势是温差较大,光照充足,C正确,D错误;宁夏平原降水较少,A错误;南方地区纬度更低,因此热量更加充足,B错误。故选C。
15.B 解析:龙舟运动“北移西扩”的原因包括生态水系逐步完善,龙舟运动观赏性、竞技性强,人们对传统节庆习俗的喜爱,①②④正确;南方龙舟产量过大不是龙舟运动“北移西扩”的原因,③错误。故选B。
16.C 解析: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新疆市场需求较大的龙舟类型可能是旱地龙舟。故选C。
17.C 解析:当地养殖原产于南美洲周边海洋中的南美对虾,已经实现量产,变成甘肃的“新特产”,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通过农业科技,模拟建设南美对虾相似的生长环境,从而可以在盐碱地养殖并实现量产。故选C。
18.A 解析:甘肃景泰因地制宜发展戈壁盐碱渔业,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修复生态环境,使撂荒盐碱地重焕生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①②③正确;不能彻底治理盐碱地,④错误。故选A。
19.C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沙漠面积广大,且多流动性沙漠,使得铁路易被掩埋,C正确;新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干旱,A错误;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不是很高,氧气充足,B错误;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黄土高原的特征,D错误。故选C。
20.C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城镇沿着盆地边缘分布,使得该铁路线沿盆地边缘修建,C正确;河流流向与铁路线走向不完全一致,A错误;盆地边缘地势起伏较大,B错误;林地分布对铁路修建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21.D 解析:读材料可知,沙漠温室建设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内,以沙漠为主,属于难以利用的土地。故选D。
22.B 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光热充足,加上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土地面积大,适合发展沙漠温室农业,①④正确。故选B。
23.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得益于科研人员的研发,因此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技术。故选C。
24.B 解析: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甜度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阿克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故选B。
25.A 解析: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气候干旱,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带,依靠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所以当地的城镇、人口和交通线呈环状分布在这里。故选A。
26.(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水汽的进入
(2)“以桥代路”的方式建设可避免沿途风沙掩埋铁路。
(3)冰雪(或冰川)融水 大 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位于西北地区,导致该盆地中部降水稀少,气候异常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水汽的进入。(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若铁路沿线荒漠广布,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目的是防止线路被风沙掩埋。(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汇集,形成绿洲,绿洲地区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农业发达,人口在绿洲集聚,聚落规模不断扩大,形成现代城镇,铁路将各城镇连接起来,所以导致铁路呈环状分布。
27.(1)丙 甲 丙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上湿润气流难以抵达,气候干旱,甲地为大兴安岭,距离海洋较近,降水丰富,森林广布。
(2)畜牧 蒙古包
(3)乙地纬度高,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长;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白昼时间短,光照时间短,所以夏季太阳能发电量大于冬季。
解析:(1)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东西跨经度广,受海陆位置影响,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山区,距海较近,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与照片③相对应;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海较远,年降水量为200~400 mm,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与照片②相对应;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距海最远,降水最少,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植被稀疏,以荒漠草原为主,与照片①相对应。(2)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部门。草场广布地区年降水量为200~400 mm,天然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求,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林业或渔业,但适合发展畜牧业。为适应游牧生活需求,该地的传统民居是拆卸安装方便的蒙古包。(3)太阳能发电量与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有关。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但由于纬度较高,夏季太阳高度大于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白昼时间较长,光照时间较长,所以太阳能发电量较大;冬季太阳高度小于夏季,太阳辐射较弱,白昼时间较短,光照时间较短,所以太阳能发电量较小。
28.(1)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白尾地鸦的嘴峰较长,有挖掘和埋食的功能,适应沙漠食物少的环境;鼻孔被稠密的羽毛覆盖,非常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白尾地鸦的全身羽毛以沙黄色和乌白色为主,形成与沙漠颜色相似的保护色。
(3)大 盆地边缘 内流
解析:(1)塔里木盆地气候异常干旱,主要原因是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2)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稀少,不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植被稀疏,食物不足,白尾地鸦的嘴峰较长,并稍向下弯曲,具有挖掘和埋食的功能。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降水少,风沙大,鼻孔被稠密的羽毛覆盖,非常适应沙漠干旱以及风沙多的环境。白尾地鸦的全身羽毛以沙黄色和乌白色为主,颜色十分接近沙漠,形成保护色。(3)由于沙漠昼夜温差大,白尾地鸦一般在气温适宜的清晨或傍晚觅食。有时白尾地鸦会在邻近的城镇觅食,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区,有丰富的水源。盆地的河流是白尾地鸦觅食的重要水源,这些河流下游往往消失于沙漠中,属于内流河。
29.(1)分布多靠近山麓地带、河流沿岸和绿洲,这里水源充足。
(2)属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热量充足、水热条件优越等。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气温低,生长周期长,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4)农业科技的投入,培育新的品种;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全产业链发展等。
(5)使得荒漠变良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可增加粮食产量。
(6)支持。理由: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业自然条件优势明显,扩大制种业生产规模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实现精准脱贫。
或反对。理由: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大规模种植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地荒漠化。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河西走廊育种基地的分布多靠近山麓地带、河流沿岸和绿洲,这里水源充足。(2)海南岛三个育种基地都分布于南部沿海平原地区,是因为这里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热量充足、水热条件优越等。(3)河西走廊育种基地被称为育种“黄金走廊”的原因是这里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气温低,生长周期长,有利于养分的积累。(4)影响种子繁育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农业科技的投入,培育新的品种;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全产业链发展等。(5)喀什成功种植“海水稻”的意义是使得荒漠变良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可增加粮食产量。(6)支持。理由: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业自然条件优势明显,扩大制种业生产规模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实现精准脱贫。 或反对。理由: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大规模种植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地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