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研讨 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研讨 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7 20: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精准复习,提质增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研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1课 放大镜
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
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
(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 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
(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6.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 显微镜的使用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
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3.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
4.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6.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复眼,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
7.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1)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2)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
“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
(3)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
科学家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
第4课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所以物体需要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1)盖上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2)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是为了让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3)不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揉眼睛。
5.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
(1)在显微镜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它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看到的大泡泡是液泡。
第5课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 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 发现血液红细胞的是科学家简·施旺麦丹。
3.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4.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5.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超过10万个。
6.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
第6课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他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3. 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可能有草履虫、水蚤、钟形虫、喇叭虫、变形、线虫、新月藻、衣藻、眼虫等。
4.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然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2)在显微镜下看到在水滴中运动着的就是微小的生物。
(3)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的方法:
①事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②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
5.我们还可以提前培养微小的生物
(1)霉点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聚集而成的。
(2)当我们用滴管取烧杯内的水时,
可以适当靠近水面附近,这里的微生物比较密集。
6.荷兰科学家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
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7.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
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
而蘑菇、木耳、灵芝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菌、病毒、生物细胞等。
3.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眼睛→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4. 微生物既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5. 微生物带来的危害
(1)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
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
(2)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霉变。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空气潮湿温暖时, 新冠肺炎病毒
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
6.微生物带来的好处
(1)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蘑菇、酸奶、甜酒、泡菜、腐乳、面包、醋、酱油等。
(2)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3)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人类不仅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还发现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其他生命现象都和细胞有关。在此基础上,人类成功地培育出许多具有良好品质的动植物新品种。
常见考题
填空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能让我们看到( 微生物 )和(细胞 )。
软木片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细胞 )。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 )世界。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是( 细菌 )和( 病毒 )。
常见考题
判断题
病毒是一种微生物,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
看到。( √ )
在放大镜下观察,发现天牛的触角和蝴蝶的触角形状相同。( × )
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结构。(× )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 )
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木耳,所以木耳不是微生物。( × )
所有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 × )
常见考题
选择题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不宜采集的水是( C )。A.池塘水 B.鱼缸里的水 C.温开水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如果提高放大倍数,那么观察到的细胞变大,
视野范围( 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的(B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 A )。A.有关 B.无关 C.不确定是否有关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应将放大镜沿着眼睛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C)移动,直至看清楚为止。A.绕圈 B.左右 C.上下
.苍蝇、蜻蜓、蝴蝶的眼睛都是( B)。 A.单眼 B.复眼 C.不能确定
.鱼缸里的水发绿,是( C )的作用。A.霉菌 B.酵母菌 C.绿藻
常见考题
连线题
常见考题
实验分析题
把实验过程和结论填在括号里。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两个凸透镜(凸透镜1,凸透镜 2)。
(1)取凸透镜1观察较小的文字,在图像( 清晰 )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
(2)在凸透镜1下增加一个凸透镜2,并和凸透镜1相互( 平行 ),( 上下 )移动凸透镜2,看看能不能使文字图像放得( 更大 )。
(3)保持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2,比较所看到的图像。
(4)实验结论是(两个凸透镜组合后能够讲物体放得更大)。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第1课 我们的地球模型
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2. 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其中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
3.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公转。同时,地球还在自转。
5. 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年。
6.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经线。
第2课 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2.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3.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或1天)。
4.昼夜交替的假说
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5.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1.“地心说”和“日心说”
3. 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4.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第4课 谁迎来黎明
1.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2.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
3.观察者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围着观察者转动,且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
4.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5.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第5课 影长的四季变化
1.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
2.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3.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4.根据圭面上表的日影长度,人们就可以确定四季和二十四节气。
5.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
(1)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
(2)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长。
(3)从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长。
(4)从冬至到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短。
(5)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一样长。
(6)在连续测量到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或最长之间的时间是一年。
7.昼夜长短的变化
(1)同一地方,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夜最长、昼最短,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
(2)同一地方,从夏至到冬至,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从冬至到夏至,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8.太阳高度角(太阳仰角):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6课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1.地球的公转
(1)公转是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转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会改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3.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每年七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
4. 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5.四季变化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
(1)“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北半球的夏季。
(3)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而同一时间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是一个定值。
第7课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
2.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2)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3)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4)有一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例如,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昙花和夜来香也会随昼夜交替而变化。
3.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2)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蛇、蛙、熊等。
(3)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
常见考题
填空题
1.地球的结构中,最里面的是( 地核),中间的是(地幔 ),最外面的是( 地壳 )。
2.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3.现在我们已经能通过(太空望远镜或者人造卫星)等直接观测地球确实在自转。
4.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在( 自转 )。
5.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方向是(自西向东 )。
6.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围绕(地轴 )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是( 一天或 24小时 )。
7.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
8.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 公转 )引起的。
9.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光照 )。白昼光强,黑夜光( 弱 )。
10.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亿千米)。
常见考题
判断题
地球是一个像乒乓球一样的理球体。(×)
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也是冬季。(×)
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
傅科摆”是地球自转的有大力证据。(√)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拍面不天 (×)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转动。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转动。 (×)
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是向后移动的。 (√)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四季变化的现象。 (×)
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 (√)
常见考题
选择题
.地壳的厚度大约是17(A)。A. km B. m C.dm
.我们用手电筒和乒乓球验证昼夜交替现象,用的实验方法是(B)。
A.对比 B.模拟 C.分析归纳
.地核的平均半径大约是(A)。
A.3500 km B.2900 km C.2000km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C)。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B)。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顺时针方向
.在每年的(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A.1月初 B.7月初 C.12月初
.产生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A.太阳离我们的远近B.星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C.地球的公转使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A)。A.一年 B.一周 C.一天
常见考题
实验分析题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点第1课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省力或方便。
2.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
(3)同一种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会不同。
(4)费力、难做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3.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
4.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1)通信工具:手机、电话、电脑等。
(2)测量工具:温度计、刻度尺、秒表等。
(3)机械工具:螺丝刀、钳子、扳手、羊角锤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
第2课 斜面
1.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他们利用斜坡将巨石从低处推到高处,这样可以省力。斜坡就是一种斜面,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
2. 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3.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刀、斧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4.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
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
1.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2.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
(1)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2)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3)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3.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越近,距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4.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撬棍、启瓶器、钳子、羊角锤等。
(2)扩展力的作用范围:打捞网、筷子、船桨、钓鱼竿等。
(3)改变力的作用方向:锄头、撬棍等。
第4课 改变运输的车轮
1.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在漫长的历史中,车轮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2..轮轴可以省力,而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
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3.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滑轮、螺丝刀
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第5课 灵活巧妙的剪刀
1. 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
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
2.剪刀是一种可以灵活、精细加工的工具。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和开合的角度,
通过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剪切。
3.三种剪刀
(1)裁衣剪刀为了获得更大的裁剪距离,剪刀的结构都会设计成等臂杠杆甚至是费力杠杆,
但我们使用时并不觉得有多费力,这是得益于刀刃是斜面,刀刃越锋利,裁剪起来就越省力。
(2)理发剪刀(牙剪)也多为费力杠杆,刀刃是梳齿形状,可以用来打薄头发。
(3)解剖剪刀的刀柄很长,刀刃很短,可以很省力。
第6课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1.我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2.模拟活字印刷
(1)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
(2)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3)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
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
(4)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
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第7课 信息的交流传播
1.印刷革命带来了书籍报刊的大量普及。
2.书籍、广播、电视、电脑、手机等都是人类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工具。
3.比较不同的传播工具
(1)书本主要为我们提供文字、图像等形式的信息,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书籍所承载的信息。
(2)电脑可以提供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更多形式的信息。电脑承载的信息更加多元,人们可以通过看、听的方式获取它所承载的信息。
4.比较阅读图文和观看视频的传播效果
常见考题
填空题
1.写出 3种你使用过的工具:(直尺)、(剪刀)、(木棍)。
2.手机是一种( 通信)工具,方便人们联系。
3.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技术常常是一些(方法)。
4.我们在测试技术与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时,采用的测试方法可以是(模拟)测试和(实际)测试。
5.在杠杆上,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6.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车轮等都属于轮轴。
7.剪刀是一种( 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 )的结构特点。
8.模拟活字印刷时,首先是检字,然后是(刷墨 )、拓印和(晾制 )。
9.手工抄写的速度(低于)活字印刷的速度。
10.书籍和电脑都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
常见考题
判断题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不能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 (×)
工具和技术都是可以改进的。(√)
我们可以在刀上见到斜面的应用。(√)
杠杆是一种复杂机械。 (×)
剪刀、羊角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常见考题
选择题
同一任务中(A )用到多种技术。 A.可以 B.不可以 C.只能
米尺是测量(C)。 A.技术和工具 B.技术 C.工具
要知道技术和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怎样,下面做法正确的是(B)。
A.我们自己想一想就可以确定 B.我们应当进行测试与评价C.只进行测试,不用建立评价指标
.杠杆工作时,是围绕(C)转动的。 A.用力点 B.阻力点 C.支点
.剪刀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A)的应用。A.斜面 B.杠杆 C.转轴
. 下列工具中,没有应用斜面的是(C)。A.菜刀 B.剪刀 C.扳手
.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B)。 A.费力 B.省力C.用力差不多
盘山公路是运用了(B)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滑轮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B)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A.等于 B.大于 C.小于
使用下列简单机械,一定能省力的是(C)。A.杠杆 B.轮轴 C.斜面
常见考题
常见考题
实验分析题
.把实验过程和结论填在括号里。实验名称: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吗
(1)实验材料:木板、不同高度的木块、(弹簧测力计 )、重物。
(2)我的假设: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 )影响,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
(3)不改变的条件:同一个重物,同一块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相同。
(4)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
(5)实验方法:
①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 斜面 );
②用弹簧测力计勾住重物,用同样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
③记录下在每个斜面上用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6)实验结论: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 )影响;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第四单元《能量》知识点 第1课 各种形式的能量
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2.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
4.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第2课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1.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
2.节能建议
(1)房间无人时,要及时关闭电灯和电视。
(2)不使用电脑时,可以设置成待机状态或者关机。
(3)夏季室内使用空调时,温度设置不低于26℃。
第3课 电和磁
1.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针的指针竟然发生了偏转。
2.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电可以转换成磁)。
(1)组装一个电路,点亮小灯泡,以确保电路是通路。
(2)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观察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南北方向。
(3)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放置在指南针的上方,并让导线的方向与磁针所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路,指南针会发生偏转。再断开电路,指南针会恢复原位。
第4课 电能和磁能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4.将电磁铁连接到电池上,给线圈通上电流,将电磁铁与大头针接触,观察到电磁铁能够吸起大头针;断开电流后,大头针会落下。这说明电磁铁接通电流后产生磁性;断开电流则磁性消失。
5.用电磁铁搬运物体时,电能先转换成磁能,然后电磁铁吸引物体运动,电磁铁的磁能转换成物体的机械能。
6.电磁铁能指南北,且其磁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1)电池方向不变,改变线圈绕线方向,电磁铁的磁极改变。
(2)线圈绕线方向不变,改变电池方向,电磁铁的磁极改变。
(3)电池方向与线圈绕线方向同时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不变。
1.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换为磁能,可吸起钢铁;断电时,磁能消失,钢铁就会落下。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1)改变的条件:线圈的匝数。
(2)不变的条件:电池的节数、铁钉的大小等。
(4)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少,电磁铁的磁性越弱;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1)改变的条件:电池的节数(电流大小)。
(2)不变的条件:线圈的匝数、铁钉的大小等。
(3)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流越小,电磁铁的磁性越弱;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第5课 电磁铁
第6课 神奇的小电动机
1.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它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2.小电动机的构造
(1)小电动机主要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2)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
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 后盖上有电刷。
(3)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改变电流的方向。
(4)转子上有线圈绕在铁芯上,相当于电磁铁。
第7课 能量从哪里来
1.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2.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电能可以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
3.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转化了的能量通过复杂的食物关系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逐级传递。由此说明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4.电能的来源和转换
5.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电动螺旋桨(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常见考题
填空题
1.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2.在电路中,电池提供的电能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光 )能和(热)能。
3.大多数汽车是由(汽油)提供能量,电风扇是由(电)提供能量。
4.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5.一辆汽车大约只有2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6.你家使用的电器中,最耗电的是(冰箱 )。为了节约用电,看完电视后,应当及时(关闭 )电视电源。
7.奥斯特把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通电导线可以产生 (磁性)。
8.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 发热)。所以只能短暂接通一下,马上(断开).
9.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
10.电磁起重机通电时能(吸起)钢铁,搬运到指定位置时断开电流,钢铁便自动(落下)。
常见考题
判断题
磁铁不具有“能量”。 (×)
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
电磁铁的南北极跟电流强度有关系。 (×)
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 (√)
太阳是自然界最小的能量来源。 (×)
常见考题
选择题
能量是对物体( B)的一种描述。 A.大小 B.运动 C.静止
以下具有能量的是(C)。A.太阳 B.食物 C.二者都有
普通电池电能的来源是(A)。A.化学能 B.光能 C.太阳能
电池提供的电能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B)光能和热能的总量。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与电磁铁的南北极有关的是(C)。 A.线圈匝数 B.电流大小 C.电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
与电磁铁磁性强弱有关的是(A)。A.电流大小与线圈匝数 B.线圈缠绕方向 C.电流方向
下图研究的是电磁铁( C)的关系。
A.线圈匝数和磁性强弱 B.铁芯粗细和磁性强弱 C.电流大小和磁性强弱
常见考题
连线题
常见考题
实验分析题
.同学们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中电流大小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1)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电池的数量
(2)不改变的因素是:线圈和铁芯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串联电池的数量越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或:串联电池的数量越少,电流越小,磁性越弱。
复习措施
1、梳理复习,梳理教材,在复习的时候先开始梳理教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2、基础复习,背知识点和做练习题结合复习,知识点过关。
3、灵活复习,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自行进行复习。
4、针对性复习,对于重点、难点教师做专项复习。
5、及时复习,对于测试或者做题当中出错率高的题立即展开复习。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