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8 16: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戎、诸、竞、唯”等生字,理解“尝、诸儿、竞走、唯”等字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背诵并默写《王戎不取道旁李》。
3. 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2.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冷静判断的品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思考、有主见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词,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体会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难点
1. 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明白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朗读音频、生字词图片、相关故事插图、拓展资料等。
2. 制作简单的道具,如李子模型,用于课堂表演。
3. 准备小奖品,如书签、小笔记本等,用于奖励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播放一段孩子们在果园里玩耍的视频,视频中孩子们看到树上的果实,有的直接伸手去摘,有的则在思考。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假如你们在路边看到一棵长满果实的树,你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在古代,有一个叫王戎的孩子,他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但是他的做法却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同时在脑海中想象故事的画面。在范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突出文言文的停顿和韵律,如“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读法。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其意思。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如“戎”(róng)、“诸”(zhū)等字的发音。
3.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对于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如“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棒,字音准确,节奏也把握得很好,大家要向他学习。”对于读得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如“你读得很认真,但是在这个地方的停顿可以再注意一下,像‘诸儿/竞走取之’,应该这样读,你再试一次。”
4. 全班齐读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三)学习生字词
1. 出示生字“戎、诸、竞、唯”,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例如,“戎”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一个“戈”字,要注意笔顺;“诸”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讠”字旁表示与说话有关,右边的“者”字要写得舒展。
2. 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强调书写要点,如“竞”字的中间部分是“口”字加一横,上下结构要紧凑;“唯”字的右边“隹”字有四横,要注意长短变化。学生书空练习。
3.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对于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展示其作品,给予表扬,如“大家看这位同学写的字,笔画工整,结构合理,非常漂亮,大家要向他看齐。”对于书写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你的这个字的笔画顺序不太对,应该先写横折钩,再写撇,你改正一下。”
4.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如“尝”是“曾经”的意思,“诸儿”指“许多孩子”。
利用图片或实物理解,如展示李子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李”的含义;拿出简单制作的“竞走”道具,演示“竞走”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竞走”是“争着跑过去”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如“唯戎不动”中的“唯”,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是“只有”的意思。
(四)理解文意
1.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逐句理解课文的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同学们,谁能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呢?”
生:“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游玩。”
师:“非常好,那‘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曾经’的意思。”
师:“对,那‘诸小儿’呢?”
生:“许多小孩。”
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这句话有点长,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是什么意思呢?”
生:“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师:“非常准确。那‘诸儿竞走取之’呢?”
生:“许多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师:“‘竞走’在这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竞走’运动,而是‘争着跑过去’的意思。那‘唯戎不动’怎么理解?”
生:“只有王戎没有动。”
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人问之’,这里的‘之’指的是谁呢?”
生:“指王戎。”
师:“很好,那王戎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他说树在路边而且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第四句“取之,信然。”
师:“最后一句‘取之,信然’是什么意思呢?”
生:“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 教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折枝”的理解,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树枝被压弯的样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对于“之”字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可以通过举例对比,让学生明白其指代不同的对象。
3. 请几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补充。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通顺和连贯,如“这位同学讲得很详细,但是在这个地方可以说得更流畅一些,比如‘王戎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其他孩子都争着去摘,而他却站在那里不动,因为他觉得……’”对于讲述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非常棒,大家掌声鼓励。”
(五)深入探究,体会道理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生 1:“因为王戎看到树在道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所以他判断这一定是苦李。”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从王戎的这个判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生 2:“他善于观察,能从树在道边和李子很多这两个现象中发现问题。”
生 3:“他还勤于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师:“非常好,王戎正是因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在大家都去摘李子的时候,冷静地判断出李子是苦的,没有盲目跟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归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要盲目跟从,要有自己的主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 4:“有一次,我看到很多人在排队买一种小吃,我本来也想去买,但是我想了想,这么多人买不一定好吃,而且可能不卫生,所以我就没有买。后来我听说那种小吃并不好吃,我觉得我当时的做法是对的。”
师:“非常好,你能学以致用,这就是善于思考的表现。还有其他同学吗?”
生 5:“在学习上,有时候大家都觉得某一种解题方法是对的,但是我经过思考,发现还有更好的方法,我就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证明我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你真了不起,在学习上也能像王戎一样有自己的主见,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
(六)朗读背诵,巩固记忆
1.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如分角色朗读(旁白、王戎、诸小儿、问者等角色)、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故事的趣味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背诵,回忆课文的内容和顺序,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互相提醒和纠正。对于背诵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些背诵的小技巧,如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来记忆,或者先记住每句话的开头几个字等。
3. 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如小书签、小笔记本等,激发学生的背诵积极性。
(七)课堂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认识了聪明机智的王戎,学习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还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王戎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2.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王戎不取道旁李》。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八)拓展延伸
1. 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介绍这本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的小说集,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智慧的人物,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2.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画一幅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画,下节课在班级里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初读课文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大部分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但仍有个别学生在朗读节奏的把握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对生字的结构和书写要点掌握较好,但在理解字词意思方面,部分学生对一些字词的古今异义理解不够深入,如“走”字在古文中的“跑”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通过实例进行强化。在理解文意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大部分内容,但对于一些较难的句子,如“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逻辑推理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方面还需要改进。在体会道理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启示,但在表达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上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