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州市第十三中学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之《书愤》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莱州市第十三中学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之《书愤》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1 06:54:44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书 愤——陆游
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塞上长城”是什么?“空”字有什么作用?
诗中“书”了哪些“愤”?
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陆游的诗歌在今天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设疑自探1、诗歌的颔联用了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
2、诗中“书”了哪些“愤”?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自探提纲 书 愤 ——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奈;“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宜激昂。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感情基调把握解疑合探讨论要求:
根据自探情况,就个人的自探所得在小组内互讲互学。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也可小组间交流。
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扶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激情高效。展示要求:
行动迅速,字体工整;
条理清晰,要点简练;
展示小组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展示同学进行帮扶指导,使展示能体现全组的最高智慧。展示评价要求:
先打分数,再述原因;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补充讲解,要点全面;
注意“教态”,大方自然;
评价小组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评价同学进行帮扶指导,使评价能体现全组的最高智慧。(时间不超过2分钟)
非展示点评同学认真研读教材,力求全面正确理解教材知识,并发掘更睿智、更深刻的问题,及时补充、质疑,加倍奖分。 第二联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六个名词叠加,展现了一幅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抗击敌寇、收复失地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慷慨悲壮的气氛,为下面自己屡遭贬谪、壮志难酬做铺垫,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作者“书”了哪些“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华虚掷的满腔激愤,悲怆中透着激昂。 表现手法?B、对比手法: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A、借古讽今(用典) :诗中借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 总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拓展思考: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不同点: 1.情感: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书愤》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2.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 ”;
《书愤》以典明志、借古讽今+ 对比手法(两个对比)
3.作品风格:
杜甫 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
陆游 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
姓名
宋国梅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莱州市第十三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闻战鼓意气生——赏析陆游的爱国诗《书愤》
一、教材分析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并且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陆游,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生平令人为之抚叹但有两事,一是与发妻蕙仙哀婉的爱情。二则是仕途曲折,心怀国难,却始终壮志未酬郁郁不得志。一生中的坎坷留使陆游下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陆游将近万首的诗篇里,大都贯穿着那种强烈的爱国的思想情感。《书愤》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阅读量总体偏低,阅读面偏窄,他们接触到的陆游的作品基本来源于初中课本。对于陆游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的一腔爱国之情可能体会地还不够深刻。但是这样一位热血男儿的情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的,因此要多从分析陆游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入手鉴赏《书愤》一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的经历和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陆游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互联网、PPT、QQ等技术。
阶段一:课前预习
1、??学生分组搜集、整理有关陆游的经历、写作背景等资料,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2、??积累陆游有关爱国主题的诗歌。
技术手段:互联网、QQ
阶段二:课堂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预习的学习成果。
技术手段:PPT??WORD
3、??在读诗歌,重点赏析陆游是如何表达他的一腔报国之志的?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阶段三:课后
补充材料,保存至班级云盘,要求学生拓展阅读,开阔视野。通过QQ和博客师生交流心得。
技术手段:互联网、QQ\博客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
布置预习任务
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陆游的身世经历等相关知识,了解写作背景,自主阅读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
导入
引用陆游的《示儿》一诗,奠定课堂的感情基调
学生谈感受,注意倾听和记录
评价量规
展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讨论成果,适时点拨补充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预习成果
多媒体、投影仪、小组合作学习量规书愤_PPT.ppt
研读
展示梁启超“亘古男儿一放翁”诗句,分析
学生讨论交流用PPT展示
多媒体
作业及评价
以“一闻战鼓意气生”为题拟写小论文,上传,在写作过程中可通过QQ交流
完成作业,自由交流,互相评价
博客\QQ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已有知识提出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从课前的查阅资料和课堂的知识展示,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3、紧紧围绕语文教学本质。信息技术教学,不等于脱离语文教学本质,优秀的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是让学生能有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4、技术支持教学。互联网、博客、QQ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传统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提高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