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北方地区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08 07: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北方地区 评估测试卷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2024石家庄二模)麦秆画是将麦秆处理后,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制作的工艺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右图为一幅表现农业生产过程的麦秆画。据此完成1~2题。
1.从原料来源看,更适合开展麦秆画创作的区域是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我国还有大面积的与图中农耕场景迥异的畜牧区,形成我国这种较大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温度的差异
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干湿的差异
  (2024长春中考)“风吹麦浪穗飘香,遍地金黄收割忙。”2024年5月末华北平原夏麦丰产丰收,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华北平原易发生春旱,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图1为华北平原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2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3.华北平原发生春旱的原因有 (  )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②春季降水较少 
③人口稀疏,工农业需水量小  ④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
B.西线方案利用京杭运河输水
C.彻底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D.东线工程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5.(2024牡丹江中考)黑龙江省将于2025年2月举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其优势条件有 (  )
①冰雪资源丰富  ②冰雪运动设施完善  ③雪期长、雪质好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临沂中考)东北地区既是我国的“北大仓”,又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如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6~7题。
6.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 (  )
A.开发矿产资源
B.扩大工业用地
C.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D.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7.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优质人才外流等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 (  )
①更新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广安中考)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东北三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对东北三省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C.有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大部分位于湿润区,因此耕地类型主要为水田
9.下列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或行政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气候干旱 D.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河北省
10.(2024新疆中考)工作人员在长白山拍到了野生东北虎的清晰影像。下列自然特征与东北虎生存环境相吻合的是 (  )
A.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B.气候干旱,草场广布
C.地势平坦,食物丰富 D.气候冷湿,森林茂密
11.(2024绥化中考)在我国治理黄土高原的成功经验中,属于生物措施的是 (  )
A.修建水利工程 B.修挡土坝
C.修建梯田 D.植树种草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流传着众多反映当地自然特征的歌词,如《黄土高坡》中的“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黄土之恋》中的“大风吹着黄土地,要把黄土吹到哪里去……”右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及附近地区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 B.水土流失严重
C.人均耕地不足 D.沙漠面积扩大
13.导致该生态问题严重的原因有 (  )
①黄土质地疏松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④黄河含沙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24泰安中考)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价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下列有关北京符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首都北京的符号是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 B.古城北京的符号是故宫、“鸟巢”
C.现代北京的符号是“水立方”、四合院 D.科技北京的符号是中关村、长城
  (2024吉林中考)位于黄河支流岸边的甘肃省定西市,曾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这里已成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读图,完成15~16题。
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
A.植被覆盖率高 B.黄河结冰期长
C.黄土土质疏松 D.夏季无降水
16.如今,错落有致的梯田是定西市最动人的风景。图中适于“兴建梯田系带子”的是 (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024成都中考)2024年1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将成为北京第八项世界遗产。右图示意“北京中轴线”。据此完成17~18题。
17.“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8.“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体现了北京是 (  )
A.全国经济中心 B.科技创新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文化中心
  (2024云南中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著名古都。据此完成19~20题。
19.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均设在北京,体现北京是我国的 (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20.作为著名古都,北京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
  A.长城    B.故宫    C.天坛   D.布达拉宫
  (2024凉山州中考)祖国的首都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右图为北京的旧城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下列有关北京旧城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道路呈放射状布局
B.呈现独特的“凸”字形轮廓
C.中轴线纵贯旧城的南北
D.面向南方的布局有利于避寒采光
22.以下不属于现代北京的城市职能的是 (  )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文化中心
  (2024河北中考)2023年12月28日,塞尔维亚邮政局发行了“塞尔维亚—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主题邮票。首日封(如右图)上展示了卡莱梅格丹堡垒和长城,并粘贴“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和“塞尔维亚铜矿冶炼工人”邮票,彰显了中塞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据此完成23~25题。
23.首日封上展示中国长城,有利于塞尔维亚人民 (  )
A.了解中国文化 B.学习中国语言
C.体验中国习俗 D.保护中国文物
24.若塞尔维亚民众来中国游览长城,应选择的城市是 (  )
A.上海 B.广州 C.成都 D.北京
25.中塞两国合作开发铜矿资源属于 (  )
A.生态合作 B.交通合作 C.经济合作 D.文旅合作
二、综合题(共35分)
26.(2024成都中考)图1示意我国北方局部区域,图2为济南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图1           图2
(1)甲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乙河流名称是    ;丙所在地形区名称是     。(3分)
(2)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请列举两种以棉花为原料的工业产品。(2分)
(3)华北平原春季(3—5月)正值冬小麦返青。请结合气候资料图,简述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4分)
  太行山脉是京津冀地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风沙的屏障。三十多年来,太行山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3.1%提升到30%,太行山的生态环境效益日益显著。
(4)简要说明对京津冀地区而言,太行山脉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2分)
27.(2024上海中考)2024年寒假期间,来自上海的小东同学和父母在黑龙江省体验了冰雪之旅的乐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小东一家下午到达哈尔滨,发现16时左右天就黑了。小东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向父母解释:当地    高,冬季    短,日落比上海早。
(2)晚饭时,小东品尝了特色菜“锅包肉”,酸酸甜甜的滋味很像在上海吃的糖醋排骨。当地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  )
A.甘蔗 B.甜菜 C.麦芽 D.枫树
(3)第二天,一家三口去松花江游玩,看到当地人在用钢钎凿洞钓鱼,这是因为该季节      。
(4)第三天,小东在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滑雪场体验了高山滑雪,他很困惑为何上海经济发达却没有山地滑雪场。你觉得从自然环境看其主要原因是          ;          。
黑龙江稻米收割
(5)小东一家爱吃黑龙江大米。途中小东对当地大米产区做了小调查,列出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选择下列一个因素说明黑龙江盛产大米的自然条件。
◇土壤:             。
◇气候:             。
◇地形:             。
28.(2024兰州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空2分,共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利于挖洞聚居。
材料三 近年来,黄河相对变清了。黄河流域代表站——潼关站2021年实测输沙量较多年黄河平均输沙量减少了82%左右。黄河下游含沙量减少,主要归功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1999年之前,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约31.6%。2019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达到了约63.6%,翻了一倍多。高原变绿了,水也变清了。
(1)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    ,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脉。
(2)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黄土高原地区居民利用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修建了
    (填传统民居)。
(3)黄河之所以“黄”,是因为含沙量大,请从黄土特性、植被两方面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       。
(4)黄土高原变绿了之后,可以有效改善黄河下游的    (填序号)问题。
①寒潮  ②航运  ③泥沙沉积  ④凌汛
29.(2024广安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材料二
    北京年内各月气温曲线和     北京简图
      降水量柱状图
(1)北京市气候特点是         ,从气候角度看,北京冬奥会选在2月举行的原因是              。(2分)
(2)为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该    (填序号)。(1分)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大力建设高楼大厦 
③建设大型钢铁厂、化工厂  ④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
(3)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主要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    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1分)
(4)家住上海的冰冰坐火车去北京观看冬奥会,火车经过的铁路线③是    线。(1分)
(5)冰冰观看完冬奥会后,还想去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果你是导游,你会为他推荐哪些地方 (至少写出两个)。(2分)
【详解答案】
1.A 解析:麦秆画是将麦秆处理后,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制作的工艺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从原料来源看,更适合开展麦秆画创作的区域是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故选A。
2.C 解析: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条件。东西干湿的差异,是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 故选C。
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导致水分蒸发量大,加剧干旱,①正确;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不足,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②正确;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需水量大,③错误;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错误。故选A。
4.A 解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A正确;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输水,B错误;没有彻底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C错误;东线工程补充华北地区的水资源,D错误。故选A。
5.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省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持续时间长,降雪多,有利于冰雪的积累,雪期长、雪质好,冰雪资源丰富,有利于冰雪项目的开展,①③正确;黑龙江有冰雪项目的悠久传统,冰雪设施完善,②正确;矿产资源丰富和冰雪运动项目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 解析:目前,我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停止对三江平原的开发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环境,恢复生态。 故选C。
7.A 解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有更新设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①②③正确;要摆脱对资源的依赖,④错误。 故选A。
8.C 解析: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A、D错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是我国最大的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地广人稀,适合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错误,C正确。故选C。
9.A 解析:东北三省山河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A正确;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脉,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B错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冷湿,C错误;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D错误。故选A。
10.D 解析:长白山地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冷湿,森林茂密,D正确,A错误;地处季风区,夏季多雨,气候不干旱,长白山地势崎岖,B、C错误。故选D。
11.D 解析: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属于生物措施,主要的工程措施是修建梯田、坡脚建挡土坝和淤地坝、护坡等;为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采取的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故选D。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故选B。
13.A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坡度较大,人为原因为陡坡耕种、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①②③正确;黄河含沙量大是水土流失的后果,不是原因,④错误。故选A。
14.A 解析: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A正确;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B、C错误;科技北京的符号是中关村,长城的修建与科技无关,D错误。故选A。
15.C 解析: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C正确,A、D错误;黄河结冰期长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B错误。故选C。
16.B 解析: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适于“兴建梯田系带子”的是乙区域,乙区域位于缓坡,适宜修建梯田,B正确;甲区域位于山顶,需要“植树造林戴帽子”,A错误;丙区域位于陡坡,需要“退耕种草披褂子”,C错误;丁区域位于坡脚,需要“筑坝蓄水穿靴子”,D错误。故选B。
17.B 解析: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北京中轴线”由钟鼓楼向南延伸至永定门,延伸方向大致为南北走向。故选B。
18.D 解析:如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将成为北京第八项世界遗产,北京保留、保护中轴线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发扬,反映了北京市是全国的文化中心,D正确;全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A错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科技创新无关,B错误;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体现为北京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与中轴线无关,C错误。故选D。
19.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均设在北京,体现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职能,A正确;与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无关,B、C、D错误。故选A。
20.D 解析:北京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坛、长城等,A、B、C不符合题意;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不属于北京,D符合题意。故选D。
21.A 解析:北京旧城道路呈棋盘状布局,A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北京旧城城市格局呈“凸”字轴线形,中轴线贯穿南北,B、C不符合题意;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面向南方布局有利于避寒采光,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A 解析: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A符合题意;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A 解析:首日封上展示中国长城,有利于塞尔维亚人民了解中国文化,长城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故选A。
24.D 解析:若塞尔维亚民众来中国游览长城,应选择的城市是北京,北京有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居庸关长城等。故选D。
25.C 解析:中塞两国合作开发铜矿资源属于经济合作,能够使得两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故选C。
26.(1)鲁 黄河 黄土高原
(2)棉布、棉纱、服装等。
(3)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解析:(1)读图可知,甲省级行政区为山东省,简称鲁,省级行政中心是济南;乙河是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丙位于太行山脉以西,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2)以棉花为原料的工业产品有棉布、棉纱、服装等。(3)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是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农作物生长对水需求量大,但此时北方地区雨季尚未开始,降水量较少,春旱严重;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厂众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4)太行山脉森林覆盖率极大提高,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明显,其环境效益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
27.(1)纬度 白昼
(2)B
(3)河流封冻,冰层厚
(4)上海降雪少,积雪时间短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5)黑土肥沃 水热条件较好,雨热同期 平原面积广大
解析:(1)小东去哈尔滨的时间为寒假,正值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哈尔滨纬度高,冬季昼短,故日落时间更早。(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糖料作物主要为甘蔗和甜菜,黑龙江的糖料作物主要为甜菜,甘蔗为南方地区糖料作物,麦芽和枫树不是糖料作物。故选B。(3)松花江位于东北,由于该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河流封冻,冰层较厚,当地人需要用钢钎凿洞钓鱼。(4)上海位于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很少出现降雪,即便产生降雪积雪时间也较短;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不满足山地滑雪的地形要求。(5)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28.(1)秦岭
(2)窑洞
(3)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严重
(4)③
解析:(1)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脉,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2)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黄土高原地区居民利用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修建了窑洞。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不占用良田。(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秋季节多暴雨,由于暴雨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4)黄土高原变绿了,是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地区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使得植被覆盖度大大增加,减少了泥沙沉积,减轻了水土流失,可以有效改善黄河下游的泥沙沉积,③正确;与寒潮、航运、凌汛无关,①②④排除。
29.(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低,积雪容易保存(言之有理即可)
(2)①
(3)文化
(4)京沪
(5)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北京故宫等。
解析:(1)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从气候角度看,北京冬奥会选在2月举行的原因是2月份是北京的冬季,气温低,积雪容易保存,适宜进行冰雪运动。(2)为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该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化率,①正确。大力建设高楼大厦不利于城市空气的流通,建设大型钢铁厂、化工厂会加剧北京的环境污染,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不利于北京的文化遗产的保护,②③④错误。故选①。(3)冬奥会属于文化体育活动,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主要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4)家住上海的冰冰乘坐火车去北京观看冬奥会,火车经过的铁路线③是京沪线(北京—上海)。(5)北京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北京故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