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孙膑司马迁【互助解疑】 1. 请各组自主解决并订正学案上文言知识的答案。
2. 如有疑问请组长记录下来,全班交流答疑。翻译: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2.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现在魏国和赵国相互攻打,魏国精锐的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那么就会折损上将;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 回顾课文,课文主要向我们叙述了哪几个故事?【小组展示】 通过这几个典型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孙膑形象 呢? 【自主探究】 读了孙膑身残志坚,终成大业的故事,我们作为数千年而下的读者,也深受感动,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假设你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乘坐时光穿梭机穿越到那个硝烟纷飞、人心叵测的时代,见到了已经功成名就的孙膑,你会向他采访哪些问题呢?【小组活动】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 孙膑,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膑,古代剔去人膝盖骨的一种酷刑。孙膑被庞涓施以此刑,后世就用“膑”做他的名字。 文题阐释课文大意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为魏将后加害孙膑,后孙膑将齐,设计打败庞涓。课文通过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郓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 刑 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孙武已死,过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阿、鄄一带,他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侍奉魏国以后,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并且在他脸上刺上字,想使孙膑隐藏起来不出头露面。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有一次,齐国的使者到魏国都城大梁来,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向他游说。齐使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载着孙膑回到了齐国。齐国将军田忌友好地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田忌多次和齐国诸公子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看到田忌的马的脚力(和对手)相差不很大。比赛的马分有上、中、下三个等级,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够使您获胜。”
【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田忌相信孙膑,认为他的话对,就跟齐王和诸公子下千金的赌注比赛胜负。等到临近比赛的时 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去和对方的上等马比赛,拿您的上等马去和对方的中等马比赛,再拿您的中等马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三个等级的马都已比赛完了,田忌负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推荐孙膑给齐威王。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就把孙膑当作了老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让孙膑做主将,孙膑婉言推辞说:“遭受过酷的人,不能任主将。”于是让田忌任大将,孙膑作为军师,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划策。田忌想要带领军队到赵国去解围,孙膑说:“解乱丝的人不能攥紧拳头去拉,解救打架的人不能参与进去动手打人,只要打击其要害和虚弱之处,争斗者被形势所阻止,就不得不自行解开。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现在魏国和赵国相互攻仗,魏国精锐的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疲敝的士兵留在国内。您不如率领部队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之处,他们一定会放弃围赵而回兵解救自己。这样,我们一举既可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又可收服魏国疲惫的敌人。”田忌听从了孙膑这一建议。魏国的军队果然离开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大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於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十三年之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援救韩国,径直进军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撤兵离开韩国回魏国。这时齐军已经越过了魏国国境而向西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韩赵魏的军队向来强悍勇猛,轻视齐国,齐军被称做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可根据这一情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战斗。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孙子兵法》说:(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每天)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现在命令齐军在进入魏地的第一天砌造十万灶,第二天减砌为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庞涓带军追赶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弱,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逃亡的士兵就超过半数了。”(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於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就丢下他的步兵,和他的轻装精锐的兵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晚上应该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的地形险要,可以埋伏军队。就砍下大树的外皮露出白木质,然后写上:“庞涓死在这裸树下!”接着命令齐军一万名擅长射箭的弓弩手,在马陵道两边埋伏,约定好说:“晚上见到燃起火把就一齐射箭。” (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庞涓果然夜晚到了被砍的大树下,见到树干白木上的字,就点火照着看。他还没有把上面的字读完,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智谋穷尽,军队已败,便用剑自刎。临死前说:“这样—来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于是就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虏魏太子申带回了齐国。孙膑因为这一仗在天下出了名,世代相传他的兵法 朗诵全文要出声阅读,不要不好意思啊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这体现了司马迁人物传记在选材上的什么特点?⑴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⑵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不避小事俗事。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减灶杀涓计孙膑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卓越的军事家被庞涓断两足阴见齐使到齐国帮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计整体感知深化探究
1.阅读文本,从马陵之战的叙述文字中,找出表现战前谋划和战略部署的重要语句,并一一进行评点。2.研读马陵之战,思考:
(1)孙膑巧施减灶之 计,是基于他对魏军什么样的认识?素悍勇而轻齐。(2)写魏军弱点的句子:素悍勇而轻齐(3)写庞涓骄傲轻敌的句子: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4)写孙膑选择有利地形的句子: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5)马陵之战孙膑取胜的原因①齐军准备充分
②战术得当,以减灶之计麻痹敌人
③孙膑足智多谋,料事如神
④充分利用有利地形
⑤庞涓刚愎自用,狂妄自大,骄傲轻敌。(6)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善用计谋,正确分析形势。有人认为,司马迁对孙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其作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⑴经历相似。
孙膑受膑刑后积极展现自己,著述《兵法》。司马迁忍受奇耻大辱发奋著《史记》。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愤之所为作也。”⑵都有抱负。
司马迁歌颂孙膑的本领才干,高度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赞颂了一种不怕挫折、忍辱奋斗、终于报仇雪耻、功成名遂的英雄气概,一种重建自己高尚人格的大义行为。 庞涓:骄傲自大。具体表现在:当他看到孙膑设计的假象时,轻易大喜,还自得地说:“我固知齐军怯。”同时,庞涓还具有残忍、忌妒心强的性格特点,具体表现在他对同学孙膑因妒而施之以酷刑一事上。重难点探究 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孙膑和庞涓的人物形象。 孙膑: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具体表现在:在马陵道之战中,孙膑洞悉敌军弱点,故作假象,巧设伏兵,造成庞涓的错觉,诱敌就范,战而胜之。 例如:“庞涓……乃阴使召孙膑”,一个“阴”字,“庞涓……疾之”一个·疾”字就把庞涓其人的险恶用心,阴谋伎俩及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本能暴露无遗。写孙膑“围魏救赵”时用的“魏果去邯郸”设计杀庞涓时用的“庞涓果夜至斫木下”的两个“果”字就把孙膑的智谋过人、神机妙算表现得淋漓尽致。鉴赏与写作语言风格 本文语言精练,富于表现力。老弱罢于内( ) 2.通假字欲隐勿见( )夫解杂乱纷叫者不控捲( )魏国去邯郸( ) 3.古今异义“见”通“现”;出现“捲”通“拳”“罢”通“疲”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此) 4.一词多义数忌数与齐诸公子驰(多次)又数刀毙之(表示多)之窃载与之齐(动词,去,往)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代词,指孙膑)遂成竖子之名(助词,的)心之所向(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遂以为师(“以”字后面省略宾语“膑”,指孙膑) 5.词类活用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名词活用作动词,施行刑罚) 欲隐勿见(使动用法,使……隐居)
乃钻火烛之(名词活用作动词,这里是照亮)6.文言句式省略句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发挥想象,扩写“马陵之战”。
3.预习“井陉之战”。再见
《孙膑》导学案
语文组 周钧《孙膑》导学案之课堂案
编号:20140513 编写人:周钧
1、 梳理文言文知识
2、 把握本课的三个小故事
3、分析课文中人物性格
4、锻炼表达能力
1.请各组自主解决并订正学案上文言知识的答案。
2.如有疑问请组长记录下来,全班交流答疑。
尝试翻译下面两句话:
1.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2.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回顾课文,看看课文接下来主要向我们叙述了哪几个故事?
通过这几个典型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怎样一个孙膑呢?
读了孙膑身残志坚,终成大业的故事,我们作为数千年而下的读者,也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假设你有时光穿梭机可以穿越到那个硝烟纷飞、人心叵测的时代,见到了已经功成名就的孙膑,你会向他说些什么呢?
青岛三中语文组 周钧
《孙膑》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三个小故事中的智慧。
体会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分析课文中人物性格
4、锻炼表达能力。
最后两条即为本课重难点,教学方法为小组合作教学。
一、导入
正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可尝试让学生齐背)因为与自己有着相似的境遇,司马迁在塑造孙膑这一历史人物时无疑倾注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上节课我们一起串讲了课文,疏通了文意,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历史故事,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基础巩固(5-8分钟)
学生展示:梳理文言知识,订正答案。
三、整体感知(6-7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展示探究成果。
回顾课文,看看课文接下来主要向我们叙述了哪几个故事?
分析:几个故事是: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重点讲了第三个故事,因为这是孙庞斗智的高潮,也是二人恩怨的总决战。在叙述中,司马迁抓住了关键性事件,集中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启示:打破思维定势;以逸待劳,攻其所必救;勿为表象蒙蔽,懂得因势利导。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在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之后,初步感受一下古代谋略思想的魅力,引起学生兴趣。
四、研读赏析(10分钟)
通过这几个典型故事,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孙膑这一典型的历史形象,那么你眼中的孙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分析:孙膑,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隐忍,谦虚,有仇必报
五、体验反思(5分)
有人说司马迁写孙膑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联系本课和《报任安书》,谈谈自己的看法。
分析:这种说法无疑是有道理的。两人一开始时都怀有赤子之心,不明白世道人心的艰险,遭遇冤屈后身体受到摧残,含辱忍垢,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最终大志得遂。学生一开始可能答不完美,给一段思考时间,引导他们把问题答完整,同时完成板书。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可以给出一段微课视频)读了孙膑身残志坚,终成大业的故事,我们作为数千年而下的读者,也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假设你有时光穿梭机可以穿越到那个硝烟纷飞、人心叵测的时代,见到了已经功成名就的孙膑,你会向他说些什么呢?
分析,让学生练一练表达能力。
六、小结
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