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31 07: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9张PPT)
1、农业科学家_____ 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在1973年成功培育我国第一代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很高,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
”。
2、 年 月,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实施《 》,后称

4、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和 得到广泛应用。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东方魔稻
1986
3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八六三计划”
计算机
网络技术
一、抓住科技革命机遇
1、改革开放以来,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了 战略,而普及 和发展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 。
2、九年义务教育方面: 年,颁布了
《 》。
3、高等教育方面: 年底,因“文化大革命”而停顿12年之久的_____制度得到恢复。现代中国还设立 制度,大力发展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77
高考
学位
研究生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等成功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形象。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1981年, 设立,1991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开始实施。
3、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___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人实现了奥运会历史上_______。
《青春之歌》
《红旗谱》
《创业史》
《红岩》
茅盾文学奖
“五个一工程”
23
零的突破
三、文体事业百花齐放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思考:为何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 原则问题
4、是我国国家职能的重要体现
历史的回顾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澳门问题的由来:
3、台湾问题的由来:
1842《南京条约》
新 界
香港岛
九龙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60《北京条约》
香港问题的由来
历史上的香港问题
时间 条 约 割占地方
1842年
1860年
1898年
英国割占香港领土一览表
《南京条约》
香港岛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新界
澳门原属广东省香山县管辖。1517年(明朝),葡萄牙人以进贡为名到此久留不去,进行贸易和贩卖人口活动。1535年(明朝时),又借口上岸居住,并逐渐扩大居住地区,甚至修筑城墙炮台。
澳门大炮台
澳 门 历 史
澳 门 半 岛
氹 仔 岛
路 环 岛
1864年占领
1851年占领
1849年占领
祖国的宝岛——台湾
1、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2、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
近代历史上,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得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主权
3、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历史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3、台湾问题的由来:
1624年荷兰殖民者强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主权
1949年国民党败逃到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共解放台湾,台湾与大陆被人为地分离至今。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
不一样。
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萌芽: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提出: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确立:
1982年新宪法第31条。(宪法保证)
1984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雏形: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
出发点
含义
成功实践
首先针对地区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台湾
香港、澳门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港、澳、台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
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内容:
“一国两制”的“一国”指什么 两制又是什么 为什么要在“一国”实行“两制”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要求美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三不”承诺,即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
-- 江泽民会见美国代表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用社会主义去统一香港、澳门、台湾难以接受,只有承认“两制”的现实,充分照顾到港、澳、台的利益,才能保证这些地区在统一后的繁荣和稳定。 --邓小平
说说“一国两制”利在哪里?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大陆
坚持社会主义
港、澳、台
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稳定,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
2、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与其展开了一系列的会谈,正式提出以“一国两制”的方案收回香港。英方开始试图续约,随即又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中方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坚持不妥协。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明确表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强硬的撒切尔夫人碰上了更强硬的对手。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邓小平为了香港的回归付出了无数的心血,邓小平说:“我一定要活到1997年,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遗憾的是邓小平于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没有实现到自己收回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这是邓小平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香港最大的遗憾。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首任:董建华
现任:梁振英
澳门回归:
1987、4 签署《中葡联合声明》
1999、12、20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政权交接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现任)崔世安
(首任) 何厚铧
紫荆花
白莲花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台湾·余光中)
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
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情怀?
台湾海峡
两岸分离
浓浓的思乡情怀,祈盼早日团聚统一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我国为什么能够顺利的收回香港和澳门?
(提示:从国家实力、政策、民心所向、领导人态度等方面思考)
材料一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有力量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邓小平
材料二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录
港澳回归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前提条件)
(2)“一国两制” 构想的正确(关键因素)
(3)港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大陆和港澳同胞的愿望(群众基础)
(根本原因)
A.开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B.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C.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范例。
港、澳回归的意义
1、海峡停火:
1979年——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2、打破隔绝:
1987年——台湾当局的开放措施
4、九二共识:
1992年——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3、民间两会:
90年代初——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
5、和平之旅:
2005年——两党最高领导人握手
6、直接三通:
2008年——两岸直接三通终实现
1、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
不一样。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2、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何异同?
同: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
主义制度。
异: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动动脑筋
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夷洲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了流求,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1662年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国两制
方针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实践
推动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1)提高综合国力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互相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
(3)积极推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4)与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06年赠台熊猫“团团”“圆圆”
台湾知名学者、作家李敖来中国大陆的“神州文化之旅”。
9月23日李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
1988年1月,台湾第一个探亲团来到大陆,登上长城。
1992年9月,首批大陆
记者访问团赴台采访。
海峡两岸交流频繁
台胞拜祭黄帝陵
清明节台胞回乡祭祖
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海峡两岸交流频繁
吕秀莲
陈水扁
D、2002.8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E、2003.9.28陈水扁在民进党十七周年党庆晚会上第一次亮出“台独”时间表,声称要在二00四年“完成历史性首次‘公投’”,……于二00七年实施“新宪法”。
A、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B、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C、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岛内“台独”势力阻碍统一进程
自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采购的军备费用高达430多亿美元。仅从1994年至1999年,台湾引进武器装备总值就达133.1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1990年到199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军备就达83亿美元,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军火外售第二大客户。
——据《舰船知识》
国际反华势力阻碍统一进程
想一想: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3、“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4、两岸在经贸、文化各领域交流日益紧密。
说一说:目前阻挠祖国统一的势力有哪些?
1、国际反华势力;
2、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分子
展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交往原则:
互相尊重、互补互利
交往任务:
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不正确。
每一个公民都要有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坚决反对台独,与台独分子做斗争。
辨析:
有一位学生说:“台湾要独立,让它独立就是了,反正中国这么大!我们中学生管不了这些事!”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一、选择题:
1.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是: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2、“一国两制”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后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A.港、澳 B.港、台湾 C.台、澳 D.台、港
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一个中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5、香港、澳门在回归以后,不能享有的政治权利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自治权 D可以保留自己军队
6、我国能够以“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外交成熟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
C.英、葡老牌殖民国家衰落 D.给予港澳高度自治权
7.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8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2月20日
8.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是
A.以武力使台湾统一B.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C.对付台湾人民的
D.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的图谋
9.中央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决反对台独
C.加强和台湾国民党合作 D.和平谈判
你是如何看待祖国统一的前景的?请你说出理由。
①历史根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②民族心理: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根本保证:大陆改革开放后实力增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④政策保证 :“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正确可行的途径。
⑤榜样借鉴:港澳顺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和信心。
答: 尽管有“台独”势力的百般阻挠和破坏;美、日等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但我们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祖国统一的前景是光明的,台湾一定会和大陆统一。
香港区旗
香港区徽
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紫荆花为香港的市花,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动态的紫荆花体现出香港在祖国怀抱中繁荣发达的景象,花蕊上的五角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花呈白色,表示有别于代表祖国其他部份的红色,即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
绿色旗帜则象征着包括澳门在内的中国大地一派 生机,欣欣向荣;五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三个花瓣代表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整朵莲花寓意澳门将来的繁荣与兴旺;莲花下面的 大桥、海水,反映了澳门的自然环境特点。
澳门区旗
澳门区徽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台湾·余光中)
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
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情怀?
台湾海峡
两岸分离
浓浓的思乡情怀,祈盼早日团聚统一
1. 邓小平指出,实现祖国统一应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当前,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已成功解决了( )
A.台湾问题 B.港澳问题
C.落后问题 D.发展问题
B
2. 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是指(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澳门回归 D.祖国统一
C
3.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
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
C
4. 下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A
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和平解放西藏 B.设立西藏自治区
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课堂演练
3.右图横幅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下面是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请你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
D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6.2009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
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7.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纪事 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国统一大业
朝代
相关史实
_____朝 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清朝 1662年,______(人物)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舒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次年设台湾府,隶属_______省。

郑成功
福建
8.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请将下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⑵中国近代史上,台湾因________战争中清军战败而被日本割占。中国政府1945年能够成功收回台湾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甲午中日
抗日战争的胜利
9.在维护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进行政治制度的创新。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仔细观察图一、图二,说出秦朝、元朝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推行哪些制度
(2)图三中,雁塔题名是新科进士最高荣誉的象征。它反映出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3)图四所展示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距今已十年有余,她的回归成功实践了什么创造性构想
郡县制 行省制
科举制
一国两制
跟踪中考
1、材料一:新华社东京2006年2月4日电 日
本外相麻生太郎4日下午在福冈市发表演讲时
又一次大放厥词,美化日本占领中国台湾时进
行的殖民教育,并称台湾是“国家”。
材料二:这一构想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誉,
称它是“天才的创造、令人神往的构想”。
材料三:我们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决
不放弃,但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动摇,
决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温家宝总理 2006年3月14日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占领中国台湾”是从什么
时候开始的?这种状态是到什么时候结
束的?
(2)材料二中“这一构想”是谁提出来的?这
一构想叫做什么?
(3)你能举例证明这一构想的正确性吗?请
结合你所举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想。
跟踪中考
《马关条约》 1945.10.25
邓小平 “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
感想:① 香港、澳门回归表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② 回归事实证明,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符合全国人民的心愿,是历史的必然;③ 作为当代中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5)有人说,台湾问题是大人关心的事,
和青少年没有关系。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请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跟踪中考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② 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人民共同心愿。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和国外敌对势力的干涉。③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互相依存、不可分割。请你回答:
(1)从什么时期开始,今新疆地区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世纪70年代,率领清军收复新疆的是谁?
(2)为唐蕃“和同为一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哪些人?
跟踪中考
西汉 左宗棠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松赞干布等
(3)列举一项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什么制度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请你为各民族的团结写一句祝福的话。
跟踪中考
民族区域自治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各民族共同发展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
意义:
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
一国两制
提出
含义
评价
实践
针对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时间
回归原因
意义
1997.7.1 (香港) 1999.12.20(澳门)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海峡两岸交往原则:
两岸人员交往及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
互相尊重、互补互利
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
A.香港、澳门   B.香港、台湾
C.台湾、澳门   D.台湾、香港
2、“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目的是( )
A.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B.维护台、港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C.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D.维护台、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D
C
3.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 ( )
A.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4.我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回归祖国 D、澳门回归祖国
D
D
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人民有利,而且对于全国有利。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容许个别的小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一国两制”利在哪里?
1、“一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2、“两制”: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保证两地的继续繁荣稳定,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是: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2、“一国两制”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后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A.港、澳 B.港、台湾 C.台、澳 D.台、港
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一个中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5、香港、澳门在回归以后,不能享有的政治权利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自治权 D可以保留自己军队
6、我国能够以“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外交成熟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
C.英、葡老牌殖民国家衰落 D.给予港澳高度自治权
7.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8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2月20日
8.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是
A.以武力使台湾统一B.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C.对付台湾人民的
D.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的图谋
9.中央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决反对台独
C.加强和台湾国民党合作 D.和平谈判
你是如何看待祖国统一的前景的?请你说出理由。
①历史根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②民族心理: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根本保证:大陆改革开放后实力增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④政策保证 :“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正确可行的途径。
⑤榜样借鉴:港澳顺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和信心。
答: 尽管有“台独”势力的百般阻挠和破坏;美、日等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但我们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祖国统一的前景是光明的,台湾一定会和大陆统一。
不正确。
每一个公民都要有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坚决反对台独,与台独分子做斗争。
有一位学生说:“台湾要独立,让它独立就是了,反正中国这么大!我们中学生管不了这些事!”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二、辨析题:
1、今天我们青少年学生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做些什么?
2、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你有什么设想与建议?
3 、组成四人小组,写成书面文字,内容包括:
(1) 、“一国两制”的由来、含义、意义;
(2)、归纳香港、澳门被侵占的历史;
(3)、思考:从近代到现代,从港澳被侵占到回归,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4)、收集时事新闻和相关资料,内容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台湾方面的立场、政策的变化和大陆相应的变化。你认为从中反映出什么问题?