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 )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加拿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 )
A.在长江上建造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B.大庆油田打出了第一口油井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D.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建成
(2024聊城一模)绿氢是指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在制取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碳排放。2023年4月,我国“西氢东送”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绿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读“西氢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传统卡车运输氢气相比,长距离采用管道输送氢气 ( )
A.连续性强 B.建设成本低 C.灵活性好 D.运输范围广
4.建设“西氢东送”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
①缓解能源短缺 ②根治大气污染 ③加快氢能开发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5.为了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
A.大力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B.实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C.优先发展中部地区战略
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
6.据某网站2024年3月25日报道,美国某经济学家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中美贸易摩擦发表了看法,他认为摩擦的根源在于美国,美国应接受世界多极化的现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互惠互利,合作才能共赢
B.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都会造成伤害
C.对抗到底,绝不作任何协商
D.美方发动贸易摩擦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
做负责任的大国
7.下列事实能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是 ( )
A.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B.参加世博会
C.派中国救援队飞赴尼泊尔抢险救火
D.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
8.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的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的理念是 ( )
A.“和平与发展” B.“和谐世界” C.“和合”思想 D.“互助合作”
课后提升
(2024济南三模)2022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地区所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和计算)正式全面启动。持续的电能供应、温度稳定在20~25 ℃、相对湿度稳定在40%~50%的洁净环境是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运行要求。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消耗电能巨大、占地面积广,该工程是我国新基建工程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八大国家枢纽节点。据此完成1~2题。
1.把东部的部分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价格的因素 B.国防安全的需要 C.能源与环境考量 D.数据保密的需要
2.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主要意义是 ( )
A.以数据为纽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B.将加快京津冀地区的能源开发
C.能进一步发挥长江的运输功能
D.减少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压力
(环保+区域地理主题)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10月在杭州举行。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全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据此完成3~5题。
3.杭州申办亚运会的有利条件是 (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能资源丰富 C.是我国经济中心 D.运动场馆众多
4.杭州举办亚运会期间与下列古诗词描述的现象相吻合的是 (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杭州亚运会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应该 ( )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垃圾分类,循环利用
③禁止发展工业,限制发展交通运输业
④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秉承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思想,加快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互联互通。下图示意“义新欧”中欧货运班列铁路运输线路。
【交通桥梁】一列列奔驰不息的中欧班列,构筑起世界联通新桥梁。从中国到欧洲的铁路运输时间是海运所需时间的一半,运输成本是空运的1/4。
(1)中欧班列从义乌出发到巴黎,沿途降水量变化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的优势有 。
【文化桥梁】中欧班列不仅促进亚、欧两洲货物的流转,还促进两洲文化的交流。每年大量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货物运往欧洲,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3)请列举一种带有“中国元素”的物品: 。
【经济桥梁】2022年,中欧班列开行16 000列,运送货物160万个标准箱,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流量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4)请简要说明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答两点)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C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故选C。
2.A 解析: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7年完成。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建成;1959年,大庆油田打出了第一口油井;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1905—1909年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建成。故选A。
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管道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较大;缺点是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输范围窄。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D 解析:联系实际分析,建设“西氢东送”工程,可以缓解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①正确;并不能根治大气污染,但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②错误,④正确;“加快氢能开发”是对我国西部的影响,③错误。故选D。
5.C 解析: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故选C。
6.C 解析:国际合作是现在发展的主流,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都会造成伤害。美方发动贸易摩擦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中美双方应该协商,防止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故选C。
7.C 解析:四个选项所示事实都能看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只有“派中国救援队飞赴尼泊尔抢险救火”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故选C。
8.B 解析: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故选B。
课后提升
1.C 解析:数据中心的运行耗能量大,且会产生大量的废热,数据中心的建立需要考虑能源成本以及散热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或纬度较高,或地势较高,其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有利于散热,降低散热成本,且西部地区水电、火电、风电能源丰富,能够满足数据中心运行对电力的需求,故其主要原因是出于能源与环境考量。故选C。
2.A 解析: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主要意义是以数据为纽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A正确;与加快京津冀地区的能源开发、发挥长江的运输功能和减少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压力无关,排除B、C、D。故选A。
3.D 解析:杭州矿产资源不丰富,A错误;杭州在长江的下游,水能资源不丰富,B错误;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C错误;杭州运动场馆多,D正确。故选D。
4.C 解析:杭州举办亚运会时间是9—10月,为秋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述的是春季,A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是夏季,B错误;“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描述的是秋季,C正确;“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述的是冬季,D错误。故选C。
5.C 解析:杭州亚运会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应该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垃圾分类,循环利用,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①②④正确。“禁止发展工业,限制发展交通运输业”不利于杭州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就业,③错误。故选C。
6.(1)先减少后增加 海陆位置
(2)速度快、运价较低等(任答一点即可)
(3)瓷器、汉服、剪纸等(任写一例,合理即可)
(4)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读图分析,中欧班列由我国东部的义乌出发,到亚洲中部,越来越远离海洋,降水逐渐减少,到了欧洲西部的巴黎后,受大西洋影响,降水变多。所以受海陆位置的变化影响,中欧班列从义乌出发到巴黎,沿途降水量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2)由材料“从中国到欧洲的铁路运输时间是海运所需时间的一半,运输成本是空运的1/4”可知,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的优势有速度快、运价较低,而铁路运输还有运量大的特点。(3)联系实际分析,具有“中国元素”的物品有很多,例如瓷器、汉服、剪纸等。(4)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得沿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