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精品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精品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1 18: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重点】
1.了解《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理解大意。
3.梳理课文文言知识,概括人物形象。
 课前·阅读识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读故事,悟经典
卞和献玉——和氏壁得之不易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就读于长安,20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全国。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二)熟悉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了解背景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 ( http: / / www.21cnjy.com )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三、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倨 ⑵睨 ⑶镬 ⑷嘻 ⑸觑
⑹渑 ⑺缶 ⑻避匿 ⑼驽 ⑽每朝时
⑾刎颈 ⑿赦免 ⒀度之 ⒁不怿 ⒂肉袒负荆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缪 靡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肉袒伏斧质( 通 ) ⑵可予不 ( 通 )
⑶拜送书于庭( 通 ) ⑷召有司案图( 通 )
⑸设九宾于廷( 通 )
⑹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通 )
⑺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⑻请奏盆缻秦王 ( 通 )
5.重点实词
⑴窃计: ⑵幸于赵王:
⑶幸得脱: ⑷以负秦曲:
⑸持璧却立: ⑹布衣之交:
⑺坚明约束:
6.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7.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8. 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⑴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⑵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⑶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表政府的公告。
⑷相如因而厚遇之 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⑸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 ;今义:限制。
⑹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旁系亲属。
9.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⑴名词的活用
①乃便其从者衣褐 ②左右歉刃相如
③卒廷见相如 ④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⑤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⑥臣乃敢上璧
⑦舍相如广成传 ⑧间至赵矣
⑵形容词的活用
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②大王必欲急臣
③秦王恐其破璧 ④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臣请完璧归赵
⑦直庸人尚羞之
⑶动词的活用
①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②宁许以负秦曲
③毕礼而归之 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10.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
⑵倒装句
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拜送书于庭
⑶省略句
①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②大王见臣(于)列观
③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⑷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
11.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朝代)著名 家、 家、思想家。字 ,夏阳人。其父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布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阅读课文第2~7段,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智谋和勇气的一项是 (  )
①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臣愿奉璧往使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⑤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⑥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⑦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⑧拜相如为上大夫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⑧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
D.作者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蔺相如在秦廷所说的话,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雄辩,有时有理有据地分析,有时咄咄逼人地斥责。
二、阅读课文第8~10段,回答下面问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  )
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王 ②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③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⑤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国战败,形势严峻;赵王畏惧,不敢赴渑池之会,都从反面衬托出蔺相如的非凡胆识。
B.廉颇诀别赵王的一席话,表明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为后文廉、蔺矛盾的解决作铺垫。
C.第10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渑池会上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正是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斗争,使得秦国在会上“终不能加胜于赵”,在会后“不敢动”。
三、阅读课文第11~12段,回答下面问题。
5.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的一项是 (  )
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②相如闻,不肯与会
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④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11段前几句承上,后一句启下,引出廉、蔺矛盾。
B.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C.写相如舍人“请辞去”,既引出相如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表现其内心思想,又是对相如的侧面衬托,使行文自然,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D.廉颇因为宾客的劝告到相如家门谢罪,表现出他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四。文本探究
7.初读文本,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8.在“完璧归赵”这一故事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其细节描写:
①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②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③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能力提升
一、素养积淀
梨花丛中吊廉颇
把梨花与廉颇撮合在一起,似乎有点儿不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类。然而,当你漫步在八公山下的梨园,当你在梨花的轻拂下登上廉颇墓顶,再回望山洼里层层叠叠的梨花,你就会发现,梨花的冷艳与廉颇的凄凉,已融为震撼人心的沧桑。
阳春三月,寿县朋友相陪,我们西出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沿着八公山蜿蜒北去。一路梨花盛开,白如雪,繁似星,染遍了山麓,醉人,醉心。如果说,梨花给足了我视觉上的享受,那么,凭吊廉颇大将军,则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洗礼。早在九年前,我就到过这里,记得最清楚的是,暮秋时节,枯叶飘零,将军墓前只有一块石碑,刚立不久,“赵大将军廉颇之墓”乃寿县人司徒越先生手书。而今,碑还是那座碑,浓绿的字迹淡了,浅褐的碑体黯了,好在春风初度,有桃花和梨花相映,倒也显现几分生机。
关于廉颇墓,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是,从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到寿县,沿淮共有十八座廉颇墓,是他的十八位夫人堆的。另一说是,廉颇出殡时共有二十副棺木下葬,只有这个是真墓,其他都是衣冠冢。传说毕竟是传说,无据可考,廉颇流落到楚国,并未得到重用,出殡时哪来那么大的排场啊!想必也没有那么多的金银财宝陪葬,何劳十八位夫人兴师动众?传说无非是后人对英雄的追慕而已。
梨园已在脚下,午后的斜阳射过来,天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一片明媚,梨花漫山遍野,像云,又像海。大将军风流一世,负荆之举,天地动容,一出“将相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已经演变为一曲中华民族的“爱国歌”。
不搞窝里斗,则战无不胜,这是廉颇留给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的精神财富。令人遗憾的是,廉颇恰恰就受困于窝里斗,赵国最终也是惨败于窝里斗。 当年秦强赵弱,廉颇率赵国将士屯兵长平,坚守三年之久,秦国徒唤奈何。硬攻不下,秦使反间计,蛊惑赵王使其乱了心性,弃廉颇而用赵括。结果,错用一将,丧师辱国。面对强大的秦军,赵括却只会纸上谈兵,致使40余万赵军沦为战俘,尽被秦将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负载深重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代文人墨客莫不感慨系之。“世间怪事哪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 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明王世贞《过长平作长平行》)“积雪如山夜唱筹,廉颇为赵破秦谋。将军老去三军散,一夜青山尽白头。”(明李雪山《咏米山》)胜者王侯败者寇,念天地之悠悠,独怜廉颇不胜忧。假如赵王不信秦国的奸计,假如廉颇不被罢黜,秦国还能并吞六国吗?可是,历史没有假设,它总是在偶然中演变为必然,赵的灭亡,秦的统一,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为,亦是天意。
一年一度梨花开,梨花白了,还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谢。历史在花飞花谢中交替,英雄在历史的演进中升沉。凝视廉颇墓顶的黄土,我默诵清人王佩兰的《廉颇墓》:“气吞六国扫群雄,能使相如拜下风。百战边关摧劲敌,千秋日月照孤忠。老成持重兵容肃,权佞交谗计划空。今日荒坟凭吊处,摩挲青史蔚丰功。”梨花丛中,英雄安在?
披着斜阳的余晖,踩着飘落的梨花,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下了山,耳边突然响起了一支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能力提升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渑池(miǎn) 肉袒(tǎn) 不肖(xiào)
B.列观(guān) 汤镬(huò) 美姬(jī)
C.睨柱(nì) 妃嫔(bín) 好音(hào)
D.刎颈(wěn) 盆瓿(fǒu) 衣褐(yī)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杀。
B.间至赵矣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C.毕礼而归之 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D.怒发上冲冠 上:动词,上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③ B.②④ C.③⑥ D.④⑤
5.下列各句中的“所以”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言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③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④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⑤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⑥请奏盆瓿秦王,以相娱乐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⑧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⑨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⑩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⑾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⑿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③⑤⑥⑧ B.②④⑦⑩
C.⑥⑨⑩⑿ D.②③⑤⑨
7.从句式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徒见欺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晋军函陵 D.使不辱于诸侯
8.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是为廉颇、蔺相如,兼以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B.课文所选部分的线索有两条,秦赵两国间的矛盾冲突为暗线,廉蔺间的矛盾冲突为明线。
C.课文节选部分对蔺相如写得较详,对廉颇写得较略。
D.本文以三个故事两个人物来表现社会的动荡,达到了以人物反映历史的目的。
9.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选取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
B.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C.文章大量运用对话,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D.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1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既罢归王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掉转。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且相如素贱人 贱人:
⑵不欲与廉颇争列 争列:
⑶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
⑷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⑵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予,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而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而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子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u)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用事者:主事的人。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秦军鼓噪勒兵 鼓噪:击鼓呐喊。
D.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16.从文言句式看,下面句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奢以法治之 B.平原君以为贤
C.秦军军武安西 D.间以报秦将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⑵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⑶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⑴jù ⑵nì ⑶huò ⑷xī ⑸qū ⑹miǎn ⑺fǒu ⑻nì ⑼nú ⑽cháo ⑾wěn
⑿shè ⒀duó ⒁yì ⒂tǎn
2. miào姓缪/móu绸缪/miù纰缪
mǐ望风披靡/mí奢靡
3.喧宾夺主/寒暄/煊赫/渲染
瑕不掩瑜/无暇兼顾/遐想
4.⑴ “质”通“锁”,读zhì,承斧的砧板。
⑵ “不”通“否”,读fǒu。
⑶ “庭”通“廷”,读tíng,国君听政的朝堂。
⑷ “案”通“按”,读àn,审察,察看。
⑸ “宾”通“傧”,读bīn,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⑹ “缪”通“穆”,读mù。
⑺ “孰”通“熟”,读shú,仔细。
⑻ “缻”通“缶”,读fǒu,瓦盆。
5.⑴私下打算。窃,谦词,私自,私下。
⑵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⑶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
⑷负,负担,承担,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承担。
⑸拿着璧退了几步站立。却:退,这里指后退几步。
⑹百姓间的交往。布衣,平民,老百姓。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布衣”代指平民。
⑺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坚,坚决。明,明白,明确。约束,信约,名词。
6.⑴动词,闻名/动词,听见
⑵动词,指出/动词,直立
⑶动词,退,后退/动词,击退
⑷介词,被/动词,接见,召见
⑸延请,动词/拉,动词/掉转,动词
⑹派,动词/出使,动词/使臣、使者,名词/让,动词
⑺副词,但是,不过/动词,回头/动词,拜见/动词,顾惜
7.⑴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因”后省略“之”/但是,表转折,连词
⑵连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因为/介词,用/连词,而,连接行为目的
⑶于是,就,副词/趁着,介词/通过,介词
8. ⑴指出采给人看。 ⑵走上前去。 ⑶公开扬言。
⑷是介词“因”与连词“而”的连用,其义为:趁此。
⑸信约。 ⑹指父母兄弟姐妹等,统指家里的亲人。
9.⑴①衣:名词作动词,穿。
②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斧杀。
③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④西: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入”的方向,向西。
⑤偿赵城,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前”受副词“乃”修饰,用作动词,走向前。
⑥上:方位名词“上”受副词“乃”和助动词“敢”修饰,用作动词,献上。
⑦舍:名词“舍”带宾语,用作动词,安置。
⑧间:名词作状语,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⑵①诈:形容词作名词,欺骗手段。
②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③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使……明确。
⑤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⑥ (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⑦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⑶①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②(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担负。
③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毕,使……回。
④碎:动词的使动用法,撞碎。
10.⑴①“者……也”表判断。 ②“者……也”表判断。
⑵①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②定语后置:“人”是中心词,“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翻译时,“可使报秦者”作“人”的定语。
③介宾后置:“于君”作为介词短语作动词“结”的后置状语,译时应放于“结”的前面。
④介词短语“于庭”后置。
⑶①在“传”后和“以”后都省略宾语“之”。 ② “列观”前省略介词“于”。
③ “渑池”前省略介词“于”。
⑷ “于”表被动。
11.西汉 史学 文学 子长
读写探究
1.解析:①是缪贤对蔺相如的评价;⑦是秦王的话;⑧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加官。
答案:C
2 .解析:B项,蔺相如的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答案:B
3.解析:①为廉颇的话;④写秦王的表现;⑥表现廉颇所指挥的军事力量。
答案:D
4.解析:D项,“在会后‘不敢动’”是由于“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答案:D
5. 解析:①表明相如功大;⑤是相如舍人的话;⑥侧面表现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
答案:C
6.解析:D项,文中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里对“因”理解错误,廉颇是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的。
答案:D
7.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2段:廉蔺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第3--13段: 完璧归赵; ③第14--16段: 渑池之会; ④第17--21段: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8.在“完璧归赵”这一故事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足智多谋、勇敢和不畏强暴)
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其细节描写:
①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上冲冠”运用了夸张手法,十分生动地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
②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着不把秦王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
③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王和群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
能力提升
1.A。解析:B项“观”应读“guàn”;C项“嫔”应读“pín”;D项“衣”应读“yì”。
2.D。解析:D项中“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3.C。解析:A项①“书信”,②“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B项①“害怕,惊恐”,②“恐怕,表示担心或推测,D项①“陈设,安排”,②“部署”。而C项“立”均为“登上帝王、诸侯的位置”。
4.D。解析:①凭,介词。②用,介词。③因为,介词。④⑤可译为“来”,连词,表目的;⑥把,介词。
5.D。解析:D项意为“用来……的办法”(手段、工具等)其余ABC三项表示“……的原因”。
6.C。解析:①古义为:指给……看,②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为:侍从人员。③古义为:父母兄弟等。④古义为“誓约”,名词。⑤古义为:第二年。⑦古义为:扬言。⑧古义为:向前进献。⑩古义为:不超过。
7.C。解析:A、B、D三项均为被动句,C项为省略句。
8.B。解析:秦赵两国间的矛盾冲突为明线,廉蔺之间的冲突为暗线。
9.D。解析:本文是纪传体,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夹叙夹议”的说法是错误的。
10.B。解析: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
11.B。解析:B项中“顾”应解释为“但是,只是”。
12.D。解析:A项中“朝”名词作动词;B项中“急”形容词作动词;C项中“廷”名词作状语;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
13.(1)地位低贱的人。 (2)争位次的高下。 (3)没有才能。 (4)与……相比。
14.⑴现在如果两只虎相斗,势必不能两个都活下来。
⑵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15.D。解析:D项“遣”解释为“遣送、打发”。
16.A。解析:B、C、D三项都为省略句。B项“以”后省略了“之”;C项“武安”前省略了“于”;D项“以”后省略了“之”。
17.B。解析:B项赵奢依法行事,对平原君并未构成“恶”“怨”;相反,平原君器重赵奢,也正是因为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
18.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尊严就会受损。
⑵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领骁勇的一方得胜。
⑶(赵奢)派——批善射的弓箭手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
参考译文:
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恼怒,准备杀了赵奢。赵奢趁势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臣却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 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但您身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轻视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集廉 ( http: / / www.21cnjy.com )颇问计:“可以救援韩国吗?”廉颇回答说:“路险绵长,很难救援。”赵王又召来乐乘问对这件事怎么办。乐乘的回答像廉颇的话一样。又召来赵奢问计,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是骁勇者胜利。”赵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大将,救援韩国。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 ,赵奢就在军中下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有谁拿军事上的事情来劝说的就处死。”秦军进军武安西面,秦军击鼓呐喊率军进攻,武安的屋瓦全给呐喊声震动了。军中有个军侯说赶快救援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停留了二十八天还不走,又加固了防守工事。秦军的奸细偷偷进来,,赵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军奸细回去报告了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非常高兴说:“离开国都三里却驻军不走,还加固工事,阏与不是赵国的了。”赵奢已经送走了秦军的奸细,就拔营跟着,两天一夜就到了,命令善于射箭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刚扎好营,秦军听说了,倾巢而来。军士许历用军事的问题请示赵奢,赵奢说:“好吧”许历说:“秦军想不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他们进攻的气势一定很盛,将军您必须严阵以待。不这样,一定失败。”赵奢说:“请接受命令”许历说:“(如败)我情愿接受斧质的刑法。”赵奢说:“等待战后让你做邯郸县令”许历又劝谏说:“先占领北山的军队胜利,后来的一方将失败。”赵奢答应了,立即拨发万人占领北山,秦军果然后来,进攻始终不能取胜,赵奢领军攻击,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归。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号马服君,授予许历国尉官职,赵奢于是和廉颇、蔺相如同等职位。
( )
( )
( )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忽闻门外名鸣

请指示王
头发上指

相如囚持璧却立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使臣奉璧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顾吾念之
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莫我肯顾

且秦强而赵弱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A.
B.
C.
①使人遗赵王书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①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②秦城恐不可得
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①设九宾礼于廷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